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了,i512490F,搭配技嘉RTX2070S實測表現如何

銘記華麗 2024-03-21 22:19:53

前言

電腦這種東西吧,千萬別做某某的粉,這個粉一下,那個粉一下,最後會發現,你最粉的那個品牌,有可能擺你一道,從當年的某品牌機箱的restart鍵損壞,到某品牌主板的內存兼容性稀巴爛,本人真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直至年前想著重新裝一台機器,犒勞犒勞自己,繼續選擇了那個品牌的主板,再次被內存兼容性背刺,本人才鄭重決定,拜拜了您內,惹不起,好歹躲得起。

由于當時時間不允許,馬上就要過年了,壓下了重配的打算,將所有配件全部重新打包退貨,雖說京東的東西不便宜,退貨確實是方便的不得了,只要是在規則範圍內的,不扯皮。

結果後面因爲朋友的原因,半賣半送小幾百整到了一塊不錯的B760M主板,最後主要還是在CPU,內存的選擇上翻騰了一下,倒是沒有糾結太久。

購機原因和需求

有錢,高配,沒錢,低配,所謂的需求說白了就是你玩什麽,用途。再根據實際情況購入需要的配件,而本人的需求是寫文,碼字,玩3A遊戲,後續應該再折騰一下視頻剪輯,其實現有的配置其實也完全滿足了本人需求。

但是搬家後主機移到新房了,那老房子本身也是需要一套電腦的,所以選擇重新配置一台電腦,對于性能的要求,持平或者略高于現有配置就可以了,那可選的就兩個方向,無非就是Intel和AMD,從天梯圖來看,在X3700附近的,無非就是5700G或是R5 7500F,而Intel則比較清晰,i5 12490F或者12600。

從性能上來說,天梯圖也比較明確了,新款R5 7500F的性能高,價格也貴一些,而i5 12490F要更便宜一些,且支持D4,而最關鍵的原因,我有主板了,同時也是因爲主板,內存本想用便宜的D4的也只能放棄上D5。

另外顯卡決定後續購入,預算是RTX4060,性能基本上也是與2070Super略高。

所以最後確定的配置如下,我們後面細聊。

一.配置全家福

我裝機真的是裝出心理陰影了,之前自己裝機,大問題沒有,小問題不斷,都是非常難以解決的兼容性問題,甚至上一次裝機的原因是因爲某大牌機箱電源的開關異常導致短路重啓,全部換了一遍才發現是機箱本身的問題,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在有問題的主機上升級,盡量重配,而有問題的主機通過排除法查原因,記得,一定要脫離機箱測試。

所有配件如下,顯卡就不放了,畢竟是老卡了。

CPU:Intel酷睿 i5 12490F

吐個槽,從未想過Intel的可升級性會超過AMD,12代至14代共用主板,老板升個BIOS就能上新U,真方便。

對應中國市場,Intel總是會推出一些專供産品,另外與顯卡不同,十代至十四代都有銷售,當然了,更老的鹹魚上也是隨便買,需要注意的是,十代之前的處理器倒不是不能買,但性能和價格一定要對應,畢竟老i7的性能不如新i5的,都很正常。

這款CPU擁有六核十二線程,可睿頻至4.6GHz,7.5MB二級緩存,20MB三級緩存,PBP功耗65W,MTP功耗117W,支持PCIe5.0,支持DDR5內存,需要注意的是這顆盒裝U並沒有配散熱器,需要自行購買。

這顆U的京東實時售價1029rmb,沒活動略貴,建議大家多平台比價找好價,閑魚在800左右,建議全新盒裝購入價900rmb,價格不高,性能不錯,屬于Intel銷售主力,而且由于價格比較穩定,出二手也能有不錯的價格,後續升級也不會虧多少。

主板:技嘉B760M AORUS ELITE X AX冰雕X

朋友:我有塊新的板子要不要

我:要

果然是想睡覺就有人遞枕頭,要?當然要,傻子才不要,而且這板子還在質保期內,超長四年質保,安心滴很。

當我朋友笑呵呵以五百的價格賣我這塊板,連包裝都沒有,我真沒多想,只知道哥們絕壁不會坑我,但是當我看到板子的時候,暗罵一句,給那麽好的板子,別說十二代i5,十四代i7甚至是i9都沒問題,當然全新價格也是不便宜。

