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千秋亦或單向碾壓?科沃斯T20Pro與追覓S20Pro實測對比

銘記華麗 2023-08-13 23:11:07
前言

最近在忙裝修,確實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寫掃拖一體機,其實期間也有朋友或者粉絲找我推薦産品,本人粉絲的想法也相對簡單,你用過的多,問你就行了,但是你問我,我也要體驗過才能給你明確的評價,我會告訴你優點,也會告訴你缺點,而本人沒用過的,也只能說一句抱歉。

其實上一篇關于科沃斯T20MAX的評測評價也是讓我重新了解了科沃斯,其中的優勢項目本人也是做了明確的測試,例如6000Pa大吸力,例如首創的55℃熱水洗,比如可以達到9mm的拖布可擡升,在比如新加入的邊角清潔,再配合科沃斯這些年的軟件積累,確實是讓人刮目相看。

但也確實有人問我,追覓怎麽樣,可以買嗎?我想, 這篇你可以全方位了解兩款産品,今天展示對比的,是科沃斯T20Pro和追覓S20Pro。

科沃斯T20Pro:

科沃斯是個啥相信大家都知道,作爲老牌掃拖一體機廠家的科沃斯家旗艦級産品,T20Pro屬于MAX的進階,當然擁有MAX的一切優點,論不同點,主要是加入了內置水箱,經過優化的高吸水率拖布配合機身水箱,相信科沃斯會再次給大家驚喜。

追覓S20Pro:

作爲後來者,追覓的熱度也在慢慢提升,2017年創立至今,從吸塵器起步,至2021年L10 Plus上市,也是一步一腳印,大家業知道掃拖一體機入門不難,但是要做好,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追覓可以從中脫穎而出,也是相當不容易。

至于選擇這兩款對比,一方面是價位,另一方面則是功能,實際上掃拖一體機發展到現在起內卷程度確實是非常高,並不存在誰徹底幹掉誰,更多的則是時間的積累和耕耘,以獲得更大的提升。

一.外觀,細節展示

尺寸分爲兩塊,一個是基站的尺寸,另一個是主機的尺寸,前者尺寸本身並不影響使用,但是會影響你做隱藏設計,而後者主要影響的是通過性,所以我們先看看他們的尺寸對比如何。

1.1基站和主機尺寸對比

由于上下水設計基本上沿用了水箱設計尺寸,所以水箱套裝你也可以參考,爲了便利性本人就直接截取了官方圖片作爲展示。

可以看到科沃斯給的數據真的是相當細致,連倉口尺寸都給你標注了,挺不錯,我們先觀看主機尺寸(均含上坡板),科沃斯主機尺寸爲44.8cm×43cm×57.8cm,而追覓的尺寸爲34cm×42.7cm×57.1cm,本人將數據規整後再分析兩者差異。

從基站尺寸來看兩者高度非常接近,僅相差1.8cm,基站高度決定了做櫃最低高度,但考慮到開蓋去取水箱,實際高度更高,所以除非你要上上下水,不然不太建議水箱版做隱藏設計。

兩者的基站正面差別非常大,兩者僅基站尺寸相差了超過10cm,當然,你可千萬別拿正面長度34cm這個尺寸去做櫃子來隱藏掃拖一體機,由于設計的不同,追覓的基站尺寸是要窄于主機的,即追覓的正面長度應該是35cm,考慮到兩側冗余可以讓掃拖一體機正確上坡,放到40cm更合適一些。

側面寬度爲科沃斯43cm和追覓42.7cm,兩者僅相差0.3cm,所以做櫃進深兩者差不多,超過43cm就可以了,優劣相依,兩款掃拖一體機做內藏設計,高度要求比較高,而側寬進深要求則比較低。

另一個細節掃拖一體機出口高度,科沃斯給了尺寸,爲15.5cm,建議16cm,而追覓未標注,實測高度也約爲15.5cm,基本上也建議16cm,至于櫃內預留尺寸,上圖已經標注,就不多做解釋了。

主機尺寸我們同樣對比一下,同時解析下重要性,從視覺直觀看,兩者確實是相差無疑,官方數據來看科沃斯大了1.2cm,而高低則低了0.05cm,寬度影響在使用中還沒有那麽明顯,而高度影響相對較大,但是兩者相差實在是太小,所以最終兩者得差別,基本上是忽略不計的。

關于尺寸部分的解讀至此,硬件只是一方面,軟件優化要求則高得多,所以最終表現如何,還是是要看椅腿森林極限測試的實際表現。

1.2基站水箱對比

本人往期評測其實也給過一個結論,即旋轉拖布對于水箱尺寸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對于水箱尺寸的需求也比較高,所以本人本次解讀將其前置,畢竟掃拖一體機中對于拖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

