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後期的海軍司令桂永清:能力有限,靠僥幸上位,1954年暴死

人文之光 2024-04-26 14:35:37

相信說起民國時候的桂永清,很多人會想起老蔣當家後期,桂永清曾被安排擔任海軍司令。甚至解放戰爭後期,老蔣自知在大陸的統治時日無多,于是從大陸掠奪大量的財富到台灣。當時桂永清管理下的海軍,主要的業務就是幫老蔣把從大陸掠奪來的財富運送到台灣。

所以很多人印象裏,桂永清應該是老蔣的親信。但實際上,老蔣對桂永清的態度很糾結。甚至1954年,桂永清在台灣暴死以後,老蔣的態度很冷淡,還專門指令相關單位:桂永清死了就是死了,不用調查爲啥死的。這也導致了後世有了陰謀論,認爲桂永清的死是老蔣害的。

1、死裏逃生

桂永清是江西人,庚子國變那年出生的。桂永清的父親頭腦靈活,雖然家底薄,但是善于尋找商機,並借此起家——要知道,成爲一個成功的商人,發現商機是很必要的因素。這也算爲什麽很多人雖然致力于經商創業但還一敗塗地的原因之一,那就是不具備發現商機的能力。

桂永清的成長恰逢晚清和民國的亂世,所以桂永清覺得亂世裏有錢不如有槍,所以他選擇參加了黃埔軍校。畢業後,就被安排當了連長。

雖然後世認爲黃埔初期的學員大多是有理想的,但是桂永清卻有投機分子的屬性。因爲桂永清在參加東征的時候,就利用軍官的身份在民間搞搶劫,爲此事,他還差不點被當時的司令老蔣給崩了。後來好在有何應欽等人給桂永清求情,桂永清這才撿回一條命。

其實從心理分析來看,桂永清在這之前在戰場上立下了功勞,所以他覺得,自己既然有軍功,那就應該有特權。這才有了搶劫的行爲。

好在死裏逃生以後,桂永清有所收斂。不過之後不久,桂永清又因爲無意中冒犯了老蔣,被老蔣安排到德國留學——本來老蔣打發開除桂永清,好在又是何應欽力保,所以老蔣才折中方案,讓桂永清去德國留學。

2、桂永清的軍事能力

很多網友習慣上把1927年-1949年這一時期的中華民國,稱爲蔣氏民國時期。當然大體來看這個形容倒也沒錯,但是,這也給很多人一種錯覺,那就是認爲這期間老蔣一直是老大。當然這是一種誤判。因爲老蔣也曾有過下台,甚至在高層都種種處于失勢狀態。比如在1930年代前後,老蔣有時候被叫做“蔣主席”,有時候被叫做“蔣委員長”,這裏面就有學問:因爲一開始老蔣確實是蔣主席,但後來一度下台,重新上台以後,成了蔣委員長。

經過若幹次權力鬥爭的老蔣也深感,想要徹底控制住民國,就得有一套忠誠自己的人馬。而老蔣最爲器重的班底,莫過于黃埔系。所以老蔣積極在黃埔系裏發展鐵杆支持者。桂永清雖然多次讓老蔣不爽,但也並非故意如此,所以,當桂永清確實讓老蔣感到很忠誠的時候,老蔣倒也樂意重用桂永清。

對于桂永清來說,對老蔣的忠誠其實也是一種押寶:因爲一旦押寶押錯了,桂永清自己也沒啥前途可言,但如果押寶對了,那紅利可真的難以想象。所以老蔣下台的時候,桂永清依舊忠誠老蔣。老蔣東山再起以後,桂永清也得到了回饋。

其實桂永清更適合成爲一個投機商人,當然,如果桂永清投身軍界,更適合的是搞理論。但是桂永清偏偏選擇最不適合他的一個選項:那就是選擇做一線將領。這也導致他的業績尴尬。比如抗戰期間,桂永清的部隊就在他的胡折騰之下,出現了潰敗局勢。老蔣也看出來桂永清的短板,于是讓他去戰幹團當教育長。在擔任這個職務期間,又因爲亂殺不聽話的學員,導致很多蔣軍將領都對他不滿。爲了平息衆怒,老蔣又安排桂永清到國外生活——此時抗戰也就剛開始兩年不到的時間。所以後世認爲桂永清去歐洲,可謂躲清靜。

3、桂永清之死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老蔣需要收拾殘局,接收日僞占領區的一切資源。接收這種事情需要找信得過的人去辦。所以老蔣想起了桂永清。桂永清也在隨後被安排擔任海軍的負責人——一開始是副司令,後來逐步升遷成了司令。桂永清擔任司令期間,在海軍內部進行清洗。但此時老蔣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所以桂永清的清洗,也激怒了很多海軍將領,所以,海軍內部經常出現艦長帶著軍艦向解放區投誠的例子。這讓桂永清很尴尬。不過好在老蔣也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人(主要是考慮信任成本問題)來頂替桂永清,因此只能繼續讓桂永清當海軍司令。

此外老蔣還有一個顧慮:那就是陸軍的節節潰敗讓老蔣寄希望于海軍:老蔣認爲畢竟解放軍即便是能在陸地上擊敗蔣軍,但制海權還在自己手裏。如果貿然換掉桂永清,怕容易引起海軍混亂。哪料到1950年的時候,老蔣發現自己錯了:因爲有瓊州海峽阻隔的海南島,也被解放。這讓老蔣忐忑:瓊州海峽擋不住解放軍,那台灣海峽就能擋住?老蔣把問題歸結于桂永清軍事能力太差,所以把桂永清調任到了其他崗位。

1954年,桂永清去世。雖然坊間陰謀論認爲是桂永清是貪汙激怒老蔣,被老蔣害死。但是個人覺得這種說法未必是真相。因爲在這之前桂永清就身陷沉疴。所以個人覺得,桂永清應該是病死。而桂永清死後,老蔣複盤其一生,估計也是對其太過失望,所以才采取冷淡態度。

1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