雖說以散熱規模來判定主板的堆料程度是不合理的,但是技嘉這款冰雕用料是絕對足夠強悍。

好主板堆料項目之一,16相供電,高品質電容,電感;實心CPU供電針腳,8層2盎司銅低損耗PCB,白色板子搭配白海景房真的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支持四條D5內存插槽,支持最高達8266+OC,最高可支持192GB擴展,性能拉滿,可擴展拉滿。

一體化散熱,2個PCI-E4.0 M.2插槽且支持快拆,再也不用擔心小螺絲掉了。

合金裝甲加固的PCI-E 5.0 X16顯卡插槽,觀察主板的時候還發現了兩顆小微動,分別是Qflash plus和CLR_COMS/RST_SW,真方便啊!

擴展口也是拉滿,支持多達9個USB接口,小的是Type-C(20Gbps)紅的是USB 3.2 GEN 2(10Gbps),藍的是USB 3.2 Gen 1(5Gbps),黑的就是普通USB2.0了。哦對了,2.5G網卡和WiFi6E當然也要安排上,再也不需要外挂USB轉2.5G網口了,全屋2.5G局域網輕松完成。

當然了,如此堆料的B760價格也不低,本人情況特殊,如果嫌貴也可以參考下技嘉的別的760主板,也是不錯的。

內存:金百達32GB套條 DDR5 6400海力士M-die顆粒

金百達在存儲上的耕耘也是很長時間了,銷量也是不錯,雖說不自産顆粒,不過都是用的一線品牌內存顆粒,用料紮實,做工優良,表現自然有保障。

剛需用戶推薦盡快入手吧,懂的都懂的原因年後都開始漲價了,不是剛需?等呗,價格波動也屬于正常情況。

其實買條子就是買顆粒和時序,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品牌主板對于條子的要求奇高,並不是你買的6400就一定能跑6400,影響的因素比較多,條子和板子的穩定性,兼容性,是否插滿等等。

這款産品的底子就是相當的好了,首先是特挑顆粒,海力士A-die顆粒,6400只是入門,更高頻率也是可以做到的,其次是低電壓1.4V,低時序32-39-39-80,對于求穩不想折騰的我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厚實的散熱片,加上ARGB燈效神光同步,這價格、這品質、這顔值?安排!

硬盤:金邦 2T SSD固態硬盤P4S PCI-E4.0

國産顆粒的崛起真的是讓消費者們享受了很長時間的低價存儲,同時國産品控也有了長足進步,可惜8T固態尚未發布,漲價的消息卻如期而至,而且是猛漲。

表面覆蓋了一層金屬散熱片,可不是貼紙,即使不安裝散熱片也可以靠它來控制溫度,細節了。

金邦品牌初創1993年,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也是有自己的爆款産品,高性能産品,再預算足夠的前提下,建議大家盡量購買大容量産品,能買2T的,別買1T的,能買4T的,別買2T的,除了主板上的M.2接口數量有限之外,更高的總寫入量也可以保證使用壽命,這也是爲什麽我在坐等8T固態,當然,我更期待純M.2固態硬盤NAS,也許就不是NAS主機了,而是NAS棒。

話說,能不能別漲價了,心慌啊!剛需的別等了盡快購買,非剛需的建議等等!固態硬盤價格已經進入上升期了啊!!