科沃斯的基站雖然尺寸太大,但也帶來了一個好處,水箱也是超大的。而追覓由于尺寸的限制,水箱從目測就可以發現很小,這對于旋轉拖布來說,並非是好消息,而且沒有可以收納刷子的地方。

取出水箱後,其差別就更明顯了,由于水箱本身的大同小異,這裏就不再重複和強調結構了。

我們直接來測試和記錄水箱重量,同時測試清水箱的實測容量與標稱容量的對比表現。

相較于過去到MAX就停止加水不同(官標已有最大容量),我們這次就幹脆盡可能的加多水,提起和走動不漏水即可,兩個水箱基本上是加滿狀態最終數值,如下,科沃斯清水箱最終實際容量達到了4.64L,而追覓爲3.134L,均超過了標稱值。

表格記錄如下,爲什麽這次不做汙水箱空箱測試,是因爲汙水箱容量取決于清水箱容量,汙水箱滿之前清水箱就先幹了,而加水和倒水是一起做的,必要性不大。

可以看到實際水箱容量,科沃斯達到了官標的116%而追覓僅105%,如果將科沃斯和追覓做對比,可以得到數值1.48,即科沃斯的清水箱容量以追覓爲基准,比追覓多了接近50%,超過了1.5L。

所以基站尺寸也同樣是雙刃劍,其尺寸的大小同時影響了水箱容量,除非你可以提升清水利用率,不然對于續航影響較大。

1.3基站集塵模塊對比

何爲掃拖一體機?當然是掃地,實際上即使是現在,大部分人還是願意稱其爲掃拖一體機,實際上掃地的發展相較于拖地,時間可是長的多的多,所以基站集塵早于基站清潔拖布。

那麽這兩款呢?其結構相似點還是不少的,例如集塵袋就位于基站的中間位置。

科沃斯的更像是盒,而追覓則是倉,考慮到塵袋一年的替換次數並不多,兩者並無使用上的不同。

但是細節上還是有區別,兩款塵袋一個偏方正,一個偏長,從視覺來看科沃斯的容量要大一些,但是官方標注卻又是追覓比科沃斯大一些,基本上算是一個級別吧。

風道設計追覓更討巧,而科沃斯更實在,兩者在密封上都做的比較到位,由于需要形成負壓,集塵倉的空間密閉性要求比較高,科沃斯塵盒的設計需要額外多出一套密封件,即下圖中的黑色膠圈。

1.4清潔倉對比

關于清潔倉確實是各顯神通,每家都有自己的設計細節,不過最終也是殊途同歸,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初本人也是強烈建議各家加入拖布支架擡升和主機水箱並支持自動注水,現在也都有了,這點大家都一樣了,不同的是科沃斯依然是一體設計,而追覓采用了分體式設計。

不過科沃斯的小刷子除了方便收納外,折角設計還挺好用的,清理更方便。

1.5主機對比

基站的重要性雖然與日俱增,但掃拖一體機本機依然是核心單元,而掃拖一體機的瘋狂內卷也是讓其參數越來越高,舉個例子,吸力已經從幾年前的2500Pa上升到了6000Pa。

僅論外觀,掃拖一體機外觀趨同也確實是個問題,說到底,這種結構也是最合理的,其他區別表格中也有提到過,主要區別還是雙/單邊刷,雙/單延邊傳感器,6/4懸崖傳感器的區別,就硬件成本來說,科沃斯更像是一款旗艦級掃拖一體機。

均爲單邊浮動設計,這個設計也是被大部分掃拖一體機廠家沿用,至于沒有浮動設計的掃拖一體機,建議大家直接略過,因爲它非常重要,從浮動的效果來看可以明顯看到科沃斯的範圍更大,理論上來說,效果會好一些。

膠毛主刷設計幾個廠家也都是沿用至今,也從側面說明了膠毛刷的成熟,且兩側均可拆卸去除毛發。追覓看似尺寸更大的支架,實際上進口並無區別。

掃拖一體機最重要的一部分自然是拖布,兩者均可擡起,科沃斯可以達到9mm擡起相當不錯,拖布的重要是吸水性和可清潔性,吸水性和布量有關,而拖布含水量又和清潔能力有關,所以它同樣很重要。

實測可以看到科沃斯的單片拖布克重達到了13g,高于追覓的9g,手感來說也是科沃斯更厚實,實際上評測科沃斯T20MAX的時候就對此表揚過了,可以說T20MAX的清潔能力大幅提升,和拖布進步關系密切。

最後對比下塵盒,由于基站帶集塵,主機塵盒的容塵量就變得不是那麽重要了,從濾網設計來看追覓的尺寸更大,而科沃斯的層數更多。

外觀和設計細節至此展示完畢,兩款産品的結構設計和外觀是不是很像?硬件上的殊途同歸其實是正常的,成熟的設計被學習,被改進,但最終效果如何,才是重中之重,其實軟件的重要程度是高于硬件的。

