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新能源滲透率50%,一半的功勞都得歸發動機!

汽車扒一扒 2024-05-15 23:45:48

4月份,乘聯會發布了一組數據,釋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狹義乘用車市場的零售量爲153.2萬台,其中新能源車的零售量爲67.4萬台,新能源的滲透率接近了44%,油車還剩下56%的市場份額。

新能源板塊中,BEV純電動車的零售量爲40.5萬台、PHEV插電混動車型的零售量則爲26.9萬台。

也就是說,BEV純電動車的市場銷量占比,其實只有26%左右,另外74%的市場份額,都是裝著內燃機的車輛在支撐。

無論是PHEV還是REEV,即便車企可以把電池包容量做的非常大,但目前來說,大量的插電混動車輛,純電續航都在200km以內,不少車輛的純電續航理論能力都在50km-100km左右。

少部分車輛的理論續航可以突破150km。

從技術上來說,PHEV和REEV,最底層的支撐依然是發動機,因爲數據顯示,發動機在混合動力系統中的使用占比極高,啓動頻率頻繁,尤其是在冬季使用過程中,PHEV的小電池包弊端凸顯,續航猛縮。

在不可避免的冬季用車場景下,更多人會選擇帶著內燃機的新能源車,並且進行高頻率使用。

國內的電動化增速會如此之快,本質上來說還是內燃機在推動,只有26%的人選擇在購車時,完全抛棄內燃機。

但如果回歸到預算角度來看,5萬以內的消費市場,新能源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80%,而這一市場是100%的由純電、短續航、微型車在支撐。

換句話說,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用戶群體在選擇純電動車時,主要是看中了價格低、使用便利、代步成本低的三大優勢。

極其強勢的代表産品是宏光MINI EV,3萬左右的價格解決的是以家爲中心,5km的出行痛點。

對于更多人來說,高端市場的EV純電動車接受度是不高的,尤其是在30萬以上的細分市場中,純電動車的銷量貢獻不大,反而是能夠吸收內燃機價值,借助電機、電池的優勢,將新能源紅利吃盡的混合動力系統,發展空間巨大。

以落地至少50萬的AITO M9爲例,REEV(增程車)的銷量占比極高,EV純電動版車型的銷量幾乎全軍覆沒。

另一個已經有數據統計的騰勢D9,巨大的銷量成績背後,是以內燃機爲基礎的DM-i動力架構在支撐,EV版本的騰勢D9,銷量慘淡。

之所以更多人會喜歡混合動力系統,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混合動力車型目前依然被定義爲新能源車,可以獲得購置稅補貼、更高路權補貼,還能享受到家用福利電的支持。

另一個是,在享受到以上利好的基礎上,作爲一台車,發動機的出現不會喪失車輛的基本功能性,在冬季、長續航、大負載長期使用時,內燃機的出現也能夠完美勝任。

所以,更多人願意選擇混合動力車型。

的確,純電動車可以做到更低的日常使用成本,但動辄十幾萬、幾十萬入手的車型,對于消費者來說,能夠節省多少成本已經是次要,其優先會考慮的是作爲一台車,是否具備抵抗更多使用場景風險的能力。

本質上來說,即便現在有不少人選擇新能源車,但更多是出于對內燃機的認可和信賴,在紅利下擁抱新能源車。

那些願意用更多預算選擇純電動車的消費者,其實只是少數派,在10-30萬區間內買EV純電動車的用戶群體,占比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

1 阅读:417
评论列表
  • 2024-05-16 08:17

    除掉網約車,十幾萬往上的純電,還真沒多少家座會選擇。

  • 2024-05-18 12:36

    不應該是政策的扶持嗎?

汽車扒一扒

簡介:懂車,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