春夏交替,請注意這幾種傳染病

陝西地防所 2024-04-23 17:57:58

01、登革熱

春日漸暖,隨著降水增多,東南亞、南亞、拉丁美洲各國已進入了登革熱流行期。盡管登革熱來勢洶洶,但它是一種可防可控的常見傳染病,大家只需要做好幾個步驟,就可以遠離疾病,保護健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登革熱。

什麽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播。所以不被叮咬就不會得登革熱。

“花斑蚊”長什麽樣?

能夠傳播登革熱的蚊子有兩類,分別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它們身體都有黑白相間的花紋,有的地區也叫它們“亞洲虎蚊”“花蚊子”。

白紋伊蚊

埃及伊蚊

哪些地方有登革熱?

登革熱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的城市、半城市地區廣泛流行。雨季到來後,降水增多,隨著媒介伊蚊大量孳生,登革熱也隨之傳播開來。目前東南亞、南亞、拉丁美洲地區,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巴拉圭等國家都已經進入了登革熱的流行季節。大家去這些地區旅遊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

得了登革熱會有什麽表現?

發燒(可達39℃):發燒是感染登革熱之後最常出現的症狀,並感覺十分疲憊,有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肚子疼、腹瀉等症狀。

“三痛、三紅”:頭痛、眼眶痛(感覺眼睛冒火)、全身肌肉骨關節痛(腰酸背痛),以及面部、頸部、胸部潮紅。

皮疹:發病第3~6天時,有的患者會在面部和四肢出現皮疹、發癢等症狀, 3~4天後消退。

出血表現:個別病例在發燒5-8天後出現流鼻血、牙龈出血、月經過多、皮下出血、尿血等表現。

得了登革熱該如何治療?

1.目前沒有治療登革熱的抗病毒特效藥,及時就醫,早診斷、早對症治療可減少疾病加重的風險。

2.發病後要注意休息,注意防蚊隔離(使用紗門紗窗和蚊帳)。

3.退熱以物理降溫爲主。

4.退熱之後仍然存在病情惡化的風險,一旦出現腹部劇痛、持續嘔吐、皮膚紅色斑點、口鼻出血、嘔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膚濕冷、呼吸困難等症狀,提示需要緊急護理,應立即返回到門診或急診。

在登革熱流行區短暫逗留,該如何做好防蚊?

防蚊是預防登革熱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我們需要做到:

1.在外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並使用驅蚊液,預防蚊子叮咬;

2.酒店、民宿房間應關好紗門、紗窗,房間可以使用蚊香、滅蚊氣霧劑等,尤其要注意嬰兒床和嬰兒車,也要裝置蚊帳;

3.在家中使用殺蟲劑滅蚊時,要按照産品的說明進行操作,避免兒童接觸;

4.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5.如果出現發燒、皮疹等疑似症狀,應及時就診並主動說明被叮咬的情況。

6.返回本地後,如果2周內出現發熱,要及時就診並說明旅行史,爲了不將疾病傳播給家人,請配合當地衛生健康部門,住院隔離治療。

02、什麽是“鹦鹉熱”病

鹦鹉熱(Psittacosis)是一種由鹦鹉熱衣原體(Chlamydia psittaci)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主要影響鳥類,特別是鹦鹉和鴿子,偶然由帶菌動物傳染給人類。

01、傳染源

鹦鹉熱衣原體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鳥類體內,特別是鹦鹉、鴿子、海鷗等。人類通常通過接觸受感染鳥類的糞便、羽毛或通過空氣吸入含有衣原體的顆粒而感染。

02、傳播途徑

鹦鹉熱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傳播給人類:①直接接觸:與受感染鳥類直接接觸,如處理鳥糞。②空氣傳播:吸入含有衣原體的空氣顆粒,特別是在鳥類棲息地或鳥類市場等地方。③間接接觸:通過接觸受汙染的環境或物體,然後觸摸口、鼻或眼睛。

03、臨床表現

鹦鹉熱的潛伏期通常爲5到14天,但可能在接觸病原體後2到45天內出現症狀。鹦鹉熱患者臨床表現以呼吸系統及流感樣症狀爲主,典型臨床症狀有發燒、寒顫、頭痛、乏力、肌痛、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鹦鹉熱主要侵犯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可引起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主動脈炎和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04、臨床診斷及治療

鹦鹉熱的診斷通常基于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測。實驗室檢測可能包括血液檢查、痰液培養或PCR檢測,以確定是否存在鹦鹉熱衣原體。