二.建圖,APP細節

實際上各家掃拖一體機的標定各有不同,如何盡可能讓他們處于功能上的相近狀態來做對比,是最麻煩的,所以將APP中一些展示前置,重點對比兩者的差異,之後選擇一致性更高的選項進行對比,這樣對兩款産品才是最合適的。

2.1建圖

第一步,因爲只有建圖成功後,所有的選項才能展示,建圖的好處多多,如果靠首次掃拖來建圖,精度是有了,耗費的時間也是多得多的。

實測來看兩者的用時基本上接近,追覓相較于科沃斯多時多一些,細節不同是科沃斯建圖完畢直接給圖,而追覓則是回充完畢後給圖。

仔細對比,總體來看科沃斯的優勢在于地圖分割,有切分但又不會過分細碎,需要合並的部分自行合並,而追覓的問題和石頭有些類似,初步地圖沒有做合理切分,但有點在于由于有攝像頭,地面材質被“部分”准確判斷,懷疑是光線不足導致主臥部分區域出現地板識別成地磚的錯誤。

不過可以理解,對于地板地磚的識別應該是根據照片判斷,如此結果實屬正常。

建圖部分測試結果均屬于正常表現,兩者各有優劣,至于地圖分割處理不好也可以通過手動標定實現,並不影響後續使用。

2.2APP解讀

軟件服務于硬件,而軟硬件需要兩手抓,這兩年可以明顯看到科沃斯的進步,雖然小問題依然有,至于追覓,我們就以科沃斯爲藍本來對比下兩者的區別。

首先,兩者的布局可以看出大方向一致,但是細節還是有區別的,科沃斯下拉設計保證了基本上都是大按鍵設計,每個按鍵的布局都比較寬大,且絕大多數按鍵位于下側,而追覓則是希望一頁告訴你全部,按鍵偏小。

智能化程度高的一鍵工作,科沃斯的“省心模式”和追覓的“智能托管”基本上屬于省心一鍵操作,對于父母使用可以降低一定的學習成本,當然,個人更希望廠家可以推出專服務于老人的老人模式,就在中間放一個大按鍵,標注,請按這裏掃拖。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學習成本。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語音喚醒工作,也是個不錯的方案,兩款均支持。

科沃斯:掃,拖,邊掃邊拖,先掃後拖,×1,×2次,吸力分爲靜音,標准,強勁,超強,水量可分爲低,中,高,拖支持標准,精細,快速,可自定義掃拖順序;基站支持直接控制,可以直接控制清洗拖布,集塵,烘幹,而55熱水洗同樣支持。

追覓:掃,拖,邊掃邊拖,先掃後拖,全局不可×2,選區劃區支持最多×3次,吸力分爲安靜,標准,強力,超強,水量分爲偏幹,標准,偏濕,拖地支持日常,精細,深度,可自定義掃拖順序。

從基礎上來看均不錯,兩者細節略有不同,如集塵個人建議自動即可,配合夜間勿擾不集塵,是最合理的,回洗頻率科沃斯以時間計最常見,而追覓采用的是面積計,至于最終結果如何,待測。

拖地部分科沃斯多一個快速(不延邊清掃直接中心區域清掃),而追覓多一個深度(在精細拖的基礎上繼續收窄拖地寬度和降低拖地速度),想法很好,結果待測。

其他細節如地毯清潔策略,從設置上來看科沃斯多一個忽略地毯的選項,有人問,關閉不就忽略了麽?但實際情況是科沃斯可以忽略地毯但依然識別,同時遇到地毯的時候仍可以開啓地毯增壓;而追覓的忽略只能是關閉地毯智能清潔,關閉的同時地毯增壓也被自動關閉。所以科沃斯沒有什麽項目是多余的,都是有針對性的。

追覓在細節上還是挺花心思的,但是問題也不少,選項歸類做的不是很合理,有點碎,建議是將一些選項合並。大顆粒增壓和邊角多覆蓋暫時仍在實驗室功能中,個人覺得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基站清潔功能對于小白用戶相對友好,完全按照說明清潔即可。

而科沃斯僅需要五到六步就可以將設置盡覽,多年的APP積累它也許做的不是最好的,但確實是最簡潔的,例如主頁下拉到底就可以看倒更多設置,功能與右上角的設置同理,使用也非常順手。

視頻部分放在APP最後講,是因爲它的用途更多的是偏娛樂,更像是一個移動語音攝像頭,在作爲避障功能之後的一個小延伸,實際上不止是科沃斯和追覓,很多品牌都做過相關機型,這裏就不例舉了。

