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于20個三峽大壩,外媒突然發現,中國默默在沙漠裏幹了件大事

宇宙天文館 2024-05-16 14:03:45

戈壁、荒漠、炎熱……這是人們對沙漠的固有印象,但如果人們願意到來,沙漠也並非完全寸草不生,或能營造一幅發電與風光共同起舞的美麗畫卷。

2022年5月,中國宣布要幹一件足以震驚中外媒體的大事,即計劃在“沙戈荒”建設4.55億千瓦,以騰格裏、烏蘭布和等地爲基礎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

也就是說,中國計劃在沙漠、戈壁、荒漠裏建設發電量高達4.55億千瓦的發電基地,這種發電基地又區別于傳統能源發電,主要是利用新能源發電。

利用新能源發電並非什麽稀奇的事情,令人感到驚訝的是,中國這是准備在自然環境條件相對惡劣的沙漠裏發4.55億千萬度電,發電量相當于20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

爲何中國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做這一項大工程呢?到底有什麽好處?真的那麽簡單嗎?

爲何要建設光伏發電基地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發展經濟。

中國是全世界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有257.3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處于荒漠化,相當于全國國土總面積的26%。無邊無際的黃沙在西北部隨處可見,荒蕪之地遍布西部地區。

相比較河湖密布、水美魚肥的“魚米之鄉”,山環水繞、沃野千裏的東北平原,稻作梯田、滿眼綠色的南方丘陵,黃沙漫天、大漠孤煙的西北地區盡顯蒼涼、蕭瑟、貧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西北地區也是風光資源富饒的地區。

一旦將西北地區的風光資源利用起來,打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那麽將可以産生超乎想象的電力資源,然後經由輸電路線將電力資源從用電量較小的西北地區,輸送至用電量較大的東部、中部地區,這樣既能夠減輕東部、中部地區的發電壓力,也可以讓西北地區的資源變廢爲寶。

隨著一些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落地,西北地區將會吸引更多源源不斷的投資,這將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促使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時還可以推動旅遊業等其他産業發展,爲當地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吸引大量人才投身于西北建設。這樣一來,一幅幅經濟發展的畫卷將在沙漠裏攤開。

資源利用、生態發展。在開發風電光伏基地時,國家采取“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等多種模式相結合的方式。簡單來講,西北地區的風能、光能資源豐富,可以通過安裝風力發電機、光伏發電機發電。

以光伏發電爲例,中國正在沙漠鋪設一望無際的光伏發電板,而這些發電板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爲電能,同時可以爲板下的土地遮擋陽光,這樣可以爲板下的植被創造更好的生存條件,從而達到改善板下種植條件的目的。

隨著越來越多植被的種植,未來的沙漠不僅僅只有黃沙,還有隨處可見的綠色生機。

能源改革、減碳節能。2022年,中國碳排放總量高達110億噸,全球有28.87%的碳排放來自中國。其中電力行業碳排放量高達51億噸,這占據全國總碳排放量的46.37%。

當下全球普遍認爲氣候變暖與碳排放有很大關系,許多國家都提出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標,而由于很大一部分碳排放量是由電力行業産生的,因此自然要先從電力行業下手。

相比較用傳統的煤炭等各種能源發電,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顯然更爲環保,這不僅能夠爲我國的工業和居民用電提供綠色電力支撐,還可以促進我國實現能源改革、綠色轉型的目標。

都說“紙上談兵終覺淺”,既然發展風電光伏基地有這麽多好處,那是否有成功實踐的案例呢?這時就不得不提及騰格裏沙漠了。

騰格裏沙漠黃沙綠電

騰格裏沙漠是荒涼的代名詞,這裏曾經是人迹罕至、寸草不生的地方,但是在國家的能源布局規劃裏,這裏是一個天生的風電光伏基地。

按照原定規劃,騰格裏沙漠將建設發電量高達1300萬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預計將耗資850億元。

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經如期開展,其中一期工程中計劃打造的光伏發電基地的面積達到2.8萬畝,總耗資高達53億元。

