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了HIV,吃了PrEP,但他沒想到得了梅毒

同基聲 2024-04-28 16:05:10

所有案例不爲獵奇,不會含有可推斷當事人信息,分析案例中的看法以及行爲風險,希望能對其他朋友有所警示和借鑒。

梅毒——作爲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曾經一度是絕症,曆史上許多名人都感染過梅毒,甚至因此死亡。在青黴素被發現後,梅毒已變成一種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它的危害性仍不可以輕視。

2023年5月,一名基友在網上發帖記錄了自己感染梅毒並接受治療的故事。希望他的經曆能讓各位基友注意性安全,學會保護自己的健康。

該基友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這句話似乎暗示他對于自己感染梅毒這件事並不驚訝,仿佛遲早會中招一樣。根據他的講述,他是在當年五一假期的時候檢查出梅毒陽性。

他說,自己當時並未出現“硬下疳”的症狀,只是腳上以及身上出現了一些“紅點點”,他以爲這是服用PEP(HIV暴露後預防/阻斷藥)導致的副作用,便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該基友手掌的症狀/網絡圖片

在醫院就診時,醫生懷疑他手掌、腳掌、身上出現的“紅色點點”是梅毒二期的症狀,隨即安排他做梅毒的相關檢測。結果出爐:梅毒陽性。

據下大垅了解到,梅毒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細菌引起的性傳播疾病。它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經由感染的母親傳給胎兒,導致先天性梅毒。

梅毒的治療通常采用抗生素,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①:苯唑西林(Benzathine penicillin):這是最常用的治療梅毒的藥物,通常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給予。②:頭孢曲松(Ceftriaxone):對于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頭孢曲松是一種替代治療藥物。③:阿奇黴素(Azithromycin):這是一種口服抗生素,也可用于治療梅毒。

該基友的梅毒檢測結果截圖/網絡圖片

根據醫療指南,患者如果能在早期階段得到診斷和治療,梅毒很容易治愈。無論在哪個階段,首選治療方法都是青黴素。青黴素是一種抗生素藥物,可以殺死引起梅毒的細菌。

如果一些患者對青黴素過敏,專業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使用其他抗生素。或者,他們可能會推薦一種可以安全地幫助身體逐漸適應青黴素的過程。

該基友腳底的症狀/網絡圖片

一般來說,患者在接受治療的第一天,可能會經曆所謂的“赫克斯海默爾反應”,症狀包括發熱、寒戰、惡心、疼痛和頭痛。這種反應的持續時間通常不會超過一天。

該基友說,當被確定感染梅毒後,他接受了治療。“首先是皮試,再注射青黴素,確實挺疼的,跟小時候打疫苗一個感覺。”他寫道:“檢查和接種第一針差不多花費了200塊。”醫生囑咐他,要按時接種三針,一個月後再到醫院複查滴度。

在治療期間,其實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醫生會要求患者定期進行血液檢驗和檢查,以確保青黴素的治療有效,隨訪檢查取決于梅毒的分期,謹遵醫囑即可。在治療完成前,患者應當避免與新伴侶有性接觸,並且要及時告訴之前的性伴侶,以便他們能夠接受檢測並在必要時接受治療。此外,對于基友來說,當感染梅毒時,還必須接受HIV檢測。

該基友接種青黴素治療/網絡圖片

那麽,這位基友是如何感染梅毒的呢?他回憶了過去的經曆,試圖找到原因。根據他的推測,他懷疑與2022年12月份的一次性行爲有關,當時他和一個人檢測了HIV病毒,隨後服用PrEP(HIV暴露前預防)發生了沒有保護的性關系。他認爲,可能正是那次經曆讓自己感染了梅毒,因爲他們雖有檢測HIV,卻沒有檢測梅毒。

他的經曆表明,基友們除了要檢測HIV病毒,還要記得檢測梅毒,以保護自己的健康安全。另外,即便使用PrEP,也要記得戴套,因爲戴套可以降低感染其他性傳播疾病的風險。

在當天下午接種第一針後,晚上他就開始發熱,溫度飙升到38.1度,次日淩晨開始退燒,但他身上的紅疹顔色逐漸加深了。那天晚上,他還失眠了。徹夜未睡,他想起了那次性行爲的經曆,甚是感慨。

後來,他去搜索了那個人的社交媒體賬號,發現對方注銷賬號了。“但是,我有他的照片,狗東西。”他怒罵道。

時隔7個多月,也就是今年的1月份,他再次發文說,自己接種3針青黴素,做了2次複查,已經成功治愈了。他說:“未來,還是要定期複查。”

溫馨提示:本文不構成就醫用藥指南,如果你懷疑自己得了梅毒,請務必接受梅毒檢測或前往公立醫院就診治療。

轉自:下大垅

END

0 阅读:178

同基聲

簡介:2004年8月成立防艾草根,防艾檢測感染者關懷.阻斷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