當然作爲後來者,追覓在功能上沒有大的差距,這是個好消息,甚至從設計和軟件來看,細節甚至是高于某以拖地出名的品牌,但APP在易用性上做的不太夠,至于科沃斯還是挺穩的,穩步進步,經過這兩年叠代,基本上沒有太明顯的短板,如科沃斯的可調速邊刷,就已經完美實現。

三.大吸力下的續航表現

尋找一致性再進行測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最大吸力下的續航表現,我們可以觀察一下。

測試區域依然是本人家中,下次估計就可以在新房中進行了。

産品越來越內卷,吸力也是越來越大,大至6000Pa讓驚訝,至于到10000Pa還需要多久?不過大吸力大概率會帶來更大的耗電量,所以對于結構要求會更高,但是否一定要這個吸力,那說實話,大部分情況下大顆粒垃圾並非是被“吸”進去的,而是“掃”進去,所以參數也僅僅只是參數,要看實際表現。

3.1掃地線路分析

首先,兩家的線路顯示還是有很大區別,科沃斯自始至終都是將所有走線完整呈現,線路不多的時候尚可,但是一旦多了就會顯得特別淩亂,其實這也算正常,因爲掃拖一體機在掃拖過程中難免會有過路,探測,或者是回洗等等動作。

而追覓的地圖會更好看,仔細觀察其走線有很多斷點,如A點到B點並未顯示線路,那麽最終結果也如圖顯示吧,追覓的走線會更爲規整,確實做了適當美化。

這個情況也延伸到了椅腿森林測試,簡單來說地圖越複雜,科沃斯的“實際”表現就會越亂;追覓的表現確實不像新手,簡潔美觀,但仔細觀察也確實發現了大量的斷線點。不過兩者按照掃地的表現來說,所有椅腿均正常穿越,沒有出現漏掃情況,均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了。

科沃斯較大的尺寸確實會在極限通過性上會比別家更窄的産品更難優化,不過好在從T8MAX開始就已經解決此問題,而T20Pro自然也是不在話下。

3.2大吸力掃地全局分析

測試了很多産品,也難免會在一些機器上遇到問題,往期測試就遇到耗電異常的情況,最後是返修解決,所以現在做任何測試也是確定後才敢放上來,怕出錯。

首先,兩款産品都在6000Pa吸力下完成了本次測試,且數據也是較爲接近的。

本人將數據全部整合打包然後分析細節,科沃斯耗時稍多,耗電量也更大一些多,面積表現科沃斯則扳回一些,當然兩者的1表現均無問題,個人建議日常使用最大吸力可以使用次高檔,即強勁檔即可。

最大吸力下的表現兩者都不錯,均表現了合理的續航,個人倒是希望廠家之間別再卷吸力了,沒必要。

3.3基站集塵表現

考慮到帶集塵底座基本上不會塞滿主機集塵盒,所以就做了約1/3盒的過期麥片集塵,最終表現如下。

視頻未剪輯部分如下,效率非常高,更大量的測試沒必要因爲日常掃拖均會自動集塵,基本上沒可能一次掃滿。

基站部分表現優秀,兩者均不用擔心堵塞通道,集塵能力非常優秀。

四.全局純拖續航表現

旋轉拖布的耗電量本就比較低,所以本次續航測試的目的其實是水箱是否可以承擔本人家中133㎡的建面,並且選擇檔位最高的測試。爲了測試公平性,兩款機型都進行了一次洗拖布,並將清水箱補至最滿(實際最大水量),保證基站水路充滿水,主機內置水箱充滿水,汙水箱清空保證汙水量准確性。

4.1單次自清潔耗時和耗水量對比

將此項目前置可以更好地了解兩款産品在基站自清潔標定上的表現,全部集成到下圖,標准清潔下,科沃斯用時181s,追覓用時166s,從用時來看,兩者有差別有不過並不大,當然隨著次數的增加,其用時也確實會有一定差別。

自清潔後檢查拖布濕潤程度,兩者還是有一些差別的,科沃斯優化後的拖布讓拖布儲水量極高,雙拖布達到了52g,遠高于追覓的22g,一倍還多。

耗水量對比,科沃斯530g,追覓206g,其實測試到這裏,可以看到科沃斯的路線是大水箱,厚拖布,高耗水路線;而追覓則是小水箱,薄拖布,低耗水。但這裏也存在一個問題,追覓省水,也給了一個選項,拖布自動複洗,支持極致清潔下生效和日常,極致都生效兩個選項,當選擇後者,追覓單次自清潔耗水量會急劇提升至412g,直追科沃斯的520g,仍低于科沃斯但考慮到水箱壓力,以此爲基礎計算,科沃斯滿水自清潔可以達到8.9次,而追覓滿水複洗自清潔7.6次,即追覓是以降低自清潔能力換取更低的耗水。