散熱器:利民寒冰裝甲一體水冷+TL-C12CW-S X3散熱器

利民印象太深了,上一次配機就是選用的利民的風冷散熱器,效果不錯,價格不高,且從低價位到高價位,全系都有。

這次最終還是沒忍住,上了水冷散熱器,沒辦法,散熱能力強太多了,建議大家一定要購買一線大牌,長質保且漏水保的,畢竟萬無一失,一漏萬無。而這款寒冰裝甲,是利民家的爆款。

說實話如果不是爲了後續升級,對于i5 12490F這類CPU,其實不用那麽好,但顔值到性能,做工用料,都讓我心動不已。

一體化散熱最大的好處就是保險,作爲普通消費者個人是不建議大家自行DIY水冷,何況現在一體化水冷的價格也早就下來了。

說個題外話,記得好多年前了,還和朋友頭腦風暴,想用數控機床做一體化機箱水冷來著。

360水冷真的是很大一塊,理論上來說,散熱排確實是越大越好,熱容量相較于風冷可是大太多了。

帶了一個支持磁吸,模塊化可拆除320×240分辨率的小液晶屏,而且支持投屏顯示,支持自定義動態圖片,同時風扇采用了TL-P12W-S均衡風扇,低轉速大風量,且噪音表現優秀。

買它的另一個原因是理賠合理,五年質保理賠金額遞減,良好的質保也是消費者購買的底氣,因爲我朋友是真切被某一線水冷給傷到的,漏液後還好沒燒板子,走售後顧左而言他,完全不給正面回應,所以這次購買水冷確實是做足了功課才敢下單。

機箱風扇搞了三套共九個風扇,當然由于散熱風扇先買,也導致買多了,最後僅用了一套三只,不過風扇不怕多,總歸是有可用的地方。

另一個小細節,利民對于自家産品真的是非常友好,部分風冷和水冷之間可以輕松切換,相互共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易用性。

機箱:喬思伯D41側透海景房,帶機箱屏幕

喬思伯的機箱一直都是不錯的選擇,當時HTPC的臥版機箱就是一款常青樹,已經銷售很久,而選擇這款機箱其實完全是一個意外,最開始的時候並未考慮機箱帶顯示器。

選擇它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玩PICO 4 Pro時常會用到串流連接到電腦桌面直接玩一些電腦遊戲,但是當顯示器關閉的情況下就不能正常使用了,而自帶顯示器的機箱我不關它就可以正常串流,便利很多。

這款機箱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保證中塔容量的基礎上,尺寸比標准中塔小了一大圈,其實它是更適合放在桌面上使用的,當然,這塊屏也可以放在桌面上作爲輔助顯示,例如硬件狀態,溫度等。

均爲快拆結構,卡扣+磁吸的體驗是相當不錯,固定牢靠且方便。

爲了優化結構,這款機箱的電源部分沒有擺放于常規的下方位置,而是前置,並根據散熱器類型,電源尺寸,顯卡長度來微調電源位置,高低可調,既保證了可拓展性,又獲得了小體積,大中塔的體驗。

保留了2個2.5英寸盤位和2個3.5英寸盤位,擴展能力拉滿,不過個人倒是傾向于外置一個16T的機械硬盤作爲倉庫盤更合理一些,再整兩塊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作爲遊戲盤,足矣。

倒L的走線通道設計的也是挺好的,非要說缺點,整體還是偏緊湊了一些。

板材厚度實測也達到了1mm,用料不用擔心,足夠厚實。

電源:利民 額定850W TR-AG850-W ATX3.1

銘記說:我真的再也沒有買過便宜的電源。

因爲電源真的是非常重要,個人也是建議大家在購買電源的時候,盡量提高預算,買這種十年超長質保的大容量電源,因爲在極端條件下,它是真的可以保護你的硬件的,說大白話,在電源上我吃過虧。

購買它,白色只是一方面。

80PLUS金牌認證電源,支持ATX3.1和PCI-E GEN5.1原生12+4引腳,12V-2X6電纜支持,它可不僅僅是功率大哦。

大功率小尺寸,14CM對于機箱來說就太友好了。動態超載,過壓,低壓,短路,高溫等保護措施也是靠堆料實現的,全橋LLC+DC-DC電路架構,耐溫105℃全日系電解電容,也是給了我不少底氣,從參數上來看,4070也是可以頂的。