鹦鹉熱通常可以用抗生素治療,如四環素類或氟喹諾酮類藥物。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縮短病程並減少並發症的風險。

05、重點人群

鳥類或家禽飼養者:經常接觸鳥類或家禽的人,如寵物店員工、鳥類愛好者、農場工人等。購買或參觀寵物店時可能接觸到受感染的鳥類或家禽。

獸醫和獸醫助理:在診療過程中可能接觸到受感染的鳥類或家禽。

野生動物工作者:在處理或研究野生鳥類時可能接觸到鹦鹉熱衣原體。

06、如何預防

避免直接接觸:盡量避免直接接觸受感染的鳥類或家禽,特別是它們的糞便。

保持衛生清潔:在處理鳥類或家禽時,要戴上手套和口罩,以減少感染的風險,保持飼養鳥類或家禽的環境清潔,定期清潔它們的籠子或鳥舍,並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在接觸鳥類或家禽後,要徹底洗手,以去除可能附著的病原體。

通風良好:在鳥類或家禽的飼養區域保持良好的通風,以減少空氣中的病原體濃度。

健康監測:定期檢查鳥類或家禽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並隔離生病的動物。

健康教育:了解鹦鹉熱的症狀和傳播途徑,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鹦鹉熱病例可以通過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但是對于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對于有鳥類接觸的人,了解這種疾病並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是很重要的。

03、腎綜合征出血熱

1.什麽是腎綜合征出血熱?

腎綜合征出血熱,簡稱出血熱,是由鼠類攜帶病毒並傳播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每年有兩個發病高峰,分別是秋冬大高峰(10月~次年1月)和春夏小高峰(4~7月)。

2.出血熱有哪些臨床表現?

出血熱的潛伏期一般爲7-14天,以兩周多見,多數起病急驟,無前驅期症狀,少數病人起病稍緩。出血熱發病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可有發熱、渾身酸痛、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以發熱、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爲主要表現。一般臨床經過分爲五期,即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複期。

3.出血熱是如何傳播的?

公認爲多途徑傳播,包括感染動物源性傳播(接觸傳播、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螨媒傳播、垂直傳播。最常見的爲感染動物源性傳播,即接觸帶出血熱病毒動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糞便等),吸入帶有病毒的氣溶膠,或攝入被帶毒鼠類汙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發病。

4.如何預防出血熱?

4.1.滅鼠和防鼠:

滅鼠和防鼠是預防本病流行的關鍵。可采用粘鼠板滅鼠,堵塞鼠洞,防止野鼠進入室內;也可投放毒餌,門口采用防鼠板、下水道口加鐵絲網等防止老鼠進入。

4.2.疫苗接種:

接種出血熱疫苗是預防出血熱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西安市轄區16-60歲人群遵循知情、同意、自願的原則接種出血熱疫苗。

西安市所有區縣都配發有出血熱疫苗,16-60歲群衆,尤其是接近60歲的農民和剛滿16歲的學生應積極到所在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等疫苗接種點進行全程、規範接種疫苗,保護個人身體健康。到流行區進行野外探險、旅遊、耕種等活動,或在較長期野外戶外工作任務前可接種出血熱疫苗,防止被感染。

出血熱疫苗全程規範接種共3針次,前兩針間隔14天,第三針接種時間與第二針間隔一年。前兩針爲基礎免疫,至關重要,請確保至少完成基礎針次接種,獲得一定免疫力。若完成基礎免疫後超過一年,可隨時對第三針進行補種。

4.3.個體防護:盡量加強個人防護,防止接觸傳染。

(1)高峰期盡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遊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臥、露營。避免與老鼠排泄物(尿、糞)或分泌物接觸。

(2)不在不衛生的小飯館就餐;不吃生冷特別是容易被老鼠類汙染的食物、水和飲料等。住宅、辦公室要搞好環境衛生,不要裸露擺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

(3)在野外工作人員盡量穿長褲長衫、不露腳趾的戶外鞋,以防被鼠類咬傷;同時要避免皮膚粘膜破損,如有破損,應用碘酒消毒處理。

(4)特別須注意的是,出血熱發病大、小高峰期間有高熱症狀應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切勿自行用退燒藥,以免贻誤病情進而加重危險。

內容來源:西安疾控

統籌編審:陳小瑜 劉潔

0 阅读:8

陝西地防所

簡介:陝西省地方病、皮膚性病和麻風病預防控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