科沃斯簡單粗暴實現最高清汙能力,率先增加55℃熱水洗拖布,而追覓爲了降低耗水量,則降低了拖布厚度和吸水能力。

往期評測中本人也是評價過多款産品,對于旋轉拖布來看,基本上都是大水箱居多,追覓在其中確實屬于異類,至于壓縮耗水量是否會降低地面清汙能力,請看後續測試吧。

4.2基礎純拖對比

首先是基礎測試,爲了文章可讀性,測試項目只展示過程和結果,細節就放過了,不過數據依然會呈上。科沃斯開始時間是15:59,而追覓開始時間是16:23,目的是錯開測試,結束時間是18:04和18:11,此時間包含了最開始的自清潔部分,和最終自清潔結束。

讓我沒想到的事追覓的拖地設定卻又是向雲鯨致敬,其實測試到這裏給我的感覺是,追覓在盡它最大的努力,學習各家的優點。

但也正于此,本人就取科沃斯的圖片部分做一下解讀吧,畢竟塗抹的方式是無法看到詳細線路的。

下圖中圓圈是因爲我父母做飯站立在桌旁的緣故,所以非漏掃望周知,從地圖來看稍顯淩亂,但總的線路相較于老款機型確實是進步巨大,整體沒有出現漏掃,算法進步明顯。

由于兩款産品都沒有出現由于水箱水量不足導致中斷清掃,所以兩者均是合格的,不過細節依然可以聊一下,數據收集如下。

科沃斯用時更長,但問題並非是拖地效率,而是自清潔次數,比追覓多了2次,兩者一個是根據時間回洗,另一個根據面積回洗,大家可以看到回洗次數會有些差別,當然頻繁回洗可以更好的自清潔所以科沃斯的做法也無可厚非,而追覓較少的回洗次數也可以保證清水消耗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畢竟水箱尺寸擺在那裏,續航必須考慮。

耗電表現均正常,如考慮自動上下水,在純拖條件下,以20%爲界,科沃斯實拖最大面積可以達到134㎡,而追覓實拖面積可以達到173㎡,基本上可以考慮超過200㎡的大平層。

追覓確實是做了針對性調教,根據面積來確定回洗次數確實進一步壓縮了回洗次數,加之科沃斯單次自清潔耗時更長,總時長也相對多一些了,所以追覓的水箱雖然小,但也確實夠用。

但也帶出了另一個問題,科沃斯自清潔全程拉滿,如果家中比較髒,清潔效果自然會比較明顯,而追覓除了洗拖布水量分爲三檔之外(科沃斯同理),還設定了自動二次清潔和拖布自動複洗,從這個角度來說,追覓的設定要更聰明一些,而科沃斯呢“每一次都要拼盡全力”這種感覺。

4.3邊角深度清潔的效果和意義

曾經放于實驗室功能的邊角清潔,科沃斯終于擺在明面上,也說明科沃斯也已經准備好了這項特殊技能,雖然科沃斯不是第一家那麽幹的,開啓後七天一次也說明了邊角拖相對于中心區域掃拖要求相對低一些;追覓則暫時將邊角清潔放于實驗室功能中,也未有定期使用此功能的提示或選項,由于邊角清潔會大大增加拖地消耗的時間,建議大家酌情使用。

兩者的實際表現如下,追覓需要智能模式極致清掃才可以觸發邊角清掃,而科沃斯實現就比較方便,由于邊角清掃需要不斷扭屁股實現,實際上也是變相增加了清潔時間,可以看到科沃斯的邊角清掃間隔相對于追覓會長一些,同時速度也要快一些,可以想象追覓開啓邊角清掃後期用時增加會比較多,這僅僅只是一方面。

追覓這個功能最大的問題是,其邊角拖會出現一直觸發,哪怕是中心區域一側無障礙亦如此,這確實是嚴重增加了耗時,希望盡快做出針對性優化。

總的來說在,這個功能還是挺不錯的,也算是在不改變拖布支架結構的基礎上可以實現邊角掃拖的一種方式。

測試中也發現了追覓拖布有漏水問題,估計是拖布高含水量滴落所致,建議追覓調整拖布材質和克重。

全局純拖小結:追覓應該是旋轉拖布中標准模式下耗水量最小的,同時拖布克重,含水量均較低,如此一來,追覓對地面清汙能力是否有影響,就要進行後續測試,因爲少水量輕拖布且能保證清汙能力的,確實有些反常識。

五.地面清潔能力和基站自清潔對比

地面汙染物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是較大顆粒物,另一個是較小顆粒物,有一定粘性汙物,還有一定纏繞可能得如頭發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本項測試基本上均爲超標測試,你家中是不會有如此重汙的環境的,不過也可以更直觀的對比兩者的差別。

5.1大顆粒麥片測試

作爲常規測試科沃斯的MAX已經做過測試,Pro屬于第一次,不過由于結構一致,且膠毛刷的特性,相信問題不大,追覓表現如何,我們尚且一試!