對于負責建設的工人來講,在開展這一項目期間,唯一有的資源便是沙子跟太陽能,從打樁到鋪設光伏板,這都是他們克服重重困難而實現的,但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並沒有任何怨言。

今年4月,騰格裏沙漠一期工程已經正式發電。如今沙漠裏不僅只有黃沙,還有數不勝數的光伏板,而光伏板的下面是固沙的草方格,草方格裏面已經長滿青草。

以數據爲例,一期工程總面積達到2.8萬畝,但是治沙的總面積已經高達2.6萬畝,可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當地也實現了治沙的生態效益,這相當于是在爲西北地區解決一個根本的問題。

除了種植具有生態效益的植物之外,當地還在探索種植更多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農作物。在探索在板下種植經濟作物過程中,當地曾經嘗試過種植蘑菇等各種農作物,而其中蘑菇的展示是比較可觀的。

在種植蘑菇的同時,未來當地還會根據具體情況種植枸杞等各種經濟作物,這不僅能夠起到防風固沙的效果,還能夠爲當地創造更多收入,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

目前騰格裏沙漠的二期工程已經提上日程,本期工程占地面積高達6萬畝。一旦二期工程正式竣工並且發電,那麽這片沙漠每年將創造38點5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相當于可以減少使用117萬噸標准煤,以及讓碳排放量降低616.09噸。

但是,建築風電光伏基地真的簡單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風電光伏的難題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全球都在推動能源改革,新能源蘊含著滿滿生機,許多企業都想要加快布局新能源産業,以便在該産業拔得頭籌,因此許多企業的投資意願是比較強烈的。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它們還有許多顧慮的地方。

首先,自身消費不足,外送壓力較大。目前中國電力資源情況和用電量並不相匹配,西部地區正在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設,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持續上漲,而本地的用電需求較小,必須要將更多電力輸送至全國其他地區的省份。

但是電力公司想要將電力輸送至全國其他省份,更多需要依靠省份跟省份之間進行協調,並且達成長期的供電協議,電力公司比較難以直接跟用電省份進行溝通和合作。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曾經透露,在自發交易形成的價格機制還沒有正式建立起來的情況下,有時候使用西部地區的電力價格反而還高于東部地區自己發電。

除了擔心投資跟回報有無辦法形成正比之外,一些企業還擔心電網的運行壓力。當下要將西部地電力輸送至東部地區,這相當于是在挑戰電網的運載能力,同時西部地區對外輸送電力,還需要避開一些地勢較爲惡劣的地區,還要兼顧當地的經濟效益,因此外送的壓力是比較大的。

其次,風電光伏存在不穩定性,調峰難度不容小觑。以新疆爲例,該地區的新能源裝機量已經占據電網總裝機量的30%以上,但是使用太陽能用作發電能源的話,光伏在晚間是完全沒有辦法發電的優勢,這使得調峰的難度高居不下。

目前全國一些地方也在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只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最後,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成本高。如今全球絕大部分地方都在研究風電光伏,同時新能源物件、大宗材料價格較高,這使得項目的收益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本身在通脹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全球多國的物價一直在穩步上漲,這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小的壓力,導致一些風電光伏項目遲遲未能順利開工。

不過在技術越發成熟的背景下,新能源項目建設工期是比較短的,絕大部分項目只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便可以建成,因此一些企業還在觀望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如今騰格裏沙漠等地“地上沒有草”的關系已經不複存在,更加能夠看到的是,在日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光伏板以及跟隨風力高速飛轉的風力發電機,而越來越多的草方格也在訴說著沙漠的昂昂生機,繪下沙漠變綠洲的理想畫卷。

參考文獻:

1.長江日報:我國積極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可再生能源發展良好2023-5-5

2.證券時報:發改委:大力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爲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2023-3-16

3.光明網:沙漠裏“種太陽”2023-5-18

3 阅读:1424

宇宙天文館

簡介:宇宙天文館,不止有宇宙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