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肖像,歐姬芙筆下的紐約過去長這樣?

99藝術 2024-05-11 09:47:16

號稱“美國現代藝術之母”、“美國畢加索”、“最貴的女藝術家”的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特立獨行的她曾拒絕與畢加索的會面,也曾給予草間彌生以指引……

爲人熟知的花卉、動物頭骨和墨西哥風景等富有感染性的描繪令人印象深刻,歐姬芙的藝術生涯中還有另一個引人入勝的篇章——紐約時期。1925年至1929年之間,她創作了約25幅描繪紐約摩天大樓和城市景觀的畫作,“一個人也許不能畫出紐約,但卻可以描摹出對這座城市的感覺。”

“我的紐約”(Georgia O'Keeffe: "My New Yorks")將于6月初登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諸多作品爲觀衆展現歐姬芙如何刻畫一座城市的肖像。

喬治亞·歐姬芙《謝爾頓酒店第三十層的東河》,1928年

新不列顛美國藝術博物館,

康涅狄格州新不列顛,

斯蒂芬·B·勞倫斯基金會

紐約:一座城市的肖像

紐約以現代化的摩登高樓大廈而聞名。在一百年前,世界上大多地區還在曆經戰火,紐約已開始興建高樓,鱗次栉比的摩天大樓被視爲美國工業化的象征,成爲現代藝術的溫床。

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鏡頭下的謝爾頓酒店

1924年竣工的曼哈頓謝爾頓酒店,以巍峨的34層問鼎當時世界上最高的酒店。一年後,歐姬芙與她的新婚丈夫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搬進了這家酒店的30層,現代化的都市生活激發了最直觀的靈感。

喬治亞·歐姬芙《紐約 謝爾頓與太陽黑子》,1926年

芝加哥藝術學院

歐姬芙喜歡在曼哈頓街頭漫步,欣賞謝爾頓酒店和附近建築,“摩天大樓被太陽直射的那一側仿佛被咬掉了一塊,建築上布滿了光斑。” 她注意到建築物之間的高度差和縫隙似乎重塑了天空。

令人眩暈的高度激發了歐姬芙在此後的五年裏創作了“我的紐約”系列,洞察性地發掘了20世紀美國獨有的城市景觀,大膽的線條和色彩捕捉了都市的節奏、氛圍和能量。

1915年,291畫廊展出巴勃羅·畢加索的作品

起初,歐姬芙想要描繪城市的想法遭到斯蒂格利茨的反對,彼時斯蒂格利茨是著名的攝影家和藝術品商人,是第一個爲塞尚、馬蒂斯、畢加索舉辦個展的畫廊主。他認爲歐姬芙應該繼續描繪屬于女性的自然,而不是鋼筋水泥的城市,因爲這是“連男人都駕馭不了的主題”。

喬治亞·歐姬芙《曼哈頓》,1932年

史密森美國藝術博物館

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歐姬芙堅持了她一貫的作風,敏感的覺察紐約現代性所呈現的視覺特征,尤其是在城市的總體意象中,摩天大樓是其中最爲矚目的一塊拼圖。

她描繪曼哈頓的天際線,展現了摩天大樓的輝煌,尤其是在夜晚,它們變成了明亮的燈塔——如藝術評論家亨利·邁克布萊德指出的,“在她的建築學研究中,她將象征性的燈光,投進了構圖中。”

她也汲取了謝爾頓酒店窗戶向外眺望看到的東河和皇後區長島市的全貌:長島曾經被工廠、倉庫和面包店占據,煙囪中排放出的工業廢氣所汙染的灰蒙蒙的天空。

“我的紐約”捕捉到了紐約在工業化進程中瘋狂生長,這正是歐姬芙這位土生土長的美國藝術家對紐約的感受——她的注意力從個體化的繪圖經驗轉向對摩天大樓內在本質的審視。

喬治亞·歐姬芙《來自湖No. 1》,1924年

《來自湖No. 1》描繪了一個遠處的湖泊和山脈,依稀可以看到其花卉系列的影子。在具體與抽象之間,展現了她對事物的敏銳觀察與創造想像。

喬治亞·歐姬芙《散熱器大樓—紐約夜景》,1927年

水晶橋美國藝術博物館

《散熱器大樓—紐約夜景》是歐姬芙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燈火通明散熱器大樓,伴隨著機器運作所産生的蒸汽,星星點點的路燈,呈現出一種簡化細節的趨勢,啓發了藝術家對于抽象語言的自覺。