結構相似結局似乎也是注定的,兩者的表現基本上是一致的,這裏說一句,科沃斯的可變速邊刷做的還可以徹底點,貼邊清掃可以高速運轉,居中清掃可以慢速,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決打飛問題。

通過此項目兩款在掃地上基本上是不會有什麽大問題的。

5.2地毯上的麥片測試

此項目重點有二,其一是可擡升拖布對于地毯處理的影響,其二是對于地毯表面汙物的處理能力。

由于地毯本身有邊緣翹起的問題,對于兩款掃拖一體機壓力還是挺大的,兩者均有壓折地毯的情況,但最終兩者均完成了測試。科沃斯表現穩定,追覓出現了輕微漏掃。

兩者掃拖還是有明顯區別,科沃斯即使打開了少碰撞其對地毯的掃拖邏輯表現依然激進,所以地毯邊緣有翹起但是也未影響科沃斯掃拖,而追覓卻將輕微起翹的地毯識別成了體重秤導致漏掃,確實有些摸不著頭腦。

兩者均支持地毯識別,不過由于邏輯上,追覓屬于先外側再邊緣再內側的邏輯,在拍攝拖布升降的時候比較麻煩,所以就僅展示科沃斯拖布擡起表現了,需要說明的是,兩者在地毯識別增壓上的表現均非常優秀。

少碰撞模式本身也是雙刃劍,條件允許的話,給予掃拖一體機良好的掃拖環境,顯然是更合適的。

5.3小紙片測試

紙片的問題在哪裏?小,輕,貼地,難以清理,但誰家滿地小紙片呢是不是,當然這項測試也不是沒有實際意義,基本上小紙片測試可以完美跑完的,掃地一塊基本上都是沒問題的,當然,這個項目還不算是地獄難度的。

測試結果如下,科沃斯通吃,未有漏掃,追覓漏掃了兩個小紙片,科沃斯更優秀。

我們繼續!

5.4偏潮濕的辣粉測試

難點之一,本人使用的測試項,辣粉偏潮,難吸盡,易殘留,兩者表現如何?兩款掃拖一體機測試均爲一勺。

最終結果如下,科沃斯完美通過,嵌縫問題請忽略,追覓在地面上殘留部分辣粉。

5.5雞蛋殼對比

本人常說,測試的目的要和現實貼合,但是爲了深度測試,基本上都是超標測試,不過爲了接近現實,還是盡量使用常見垃圾作爲對比項目,例如,雞蛋殼。(個人不建議拿直徑小于2~4mm的細小鋼珠作爲測試項目,作爲玩具小小孩不可能給他玩,大小孩不屑玩,大人則根本不碰,家中壓根就不存在這類東西,那測試意義何在請問?)

和紙片測試還是挺相似的,結果也一樣,科沃斯通吃未漏掃,追覓漏了四小片。

測試至此清掃小項測試結束,科沃斯一項打平,三項小優,整體表現得比較穩定,相較而言追覓表現稍差,但這種差距是否能反映到日常使用,一般家庭每日掃一遍,不會有太大區別。

現階段掃拖一體機的掃地能力均毋容置疑,就看拖地表現了,而拖地早已經從可用,向好用轉變。

5.6 醬油快速吸滲對比

醬油嚴格來說屬于液體汙物,對于拖布的吸汙能力要求極高,快速吸汙擴散就可以防止醬油“畫地圖”,所以重點就看掃拖一體機對醬油是否可以快速處理掉。爲了能力最大化,這裏選用的是兩款産品最大清潔能力檔位,同時觀察默認情況下的拖布自清潔情況並做對比。

科沃斯精細拖,而追覓是更高一檔的深度拖,雖然有一定的心理預期,不過追覓較爲輕薄的拖布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殘留,和前置測試中擔心的問題,終于發生了。

簡單來說拖布沒有能夠及時吸收幹淨,導致拖布上的醬油又塗抹到地面上,所以是圓圈狀,好在問題並不嚴重。

更大量的測試就不做了,兩者在此量下已經有所差別,難度更高的測試也只能獲得科沃斯的上限,但也脫離了實際意義。

5.7黏性汙物清汙能力對比

此項測試其實是非常接地氣但是難度又非常高的測試,原因在于潮濕面粉有一定黏性,經過幹燥,擠壓後會咬在地面上,實際上廚房汙物難以清理大都是油,汙物混合後黏在地面上的,其實大家可以發現在上面測試中可以看到地面的黑點,難以清理的實際上就是此類汙物。

