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三年級現象”,一定要趁早多多打磨孩子的好習慣!

父母也是第一次 2024-05-20 19:18:56

孩子一二年級成績還好,到了三年級,不僅成績倒退,也更讓家長費心費力。

有人把它稱爲“三年級現象”。

更有人說,“三年級是道坎,進可成學霸,退可成學渣……”

其實,這是多種因素的改變所帶來的結果。

升入三年級的小孩,學習壓力和心理變化都與一二年級不可同日而語。

在學習上,難度加大;有些地區的孩子是在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增加了一門學科。這就要求孩子課堂上要更專注、考試時更細心、學習更主動、效率要提高。

但在心理上,在三年級這個年紀,孩子的自尊心變強,但是自控力欠缺、情緒波動也大。

所以要想在學習上持續發力,一二年級最重要的事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意味著把行動自動化。

習慣性去做某件事,就不用占用大腦很多空間。生活中那麽多的事情,習慣了,才不會疲憊不堪。我們總說小學生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就是這個原因:效率會更高、內心的消耗更少、事情也會做得更好。

三年級前,養成以下5個好習慣,孩子更容易成學霸。

01

專注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

上課聽講,是學生深入學習知識最直接的一步。所以聽課效率高低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至關重要。

整節課認真聽講、不開小差,對老師課堂上所講的內容的吸收度在百分之七八十,思路一直緊跟著老師的指令,這是作爲學生要養成的好的學習習慣之一。小學做好這一點,課內成績都不會差。

“上課認真聽講”既是一種學習態度,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一二年級從以下幾點開始訓練:

老師走到哪裏,眼睛跟到哪裏。

老師講到哪裏,耳朵聽到哪裏,大腦思考到哪裏。

老師講到的重點,手裏的筆要及時圈畫。

老師轉過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是學生最容易分神的時候。

這時候,學生的眼睛要跟著老師的粉筆走。

這樣做的好處:既能專注于老師所講內容,又能將字母的拼寫、字的筆順、之前不會寫的字、不會用的搭配、形近字的區分、老師的提煉思路、答題的格式和規範等等盡收眼底。

02

自我負責的習慣:作業主動完成

(1)練習記下來每天的作業有哪些,而不是靠家長

記錄作業的好處是:讓孩子明白,作業這件事,本身就是屬于他自己的。這個任務是孩子從老師那領回來的,不是家長下達的。

(2)寫作業前,由孩子來確定先寫哪一項,也就是判斷一下難易。寫作業時,寫完一項,打個對勾,再完成下一項。

這樣的好處是,無形中會使孩子做事有計劃性和條理性,以後學習難度加深、學習任務增加,很需要制定學習計劃的能力。

(3)能主動去完成作業

並不一定是放學第一時間就要寫作業,但要養成在做好必要的休整後能主動去寫作業的習慣。

(4)寫作業不磨蹭

當作業比較多比較難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拆分任務、列出作業計劃,做完一小項,打一個對勾,相信孩子會喜歡這種把列表式的任務一個個完成的感覺。

對于邊玩邊寫的孩子,可以利用定時器、鍾表等幫助孩子記錄完成的時間。

03

自我管理的習慣:自己的事情學著自己做

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摸索、形成自己風格的過程,有疏漏有反複有曲折,才是正常的。

這是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獨立承擔責任的關鍵。

孩子有犯錯的權利,直接告訴他正確答案,會讓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熱情。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應該爲自己負責的事情都被家長包辦了。這無形當中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學會自我管理以及獲得的權利。

孩子的潛力是超乎我們想象的。放權越早,孩子其實成長得越快。

孩子學做所有事的過程都是“學習”:

給出模仿對象,提供具體方法。

親身實踐中學會套方法,反證方法的適用性,甚至開發更適用于自己的方法。

多練習,重複。

04

閱讀的習慣:既是學習又是休閑

從應試角度來看,閱讀能夠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信息提煉能力:幫助孩子積累更多的素材,寫出好的作文,提升語文成績;對需要對文本處理能力有要求的學科都有幫助。

抛開應試和功利性的目的,一個孩子從閱讀中獲得的,是心靈的滋養,也是內心的力量;

是未曾體驗過的人生和未曾看過的世界;

決定孩子這一生的精神世界是貧瘠還是豐厚;

讓時間變得有價值,讓生命的曆程得到延長。

閱讀是一個讓孩子能終生受益的好習慣。趁著一二年級學習任務沒那麽緊張,可以大量讀書,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

05

運動的習慣:讓身體、心理都更健康

(1)身體是一切的基礎。

孩子有好的身體才能更好地成長。而且,沒有一個孩子不愛動,他們隨時有充沛的體力去面對大自然。只是現實中,上學、作業、課外班把孩子裹挾在狹小的空間裏,艱難地前行。

堅持運動、鍛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走得更遠。

(2)運動有益大腦發育,提升專注力。

《運動改造大腦》中說:“更好的體能=更好的注意力。”換句話說,運動能使大腦做好准備,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使大腦能夠更好地去學習。多帶孩子在戶外跑跑、多動動,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學習效果反而會更好。

(2)運動能調節情緒。

通過運動,孩子不僅可以把來自學校和家庭的壓力釋放出去,還可以宣泄掉因激素變化而引起的躁動不安。

做什麽運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樂趣,從而調動孩子的運動熱情、保持陽光積極、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06

怎樣才能讓孩子自律,最根本的是讓孩子在選擇時形成路徑依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養成好習慣。

養成習慣這件事,一定是孩子能發現其中的好處、這種好處他夠一夠就能享受到,才願意付出努力嘗試並堅持去做的。

當孩子每次選擇最難的選項,卻依然能順利完成時,他才會慣性一般地去選擇挑戰。

當學習任務越來越重,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即便補再多的知識、有多精巧的思維都于事無補。

小學,一定要趁早多多打磨孩子的好習慣!

5 阅读:530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3:48

    你們家長使勁幫孩子作弊啊!不會寫的字我來寫,然後等著別人來誇,看我孫子的字真棒,結果考試的時候,那個字簡直一絕,到了高年級,基礎越來越更不上,最後直接放棄了!不識字和家長做的親子鑒定抽血脫離不了關系

父母也是第一次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