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生會罵不信《黃帝內經》的人嗎?

深水聊養護 2024-05-11 07:14:48

但凡了解一點《黃帝內經》存續曆史的人,都不會信當中的任何一個字

一個讓所有中醫粉無法回避的事實就是:

迄今爲止,在《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黃帝內經》”十八卷依然沒有找到兩漢原本

而同時代的《扁鵲醫書》、《張家山醫簡》、《卻谷食氣》、《導引圖》等等經典中醫古籍目前都已出土

寫在竹簡上的《張家山醫簡》

那我們中國能找到的最早的《黃帝內經》版本又是哪個年代的呢?

答案是——元代

這就是著名的“元代胡氏古林書堂刻本《新刊補注釋文黃帝內經素問》”,目前該書存放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元代胡氏古林書堂刻本《新刊補注釋文黃帝內經素問》

所謂成書于2000年前的《黃帝內經》,我們能看到的版本卻是1000年以後的版本

而中間這1000年裏,《黃帝內經》處于完全斷續的狀況

距今600年的《永樂大典》都斷續了,你要說這相隔了1000年的《黃帝內經》和西漢的原版一模一樣……

哪裏來的自信?

事實上“元代胡氏古林書堂刻本《新刊補注釋文黃帝內經素問》”和西漢原本一點關系沒有

因爲在該書的序言裏將自己的“身世”交代的一清二楚:

“是書乃醫家至切至要之文,惜乎舊本訛舛漏落,有誤學者。本堂今求到元豐孫校正家藏善本,重加訂正,分爲一十二卷,以便檢閱,衛生君子幸垂藻鑒”

而勘校人署名的是:

“啓玄子次注,林億、孫奇、高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改誤”

了解中醫曆史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幫北宋時期的名醫

《宋史》記載,宋仁宗嘉祐年間成立“校正醫書局”,派林億、高保衡等人對唐王冰版的《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加以校勘,正謬誤六千余字,增注二千余條

校正醫書局

所以這就跟疊BUFF一樣,元本《黃帝內經》是跟著宋本《黃帝內經》改來的;宋本《黃帝內經》又是跟著唐本《黃帝內經》改來的

疊來疊去原本早就改的不知道啥樣子了

而漢代距離唐代超過400年,王冰全憑自己一張嘴就說找到了400年前漢代斷續的《黃帝內經》,如果這是真的,那真是折煞我們今天的考古學,丟死人了

當然會有人擡杠說mr深水怎麽不提金本《黃帝內經》?

拜托,金本《黃帝內經》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殘破不堪、首尾均缺,這就是爲什麽我們會拿“元代胡氏古林書堂刻本《新刊補注釋文黃帝內經素問》”申請世界記憶名錄,而不是更早的金本

那麽你以爲這就是《黃帝內經》不可信的原因了?

非也,史學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是交叉驗證,這也是最讓人害怕的一種研究方法

放在《黃帝內經》這裏,就是萬一我們找到了另一版的《黃帝內經》,而且內容和“元代胡氏古林書堂刻本《新刊補注釋文黃帝內經素問》”有明顯差異,這可怎麽辦?

麻煩的事,這件事就真的發生了,但並非發生在中國

記得我文章開頭裏寫的“我們中國能找到的最早的《黃帝內經》版本……”,這裏我有個限定詞叫“我們中國”

沒錯,在隔壁日本也發現了流傳過去的《黃帝內經》

日本文政十三年,也就是1830年,在日本的仁和寺裏發現了唐代時流傳進日本的手抄《黃帝內經·太素》,作者是不是唐代王冰,而是隋朝的楊上善

日本仁和寺裏的《黃帝內經·太素》

和國內的元本《黃帝內經》不同,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主要是後世對先秦時期遣詞造句方式的解釋和修訂,其修辭和語法和元本《黃帝內經》完全不同,幾乎可以看作是兩本書

後來幾經輾轉,《黃帝內經·太素》的影印版由當時的駐日欽使楊守敬帶回國內,並于1924年修訂出版

這就成了與王冰版並列的另一支《黃帝內經》,史稱蘭陵堂本《黃帝內經太素》

而我們今天史學研究基于元本《黃帝內經》,而學術研究則基于蘭陵堂本《黃帝內經太素》

你可以理解爲我們今天的中醫人看到的《黃帝內經》,其實是1924年民國時期的從日本回流回來的修訂版

就問你曲折不曲折、複雜不複雜吧

所以今天你問我爲什麽不信《黃帝內經》?

因爲從史學考據角度來講,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黃帝內經》和2000年前的原版《黃帝內經》沒有一毛錢關系,在秦漢版《黃帝內經》出土之前,這就是一本“僞書”

而我們的中醫人,就拿著這樣一本“僞書”來學習中醫、使用中醫

還希望有更多的人相信《黃帝內經》?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深水聊養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