所以總的來說,只要把一周未清理的廚房拖幹淨,那麽這款掃拖一體機基本上可以應多家中所有的環境。

高筋粉混合醬油,黏性十足。

最終測試如下,科沃斯精細拖×2,追覓深度拖+深度拖×2共三次。

可以看到克重和含水量更高的拖布在實際重度汙物清汙中確實是碾壓的,即使沒有深度拖,僅靠精細拖接觸7次(單側拖布接觸面超過50%即算一次)就做到了完全清除,表現非常搶眼。

而追覓在三次深度拖(精細拖基礎上繼續收窄拖地寬度和降低行進速度)用時遠超科沃斯的基礎上,仍未能徹底清除汙物,高下立判。

5.8自清潔對比

這個項目也是必不可少的,亮點上面已經聊過,科沃斯的55℃深度清潔拖布,追覓的高效省水,爲了測試的公平性,以“點”爲准,即5g老抽定點塗抹後進行自清潔,查看拖布的清汙表現。

我們來看一下單次清潔後的結果,可以看到科沃斯自洗拖布效果確實給力,單次後已經只有少量殘留,遠好于追覓。

這種測試的目的本就是挖出産品的最大自清潔能力,所以我們繼續二次清潔,結果如下,可以看到科沃斯僅原盤內圈有些許殘留,其他區域基本上幹淨,而追覓則在中心區域仍然有明顯殘留。

還記得上圖中兩者背面均有滲透,那麽清潔情況如何?可以看到科沃斯在滲透點區域的醬油已經徹底擴散變淡,而追覓的滲透點未變,受限于洗布水量,追覓在壓力測試下確實是不如科沃斯的。

從本最開始拖布部分相關測試開始,其實就好奇這個問題,如此低的耗水量如何保證拖布的自清潔,畢竟兩款産品屬于同類型,不管結構如何優化,耗水量差距不會太大。最後的結果確實如此。

科沃斯除了自清潔用水量本就偏大清潔能力強之外,55℃熱水洗在往期評測中也是大放異彩,相信這個功能會越來越多出現在新産品中,當然,個人希望的是啥時候出保溫水箱,利用80~99℃熱水拖地,相信效果會更好。

5.9自洗拖布的最佳溫度是55℃?

關于55℃熱水洗,往期已經提過爲什麽是55而不是75,85,之前的評測也詳細解讀過,此溫度可以很好的溶解大部分頑固汙漬,溫度過高甚至會導致如面粉的糊化反應,導致粘在托不上更難以清除。

由于夏季氣溫高,對比表現更不容易展現,所以以餐巾紙蘸醬油來看擴散表現,溫差不大以下所表現不算很明顯,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分層和沉澱,高溫水洗拖布可以極快擴散汙物,對于拖布來說,高溫水洗也確實可以洗的更幹淨,更快。

下圖可以清洗看到二十多度的常溫水醬油有明顯的分層,並不能最快速的擴散,隨著夏季過去,氣溫下降,55℃高溫洗拖布所帶來的洗淨紅利會持續增加。

如上圖所示,55℃清水更利于汙物清洗擴散,快速帶走,這個時候你去測試水箱溫度和基站清洗槽會發現基本上高于36℃以上,手摸可以明顯感受到溫度,追覓則和室溫一致。

如此反推也可以理解爲什麽在老抽醬油這種上色能力極強的純醬油面前,科沃斯可以做到輕松無壓力的深度清潔了,冬天優勢更大。

拖地對比小結:考慮了下這個小項還是給一下細節評價,不管是哪種方式拖地,拖布本身材質和吸水能力,滲汙能力要求都十分高,而科沃斯的拖布可以吸收達到自身重量的兩倍(科沃斯爲13g/26g,追覓爲1.2倍,9g/11g),加之主機自帶水箱進一步提升了其清汙能力,而55℃自清潔也是極好的實現了,最終的效果各位也看到了,所以如果你對拖地是剛需,那建議追覓用戶請拉滿拖布含水量(追覓有拖布水量過高溢出問題),相信會有一定提升,至于科沃斯,默認就行了。

以上,請對應全局純拖小結,因爲我擔心的問題,確實是應驗了,也測試出結果了,科沃斯的進步確實明顯,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六.避障和越障能力對比

關于避障,各家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各家也出過相應的避障神機,至今對于一些産品依然印象深刻,而今各個品牌的走向卻又産生了很大區別,例如科沃斯采用的是結構光+3D成像;而追覓則是結構光+視覺,最大差別個人覺得還是可視化, 說實話,幾年前就玩過,確實挺有意思。

不過僅僅是好玩的掃拖一體機顯然是不合格的,全局和部分獨立測試上面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兩者的表現有差別但是差距不大,那麽核心避障和越障對比表現呢?