無需轉接線,支持顯卡直連,最高支持到600W的顯卡電力供應,防止搭載大功率PC平台因爲過載導致藍屏或者死機,對于40系顯卡無疑是好消息。線材做了壓紋處理,有些精致感,理線會有一些幫助。

簡單來說,這是一款面向中高階40系顯卡的電源,擁有不錯的用料和做工,有興趣後續可以做一下拆解展示。

二.裝機:絲般順滑

相較于年前的裝機,那這次就是順利的不能再順利了,上次裝完已經過23點,而這次21點全部結束,此處再次感謝朋友幫忙,兩個人幹活效率也更高。

安裝CPU依然要多加小心,主板針腳是很脆弱的,我被坑過,而且如果已經發生了針腳彎曲的情況,建議還是走售後,如果無法走售後,也建議棄用,即使能用,也可能在一年左右廢掉。

安裝M.2固態硬盤,現在很多硬盤都自帶散熱片,確實可以提升散熱效能,但仍然建議大家去掉表層安裝,因爲主板的M.2槽精度很高,哪怕只是多薄薄一層金屬散熱片,自帶的一體化散熱片在安裝的時候都可以明顯感受到不平。

對于沒有一體化散熱片的消費者,你買金邦固態就有福了,這層金屬散熱片對于控制固態硬盤溫度是有大幫助的。

先安裝背板,現在的散熱器對于主板的保護真的是相當到位了,除了主板背板還有PCI-E顯卡背板,基本上不會出現壓彎主板的情況發生。

散熱硅脂用的是利民的TF7,優點是導熱系數高,而價格不高。

缺點是非常稠,盡量細心些,鋪的均勻點,本人折騰了好一會才搞定,剩下的還能再用一次,別浪費。

爲什麽拉我哥們來幫忙,細節上他的經驗確實要更足,安裝散熱器的時候一直在和我說技術要點,用他的話說,他是散熱器壓碎過處理器,液態金屬燒壞過CPU,水冷漏液燒壞過主板的人,滿滿的血淚史啊,所以我買水冷的時候,他就盯著我說一定要買帶漏液賠的大牌!

散熱器顯示屏分體式設計也確實實用,裝反了?不存在的,轉一下就行。

上條子,記得A1A2,B1B2成對(有些是1/3,或2/4插槽使用,注意甄別),這樣插才能使性能發揮最大化,雙通道必須滴。

這次都沒有試機就直接進機箱了,事實證明,有問題就是有問題,但試機不一定能發現;沒問題就是沒問題,直接裝進去啥事兒沒有。

安裝電源會相對費事一些,拆電源支架和側板,順帶著把3.5硬盤槽也一起卸了,不需要了。

從頂部看是朝下安裝的,也就是線材均向下,電源線通過一根延長線橋接,不過居然沒有用白色線,小可惜。

底部的散熱風扇,由于去掉了硬盤支架,得以上了三個風扇,可惜不是反向風扇,爲了好看,上出下出,側進風,也不錯。

最後將老顯卡,我的技嘉RTX2070Super安裝,通上電源,包括ARGB,風扇電源,主板接線等等都連接完畢,今天的裝機基本上就完成了。

通電測試,一次成功,完美!側透玻璃非常通透,質感極好,唯一的缺點就是管路有點擋水冷小屏,倒轉180°?不行,電源外殼會壓到散熱器水管。

開機順利進BIOS。

最讓我擔心的條子兼容性?完全沒問題,技嘉給力!金百達給力!直接設置X.M.P,High Bandwidth和Low Latency這兩個項目可以提升內存條性能,建議打開。

保存啓動,一切正常,已經運行于6400頻率。

插上備用的系統安裝U盤,不用你設置,直接就可以安裝系統了,到這裏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坎坷,倒是機箱顯示屏的數據線和電源線忘記連接,補上就OK了。

這裏機箱小顯示器倒也是帶來了一個好處,哪怕手頭沒有顯示器,你也可以通過它來安裝系統啥的。

三.軟件安裝和測試:優秀的穩定性

藍屏?黑屏?死機?不存在的,從安裝系統到後續詳細測試,可靠,穩定,性能優越,從R7 3700X到i5 12490F,是可以明顯感受到性能的提升,畢竟日常使用還是偏單核性能的,從另一方面也說明3700X確實是老了。

