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爪比牛肉貴,曾經的國民頂流零食吃不起了?

食萬個爲什麽 2024-05-16 17:12:08

來源:三聯美食

『雞爪從來不該是“過過瘾”的奢侈品,過去不是,未來也不應該是。』

作者|梅姗姗

編輯|徐菁菁

逛完超市,我媽停在某家連鎖鹵貨店前走不動路。“我想買兩個雞爪過過瘾”,她聲音很低,不知道是在跟我說,還是在跟自己說。

雞爪诶,有什麽“只買兩只”?我瞥了她一眼,大聲跟營業員說“幫我稱一斤”。沒料阻攔聲卻響起,“不用不用,一斤太多了,我平常在家也就買兩三個”。 奇怪了,這個雞爪愛好者,什麽時候愛得這麽克制了?沒理她,我讓營業員繼續稱,只見營業員套上一次性手套,一只只雞爪往袋裏裝,大概裝了14個後,她把這袋雞爪放上了稱重台。“70塊8毛,就給70塊錢吧”。 等等,什麽?13只虎皮雞爪,70塊錢?

電影《盲探》

然而箭在弦上,面子拉不下。我努力面不改色的掏出付款碼,內心卻如同百萬螞蟻過大江。我雖然不是我媽這樣的雞爪愛好者,但記憶裏的雞爪,絕對不是這個天價。直至前年,十幾塊錢也還能買到幾乎能堆成小山的雞爪。8點檔的電視打開,對著電視劇一只一只啃,既沒有錢包負擔,還能解決了嘴巴無聊的快樂。就在昨天,我在菜場買了一斤上好的牛肋排肉,也不過40塊錢多一點。雞爪比牛肉貴,這真的不是某種玩笑麽?雞爪不僅變貴了,還變得更難吃。在今天的社交平台上搜索“雞爪”,你大概率會發現,某種奇怪的抱怨正在蔓延:“買回來一個無骨檸檬鳳爪,驚爲天人的難吃!味道就像風油精混合著舒膚佳洗手液”;“宣布某鋪的鳳爪是世界上最難吃的東西”;“超市裏買到了歹毒的無骨鳳爪,難吃到了一種境界。”

這很令人困惑。一直以來,雞爪是中國人當之無愧的精神零食。從孩子到老人、從麻辣到五香、從脆韌到糯耙、從零稱到入菜,你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可以如此滿足口感需求的食材。它就像零食世界的“巴別塔”,而你和我,就是它的“爪”下之臣。喜歡牙感的人認爲帶骨的雞爪最香。先撕掉包指的皮,然後一根根剔骨,直到啃掉所有關節——他們把這個叫做“黎明前的痛苦”,“不勞無獲”。

骨剔幹盡後,才是真正的享樂時刻。大嘴一張,完整拿下,雞皮的柔嫩,雞墊的脂香,雞筋的韌爽,以及脆骨的牙感,會在牙齒的上下咀嚼種同時在口腔中混合、爆破、交融,所謂“人生至味”,不過于此。喜歡糯耙的人認爲一嗦脫骨才最對味。一定要選個頭大的雞爪,小的不過瘾,也嗦不出滋味,高壓鍋把膠質耙到融而未化,千萬不能放涼,立刻入嘴!熱乎的蒸汽還在眼前迷離,手上呼哧呼哧燙又不忍心放。吸溜,軟耙耙的膠質嗦進嘴裏,幾個調皮的小骨頭也跟著進來。靈活地舌頭幫它們找到出口,噗噗吐出,再把拐子嗦幹淨……這一鍋都是我的,誰都別搶。

喜歡創新的在調味混搭中找痛快。今天實驗個檸檬酸辣口,明天來個韓式辣醬口,後天自創百香果甜橙,還有蒜香、藤椒、紅油、陳醋、泰式……雞爪仿佛無盡創意和味蕾刺激的載體,放在冰箱,浸泡一夜,第二天讓吸飽了甜辣酸鹹的雞爪在口中爆破,酸辣汁甚至一不小心滋到眼睛裏(但是沒關系!),冰涼涼又像喝又像吃的過程,再來杯啤酒,在逐漸燥熱的當下,簡直是人生之樂。雞爪小吃變天,跟雞爪原材料漲價不無關系。2024年初,老品牌“有友泡椒鳳爪”被媒體曝出出現經營危機。

電視劇《繁花》

記者們發現,這家引領了一個時代的雞爪零食,整個2023年不僅營收跌破10億,淨利潤也跌破1億以下,幾乎是上市以來的最差成績。他們把部分原因歸結爲有友對新媒體流量時代的不變通,但更主要的原因,他們發現,是雞爪成本的升高,以及品牌不漲價,所帶來的利潤空間的收縮,2020年,有友全年的毛利潤還在34.66%;但到了2021年,毛利潤就降到了31.96%。很少有人知道,我國自己的養雞量,其實供給不上我們對雞爪的大量訴求。