6.1爬坡對比

其實在建圖階段本人就觀察過兩者的表現了,由于可升降拖布的加入,爬坡基本上不會再被拖布頂住,對于掃拖一體機來說確實是好消息。實際上經過測試也確實如此,往期做測試要多來幾下的産品,1.5cm高度都是無壓力通過。

實際上有不少品牌的爬坡高度都定在了2cm,實測會發現受限于地面材質(是否易滑)影響,會出現主輪打滑的現象,那麽今天我們就做一下這項測試,看看兩者的表現。

地面打濕後可以看到確實有些影響,不過依然可以保證正常通過,正面上坡依然無難度,斜切進入則可以看到明顯打滑。

兩塊爬坡測試的表現均優秀,我們繼續下面的測試。

6.2九宮格清掃對比

此項測試的目的是展示在多障礙物條件下,兩款掃拖一體機是否可以正確清掃,少漏掃,關于避障和越障的邏輯和標定,兩者一定是有區別的,就看取向如何。

好消息是科沃斯基本上沒有明顯漏掃,穿越則表現得較爲大膽,即使是少碰撞模式依然是以盡量清掃幹淨爲目標。

追覓的地圖是真的舒服,雖然斷頭線有點多,這項測試確實可以表揚一下追覓,既減少了碰撞,又沒有明顯漏掃。

6.3障礙組,避障對比

障礙物千差萬別但又各有特點,在這裏依然建議大家清掃前還是整理一下,因爲不管測試結果如何,避障表現並不是百分百,這裏失敗了不表示一定會卡死,這裏成功了,也不表示就高枕無憂,特別是有孩子的,滿地積木堵門的情況實在是太常見了。。。

look!

這次選取了四個較常見的垃圾,分別是拖鞋,餐巾紙,線團,襪子。

科沃斯表現尚可,對于餐巾紙處理欠佳,對于不可碰的線團,襪子未接觸,拖鞋有推動,表現正常,總體也沒有漏掃情況。

追覓表現則較爲亮眼,測試項目全部通過,也未做接觸,視覺避障能力可見一斑。

避障組測試追覓一改頹勢,表現了足夠的實力,確實值得表揚。

避障和越障小結:視覺避障所帶來的避障紅利確實影響至今,追覓在這個項目的表現確實足夠亮眼,而科沃斯的標定項也依然是以保證清潔面積爲前提,所以避障越障也更爲大膽,較爲難得的是追覓畢竟是新品牌,能有如此表現避障給好評。

測試至此,也基本上可以做後一個收尾了。

總結:優劣並存,按需選擇

每次測試産品,都像是渡劫,優秀的産品總是讓人心情愉悅,這兩款産品本身也是充滿了特點,從第一款掃地機評測至今也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再回頭看,掃地機升級成了掃拖一體機,並且各家也均加入了上下水模塊,可以說全自動化做的越來越優秀,那如何來評價這兩款産品?

科沃斯T20Pro總評:

雖說優化拖布的T20MAX也挺好用,但是加入主機水箱的科沃斯T20Pro確實才是心頭愛,個人認爲這才是掃地機的最終方向之一,因爲主機水箱可以徹底恒定拖布濕度,而拖布本身的材質和含水量是清汙關鍵,配合業內首創的55℃熱水洗,帶可過濾空氣的塵袋,3D結構光+3D成像避障,可以說T20Pro集各項功能于一身,可以說是現階段最完善的科沃斯當家旗艦。

完美不?並沒有,耗水量大還可以拿自清潔能力超強來評價,避障表現就有些差強人意了,個人呢發現不同障礙物所帶來的避障表現也有不同,希望繼續針對性優化下。

追覓S20Pro總評:

這是本人第一次如此深度使用和評測追覓,優缺點都不少,先說優點,水箱雖小但也匹配得不錯,小水箱應對于日常使用也完全夠用,各種掃拖選項也是完全不輸其他品牌,要說它是掃地機界新秀,倒像老手,特別是其避障確實是讓人驚喜,耗電量也控制的不錯,整體功能也非常全面。但深度清汙乏善可陳,過低的洗布水量也導致自清潔能力不足,將其與其他競品對比,確實壓力不小。

說給題外話,追覓的學習能力是真的強,執行力也不錯,作爲後發者,其進步速度確實讓人驚訝,但設置和功能過多,優化尚且不夠,多少有些縫合的感覺,取舍多少有些芝麻西瓜的意思。

建議兩款産品的用戶均上自動上下水模塊!

購買建議:科沃斯偏基礎能力,不管是掃地亦或是拖地均非常優秀,可放心購買;而追覓偏避障,基礎功能偏弱,如果你可以保證每日一拖,且對避障需求強烈,那麽追覓也是推薦的,反之推薦科沃斯。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