新裝系統痛點是啥?驅動,技嘉智能管家有多智能?GCC是開機後自動啓動運行,並且安裝必要驅動,完全不需要你去官網平台一個一個下,一鍵全安裝,話說技嘉是咋做到新裝系統自動安裝啓動GCC的。。

GCC不僅可以設置神光同步,控制風扇轉速,還可以讀取處理器和內存信息。

因爲顯卡同爲技嘉品牌,GCC同時也可以控制顯卡,也就是說,想超頻的,AORUS Engine也不用裝了。

哦對了,利民的寒冰裝甲可是帶顯示屏的,要安裝對應程序,說明書上有,別搞錯,有個小建議,下載地址可以以二維碼形式直接投屏在顯示屏,這樣更方便一些。

可選動圖多,信息也多,顯示非常靈動,配合神光同步和高透側板,特別漂亮。

質感拉滿,相當通透。

爲什麽海景房那麽受歡迎,還不是因爲漂亮!

建議還是將機箱屏外置更合理一些,雖然屏幕不大分辨率不高,但是尺寸足夠精巧,所以清晰度確實一點兒都不差。

我們開始性能和穩定性測試。

3.1基礎性能測試

CPU-Z基本上是必跑項目,數據可以作爲初步參考,從成績來看,單核650性能遠高于R5 3700X,多核稍差,從本人的角度來說,雖然一直說平替,實際上12代i5與RTX2070Super搭配,還是要更合理一些,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其單核性能基本上與7500F相當,性價比要更爲凸出。

AIDA64除了可以拿來檢測硬件狀態外,也是常用的測試工具,由于兼顧穩定性和可靠性,所以僅打開X.M.P,默認32-39-39-80 CR2,技嘉獨有的High Bandwidth和Low Latency同時打開,可以看到延遲已經低于70ns。

CystalDiskInfo檢查硬盤健康度,一般來說查看健康度和通電時間就可以了,通過AS SSD測試金邦P4S 2T的性能,Seq順序讀寫快是正常的,4K讀寫是考驗固態硬盤硬實力的體現,表現不錯,讀寫達到了49.3MB/s和150.12MB/s,總分達到了7750,也是非常高了。

PCMARK10是常見的辦公測試軟件,其評分標准還是比較簡單明了的,默認超越了82%的主機,接近2023年遊戲本,畢竟顯卡和CPU發布都超過了2年,作爲生産力對于本人來說,也完全夠用。

3DMARK玩電腦的都知道,DX12的TimeSpy分數達到了9881,CPU分數達到了9413分也是相當亮眼。

從測試成績來看,對應于RTX2070Super的表現也是不錯的,這套整機2K流暢玩耍3A大作基本上只要不是畫質要求太高,均沒有大問題。

最後測一下WiFi6E的無線表現,主板的WiFi只要接天線,峰值可以達到105MB/s,和有線相差無幾,不方便接線的,上無線也沒問題。

3.2穩定性測試

這個項目,本人是有心理陰影的,因爲整機的配件是獨立存在的,但是配件與配件之間的兼容性,確實存在很大差異,其實穩定跑完上面的測試,本人對于這套配置的穩定性已經有底了。

首先是AIDA64壓力測試,跑了十分鍾,CPU溫度基本上維持在46℃上下,顯卡溫度基本上在65℃,硬盤最高45℃,主板溫度就低了,僅僅30℃,寒冰裝甲360的強悍實力凸顯。

顯卡自然可以試試甜甜圈FurMark,可以看到技嘉在顯卡風扇標定上還是非常保守的,三分鍾測試,其最高溫度達到了81℃,而顯卡風扇基本上維持在1000rpm左右。當然,甜甜圈屬于極限壓力測試,日常使用沒那麽高溫度的。

然後是讓我提心吊膽的內存穩定性測試TestMen5,記得測試前一定要添加權限,不然無法進行測試,由于總容量達到了32GB,時間也確實很長,近兩個小時跑了三遍,0錯誤,舒坦!