以朦胧的構圖和沉悶的色調描繪的紐約工業景觀,《謝爾頓酒店第三十層的東河》相當于紀實性再現。

喬治亞·歐姬芙《新墨西哥州的黑十字》,1929年

1929年的夏天,歐姬芙開始了她的第一次新墨西哥洲之行,鮮明的風景,獨特的土著藝術和建築風格激發了她又一旺盛的創作期。在《新墨西哥州的黑十字》中,十字架被比例上被放大,與連綿起伏的山丘、夕陽的光輝遙相呼應。

作爲第一個深刻審視歐姬芙在油畫和粉彩等作品描繪城市景觀的的展覽 ,通過精心的策展與梳理,將“我的紐約”這一系列視爲在1920年代現代主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邀請觀衆一同進行深層次的解讀。

她的一生,就是強大的神話

歐姬芙在美國中西部威斯康星州的家庭奶牛場長大,11歲時就知道自己未來要成爲一名畫家。天賦和能力讓她嶄露頭角,一幅《無題(帶銅壺的死兔)》獲得了威廉·梅裏特·蔡斯靜物畫獎。

喬治亞·歐姬芙《無題(帶銅壺的死兔)》,1908年

1906年,歐姬芙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了好友安妮塔·波利策,而波利策直接將這些畫作拿給了在曼哈頓開設畫廊的斯蒂格利茨,他感歎,“終于,有女性出現在了藝術界。”

291畫廊街景

1916年,紐約291畫廊的一次群展中正式展出了歐姬芙的炭筆繪畫,這是她個人的第一場展覽。兩年後,應斯蒂格利茨之邀,歐姬芙開啓了紐約生活。

1918年,斯蒂格利茨鏡頭下的喬治亞·歐姬芙

在最著名的花卉系列展出之前,人們先看到的是斯蒂格利茨鏡頭中歐姬芙,彼時還未有人能夠如此自由舒適地向大家展示一位女性的身體。

1916年,291畫廊爲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舉辦的展覽。

受現代藝術運動的啓發,歐姬芙通過透視法創作大尺幅的花卉特寫,這些被放大的花超越了物理限制,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它們存在的意義。歐姬芙強大的圖像造型能力得到藝術界前所未有的認可。不過,1925年當人們走進291畫廊,並非爲了欣賞她筆下那些放大的花朵,更多的是爲了探究一個女人最隱秘的內心世界。

喬治亞·歐姬芙《海芋》,1928年

斯蒂格利茨借助弗洛伊德理論散播關于她的故事,鼓勵媒體把她筆下的花解讀成某種暗示:“歐姬芙在自己的子宮裏畫畫。”通過爭議性的話題持續地爲歐姬芙獲得曝光和熱度,這些花朵得到熱烈的追捧,《海芋》被以25000美元售出,是當時在世藝術家畫作的最高紀錄。

喬治亞·歐姬芙《城市夜晚》,1926年

歐姬芙對此難以苟同,描繪摩天大樓成爲她強有力的回應。時而俯瞰,時而仰望,她眼中的紐約是具備普世價值的藝術之都。人們在這些新作中看到了歐姬芙的野心,她渴望擺脫藝術評論家對花卉系列的偏見和過度解讀,“我的紐約”系列,延續了她抽象性觀察,更具現代性。

百年後這一系列多被美術館、基金會等收藏,鮮少現身拍賣市場。可查詢到是《太陽下的東河》在2015年上拍佳士得,由斯蒂格利茨珍藏從未易主,以318.9萬美元成交。這幅畫創作于1926年,是三幅描繪紐約東河畫作中一幅。

喬治亞·歐姬芙《紐約街頭和月亮》,1925年

提森博物館藏

在斯蒂格利茨的推動下,從兩人認識到1946年,他在22個個展中大力推廣了歐姬芙的作品。192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創立之初,她成爲第一位被其收藏作品的女性藝術家,也是19位群展藝術家裏唯一的女性。1943年,芝加哥藝術學院爲其舉辦了第一次個人大型回顧展……歐姬芙走在了屬于她的時代的最前端。

喬治亞·歐姬芙《太陽下的東河》,1926年

歐姬芙以99歲高齡逝世時,她已經度過了長達70年的創作生涯,比許多藝術家的一生還要長。隨著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女權主義運動引發的廣泛關注,參加女性解放運動的女藝術家將歐姬芙予以神化並推向大衆,她成爲美國偶像級的人物——她屬于自然,並非因爲她是女人,而是因爲她是歐姬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