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廈門甯波誕生地王引爭議:房地産低迷只因遭遇“35歲定律”?

城市把脈 2024-03-29 12:35:27

一種觀點認爲,有報道稱,甯波、廈門、蘇州三城同日誕生地王,最高樓面價超過了6萬元一平米,試圖給社會一種錯覺:地都拍這麽高了,這地方以後建房肯定賣得更貴,現在入手房子肯定有賺。

房地産

其實意義不大,今日不同往昔。比如蘇州這塊地擺明了要蓋別墅的,周圍都10W了,這寸土寸金的地塊擠出來,明顯是在打配合搞話題。

蘇州這塊地就是核心區搞的別墅,也相當于向富人收稅了。就是最後不知多少富人會去買單,畢竟好多都可以潤到國外買高性價比的。(過去樓面價1萬,最多賣2萬。現在5萬,就能賣10萬!咋地,現在造房子要5萬的混凝土?)

鬥膽說一句,如果不是35歲定律愈演愈烈,社會對于接盤房地産信心就不會如此低迷,現在房地産完全變成一個死循環,沒有錢而需求最強的年輕人,想接盤都不敢,因爲35歲以後一旦斷供,就是法拍。

而有錢的炒房集團,試圖炒房盈利的人,他們已經把省會城市房價炒到350w,400w以上,一線城市700w以上的水平,這就導致年輕人貸款的額度起步就得300w。這樣的情況下,相當于要一個年輕人35歲之前,能還得清不計息300-500w的房貸,這是難度極大的。

其實目前地産市場複蘇最大的阻礙它不完全在金融端,貨幣端,它根子在于,35歲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加強市場管理等一系列方法去有限度解決,甚至在日本,韓國,中國香港,都能有限度解決。

如韓國現在的社會習俗是,32歲前能拿到碩士學位的,都不算太晚就業,40歲才有中年危機。但是目前我們看到的情況完全是相反的,這就導致了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房地産

就是房子現在不僅在開發商手上空轉,還在有房人士手上空轉,且剛需信心不足。所以目前房地産問題的根子它就不在金融杠杆上,QE了也不行,關鍵在惡劣的職場環境上……

對此觀點部分認同,不僅僅是職場,每個行業都是!35歲後絕大多數原來的工作還是繼續幹著,35歲就立馬被辭退的畢竟也只是極少數,這不可能成爲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就一個,房價相對于收入來說太貴了。就算一輩子不用擔心工作問題,也太貴了。一共就只能賺40年工資,30年拿去還房貸,還要養孩子,還要醫療。錢不夠,生活太苦。

人人都對未來的收入沒有信心,絕大多數人都是風險厭惡型的思維。現在連體制內都開始全面降薪了,誰還有信心背上30年的房貸?

本質上,收入差距大,又想讓普通人接盤,又不提高收入,又不給予穩定的工作環境,還覺得大家不夠努力,典型的又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

蘇州廈門甯波同日誕生地王引爭議:房地産低迷只因遭遇“35歲定律”?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收入預期上不去,就別想著能扭轉整個房地産低迷的市場環境。

房地産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4 阅读:990

城市把脈

簡介:關注城市發展,把握城市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