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點重重的玄武門之變:被篡改的真相│1152

青禾談曆史 2024-04-03 02:51:21
那麽,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生死搏殺,玄武門前數千將士拼力死戰的時候,身爲皇帝的李淵在做什麽呢?“上方泛舟海池”,也就是此時的李淵,正在皇宮內的海池之上劃船遊玩。 李淵此舉,極爲不符合常理。你不是已經召集大臣要徹查三個兒子的是非對錯嗎?難道要在海池的船上徹查?不像話吧。更重要的是,三個兒子生死難料,皇宮門前數千人激戰正酣,喊殺聲驚天動地,作爲皇帝的李淵,居然還有心情劃船遊玩,心太大了吧? 接下來事情的發展,更加不符合常理。在玄武門前的激戰稍稍減弱,局勢逐漸向有利于秦王府一方轉化之後,李世民讓尉遲恭到皇帝身邊宿衛。尉遲恭身披戰甲,手持長矛,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徑直走到李淵身邊站定。因爲剛剛結束厮殺,鮮血不斷順著尉遲恭的盔甲、長矛往下滴落。李淵見狀,大驚失色,顫抖著詢問:“今天是誰在作亂?你這是要幹什麽?” 就尉遲恭那樣子,是個人都得嚇一跳,驚問尉遲恭要幹什麽屬于正常反應,但是,就發生在皇宮門前,已經持續了這麽長時間的激戰,作爲皇帝,李淵居然不知道交戰方是誰,不可能吧?如果他的耳目閉塞到如此地步,又怎麽可能坐得住這個皇位?另外,觐見皇帝是有嚴格規定的,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都幾乎成爲准備篡位的權臣的標配和代名詞了,尉遲恭卻披甲持矛直接走到李淵身邊,既不等人宣召,也不行禮,居然還沒有任何人阻擋,說不通啊。 目前史學界較爲流行的看法是,唐太宗李世民篡改了部分記載唐高祖李淵和隱太子李建成等人,以及玄武門之變前後的史料。 由東漢明帝劉莊的皇後,明德馬皇後開創的,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爲史學家撰寫史書時最基本、最重要的材料。負責記載起居注的官員,在皇帝公開活動的場合,會一直隨侍在側,將皇帝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包括在後宮中大部分的言行舉止,都會本著秉筆直書的原則,即時記錄下來,然後編撰成冊留存。 爲了最大限度保持記載的真實性,起居注是不允許皇帝查看的,更不能隨意修改。這一特點多少也算是對皇權的一種約束。作爲皇帝,權勢地位已經達到人間巅峰,無人可以約束,但是,如果你在意身後名聲的話,就稍稍收斂一下,不要肆意妄爲,否則起居注上就會將你的所作所爲記載下來,流傳下去。 但是這一特點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這裏卻發生了變化,李世民曾經執意要求觀看有關自己的曆史記載,雖然遭到拒絕,卻一再要求。無奈之下,房玄齡、許敬宗等人刪改了《高祖》、《今上實錄》兩部起居注中的部分記載後,交給李世民觀看。因而,近代著名學者、曆史學家章太炎先生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一文中評價爲:“太宗即立,懼于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兩朝《實錄》無信辭之說有些誇張,李世民、房玄齡等人即使真的篡改了史料,應該也只篡改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經過篡改的史料,必然有些難以自圓其說之處,也就給後人讀史造成了困擾。 綜合關于玄武門之變中史書記載的不合理之處分析,合理的解釋就是,玄武門之變時的李淵,早已被李世民徹底控制,屬于身不由己,因而,所謂的“上方泛舟海池”,只不過是李世民爲了切斷李淵和外界的聯系,將之軟禁在船上而已。這也就可以解釋李淵爲何對玄武門前的激戰絲毫不了解情況,尉遲恭一副准備刺王殺駕的架勢也沒人阻攔,因而現在李淵身邊的侍衛,都是李世民的人呐。 至于李世民動手控制李淵的時間,一定是在六月初四早晨伏兵于玄武門之前。至于是在初三上殿解釋天象示警密奏之前還是之後,都有可能。因爲以李世民心思之缜密和早就做好的布置,李淵得到密奏的同時,李世民應該就得到了消息。李世民之所以敢坦然入宮見李淵,就是有萬全的把握自己沒有生命危險,所以,在這個節點前後發動,都有可能。 至于被控制的李淵還能召集衆大臣進宮,這應該也是李世民的安排,借李淵之名,將這些不安定因素控制在皇宮之中,免得在自己動手過程中增加變數,事後收服這些人也更加容易。 也就是說,李世民篡改史料記載的目的,除了黑化李建成、李元吉,削弱李淵在唐朝建國前後的作用外,最主要的,應該是爲了掩蓋其在弑兄殺弟之前,已經發動兵變,控制父皇李淵這一點。畢竟,雖然都是血脈相殘,都會留下罵名,但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對兄弟動手,和主動出手控制身爲皇帝的父親,性質是截然不同的,被人唾罵的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既然不能全面抹除,避重就輕也就成了最優選擇。 尉遲恭名義上是來保護皇帝安全,實際上當然是爲了脅迫李淵承認李世民的正義性的,見李淵詢問,立刻將舉兵作亂的黑鍋扣到了太子和齊王身上。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都是老奸巨猾之輩,眼見事情發展至此,李世民已經全面控制局勢,于是爭搶著交口稱贊秦王之忠孝無雙,功高蓋世,建議李淵立秦王爲太子。 無可奈何之下,不管李淵心中如何想,只能點頭同意,並讓宇文士及帶著自己的敕令,要求各軍都聽從秦王調遣。 之後,因爲東宮之中還有忠于太子的軍隊不肯歸降,李淵又讓黃門侍郎裴矩到東宮勸降了這些將士。 大局底定,李世民來見李淵,抱著父親嚎啕大哭。 在此事件中,還必須提到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擔任玄武門禁軍最高將領的常何(總北門之寄)。沒有常何的暗中支持和配合,李世民不可能如此順利的設下埋伏並一舉成功。只不過常何對李世民的忠心應該不如敬君弘,危急時刻沒敢率軍迎敵。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長孫無忌的舅舅,同時也是李世民心腹的高士廉。因爲李世民麾下兵馬不足,因而,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同時,高士廉率領少量士卒,釋放出大批在押囚犯,發給他們武器,帶著這些人攻打芳林門,配合李世民在玄武門的行動。 至此,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勝利,落下帷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