畢竟一只雞兩只爪,以大家隨便一晚就能吃15-20只雞爪的量來說,一個人一天就可能需要平衡5到10只雞的“滅爪量”。龐大的産量缺口,只能從其他渠道來滿足。好信息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吃雞爪。對于絕大多數歐美老百姓,他們看見雞爪聯想到的畫面,是踩在泥裏的髒腳和象征魔鬼骨骼的手掌,所以他們把雞爪視爲“淘汰品”,很多年以來,都是花錢填埋丟掉。在中國加入WTO後,國外的這些吃雞大戶無意中得知,原本需要花錢處理的雞爪,竟然可以賣到中國再賺一筆,便想都沒想開始了對我國的雞爪傾銷。2008年開始,每年我們進口的家禽類産品,幾乎超過一半都是雞爪這一個單品。我們覺得雞爪便宜,其實是因爲我們獲得了來自這些國家的廉價雞爪。

但國外集中式雞飼養方法,容易導致禽流感的爆發,他們近乎零成本的傾銷價格,又間接傷害了中國養殖戶的利益。不得已之下,我們給進口雞爪加上了反傾銷關稅。2010年,我國從世界各國進口凍雞爪超過30萬噸;2017年,這個數量降到了不到10萬噸。雖然這幾年進口量有回升,但中外貿易時不時的摩擦,還是會不經意的讓雞爪成爲槍口下的犧牲品。北京大洋路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價格監控顯示,10年前,生雞爪每公斤價格只有平均8~16元,而到了2024年4月12日,每公斤生雞爪的價格在平均32元。但對于消費者來說,10幾塊錢還是可以買到堆成小山的雞爪的,只不過是還沒制作好,必須自己動手的生雞爪。世道真正變壞,是從2018年前後開始的。

電影《春田花花同學會》

那一年,雞爪成爲了食品行業力捧的新寵兒。市場規模從原本的295億,陡升至第二年的341億,並在2022年達到432億。原本默默無聞,只躲在生活隱蔽處的雞爪,成爲無數食品企業的香饽饽。他們研發新品,試圖通過零食的外表,花哨的包裝,吸引眼球的味道促發消費者的購買欲。其中的絕大多數更是標明了去骨,來彰顯某種形式的貼心,以及販賣更昂貴的價格。

2024年4月,在北京一家中型京客隆的零食貨櫃,我仔細數了一下雞爪這個品類的産品情況:8個品牌,13種滋味,火鍋爆辣泡椒檸檬五香鹵香燒烤,占據了整整半面貨櫃。一部分保留了兒時記憶裏熟悉的透明綠色包裝,另一部分則用大紅明黃等潮流配色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同時讓我觀察到的還有神奇的價格:105克虎皮鳳爪(拆袋後3支)34.9元;甄選“一嗦脫骨”虎皮鳳爪(拆袋後一支)13.9元;最便宜的180克裝泡椒鳳爪,不論支,而是將雞爪切成了小塊,14.9元。爲滿足好奇,我順手拿了幾包。4個品牌,535克的總淨含量,78.9元。最先被我拆開的是最貴的,也是該超市自營的無骨鳳爪(檸檬味)。

一撕開,奇怪的糖精味開始飄散在空氣中。檸檬的香氣是絕對不存在的,過度的紅油、不協調的甜酸、還有根本沒去幹淨的骨頭,讓人吃得並不酣暢;其次是最便宜的泡椒口味鳳爪,打開後,令人不舒服的“一滴香”氣味飄散了出來,酸辣雖然上頭,但構成的源頭是醋精。某新晉網紅品牌的的鹵香虎皮鳳爪味道倒是真的不錯,配料表也很幹淨,但35元錢3支的價格,讓人無法不心疼錢包。不僅是零食鳳爪,非零食包裝的散裝調味鳳爪也變了模樣。

電視劇《雙面膠》

曾經的散裝零稱鳳爪,幾乎一定來自于家樓下的鹵菜店,老板是你認識了幾十年的老鄰居,每天他什麽時候做,什麽時候出鍋,你從馬路邊的香氣中就能判斷出來。看准了關門前的半小時去買,順便唠唠嗑,他還能多送你一兩個。如今呢,但凡一二線城市,如此的鹵味幾乎一攬子被連鎖品牌包圓,你幾乎再也無法輕松的知道烹饪的源頭在哪裏,甚至吃到的是幾天前的産品。你最多能窺見的,只有店員從一個冰箱裏拿出一個塑料袋,將産品倒入展示櫃裏,讓你忍不住地去想,如果當晚沒賣完,她是不是會再倒回這個袋子,放回冰箱,第二天繼續。原本物美價廉的休閑雞爪,變成了工業化僞裝的昂貴家常,唯一沒變的,大概就只有我們迷戀雞爪的嘴巴。

于是我們花著比過去高出幾倍的價格,試圖找回熟悉的體驗,即便對話裏對雞爪的用詞已經從“隨便買點”變成“獎勵自己過過瘾”,也全然未曾發覺。時代讓食品科技發展,不代表添加了各種增香調味防腐劑的雞爪應該統領未來,去抗衡失去靈魂的連鎖雞爪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放棄對它們的依賴。這或許意味著在家試著動手自己做,或許意味著重審自己的口感偏好,向豬蹄、鴨爪或者雞架等不同口感的領域細分,但絕對不是犧牲自己的喜好,向天價又普通的滋味妥協。雞爪從來不該是“過過瘾”的奢侈品,過去不是,未來也不應該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