四.遊戲實測

由于部分遊戲未安裝,所以順帶做了下載測試,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有線峰值跑到116MB/s,這也基本上是本人家中300M電信+500M移動的雙線入戶峰值速度,360測速軟件同樣可以達到這個網速,當然,這是我出口的極限,卻不是家中2.5G局域網的極限。

首先是《GTA5》,作爲一款老遊戲,i5 12490F+RTX2070S是可以跑滿2K高畫質的。

默認2K基准測試可以跑170fps左右,將特效全部打開,最低值依然在60fps朝上,一方面GTA5的優化確實沒毛病,一直如此,另一方面,也說明GTA5這個遊戲確實是老了。CPU僅占用25%,GPU則達到了98%負載,i5 12490F不會成爲瓶頸。

然後是波蘭蠢驢的《賽博朋克2077-往日之影》說一句最吃硬件的遊戲之一不過分吧,實際上最讓我有無力感的,就是賽博朋克,這也是爲什麽我動過無數次想入手RTX4070Ti的顯卡,沒有之一,這遊戲我可是沒有等打折買的正版,雖說BUG多,遊戲性也強啊。

賽博朋克擁有完整的測試數據,且默認模式是最適合你的顯卡配置的,RTX2070Super低光追,中等特效可以跑到平均67.7fsp的流暢可玩數值,最低值也能有57fps,實玩也除特殊場景外,基本上沒有卡頓。

當然你可以通過調整大力水手來獲得更高的性能體驗,但過度使用確實存在畫面模糊細節丟失增加的問題,所以個人是建議大家開自動就可以了,當然了,如果你使用的是3440*1440的帶魚屏,則需要進一步降低設置,以期獲得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而《孤島驚魂6》則顯得友好的多,全極高畫質下的畫面表現也很給力,同樣的,CPU負載不高,而GPU基本上可以跑滿。

實測在2K分辨率極高畫質下,依然可以保證99fps的平均幀率,最低89fps無任何卡頓,從負載來看,i5 12490F未出現瓶頸,《孤島驚魂6》基本上跑滿了RTX2070Super,溫度也達到了80℃,屬于遊戲體驗極佳的3D大作,優化狂魔啊!

遊戲體驗來說到這個配置跑2K分辨率確實是無壓力的,爽玩2K分辨率遊戲基本上是不用擔心,搭配合理。

總結:現階段性價比較高的配置方案

有競爭才有進步,AMD當年的一輪爆發引發了兩家的競爭,Intel的12代出了不少神U的,所以那段時間都說,牙膏擠爆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處理器的性能需求終究會回歸理性,4K分辨率要爽玩配置要求就太高了,完全沒必要脫離現實去追求更高配置,2K配置本身的均衡,有多少錢幹多少事兒,才是最重要的,i5 12490F是特供款,其擁有不錯的單核性能,日常遊戲娛樂玩玩2K畫面的3A大作,生産力也夠,搭配RTX4060這類甜品級顯卡是非常均衡的,實際上本人用2070Super來做評測,也剛好契合4060的性能,屬于水桶機。

主機價格7K搞定,相較于當年那套,顯然更合理。(以下是實際到手價格,文章請承上啓下)

當然,也可以做適當調整,比如水冷換風冷,D5換成D4,固態硬盤願意等可以先上1T,最終的性能差距其實也不大,

銘說:讓你選,你會怎麽選?

當然,後續是否升級更高配置U,是否搭配4070Ti,也未嘗不可。

3 阅读:1273
评论列表
  • 2024-03-22 01:02

    第二套12600kf加660主板現在也就1500

  • 2024-03-22 12:25

    有性價比高的i5配置嗎,十代或者12代都行,最好有核顯,這樣可以省了顯卡的錢,只要板U就可以

    藍色天堂 回覆:
    AMD5600G核顯很強大[得瑟]性價比高
    用戶10xxx92 回覆:
    打遊戲選12400f+b660大師13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