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帝國的興衰決定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而制海的關鍵在海峽

維達說 2024-02-13 15:33:29

從全球海陸格局來看,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海洋占71%,陸地占29%。海洋面積廣大,且相互連通爲一個整體;陸地則被海洋環抱,相互之間比較隔離。自大航海時代拉開人類海洋文明蓬勃興盛的大幕以來,全球90%的貨物貿易量都是通過海洋運輸完成的。就如馬漢所言:“所有帝國的興衰,決定性的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而控制海洋的根本在于海峽,這是海上交通的“咽喉”。

海峽爲何是海上通道的咽喉?

根據海洋地質學的定義,海峽是指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個海或洋的較狹窄的水道。它是由海水通過地峽的裂縫經長期侵蝕,或海水淹沒下沉的陸地低凹處而形成的。一般水較深,水流較急且多渦流。全世界的海峽有上千個,但最重要的卻只有50多個,如霍爾木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馬六甲海峽等。

這些重要海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海峽兩岸好溝通了不同的經濟或戰略地區,是海上的交通要道、航運樞紐,甚至是關乎世界貿易的“黃金水道”;二是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堪稱是決定全球交通和地緣格局的“咽喉”,曆史上很多重大戰爭都爆發在海峽地區,如爭奪黑海的克裏米亞戰爭,爭奪渤海海峽和朝鮮海峽的甲午戰爭。

海峽根據寬度分爲內海海峽、領海海峽和非領海海峽三類。其中位于一國領海基線以內,屬于沿岸國內水的海峽,航行制度由所屬沿岸國自行制定,簡單說就是“讓不讓過,我說了算”,如中國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

瓊州海峽是中國第三大海峽,南北最大寬度39.5公裏,最窄19.4公裏。

而領海海峽則是指寬度在兩岸領海寬度以內,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領海是從領海基線量起最大寬度不超過12海裏的水域,也就是說領海海峽的寬度不超過24海裏(約44.5公裏)。該海峽通常允許外國船舶享有無害通過權。但是若該海峽分屬兩國,則航行制度由沿岸國協商決定,如海峽屬于國際通航海峽,則適用過境通行制度。即“允許過但要按我的規矩快速通過”。

宮古海峽是第一島鏈地帶最寬的海峽。最狹處在宮古島與久米島之間,爲113海裏即209公裏

最後一類非領海海峽,是寬度大于兩岸領海寬度的海峽,只要在領海外的國際水域,一切船舶均可自由通過,無須通報海峽沿岸國,沿岸國也無權妨礙過境通過。所以不同寬度的海峽享有國際海洋法賦予的不同權利,當然這種權益更多是在和平時期,戰時封鎖海峽就相當于掐斷了某國的貿易運輸通道。這就涉及到地緣政治學說中的“海權論”了。

從海權論看海峽在制海權中的價值

海權論由美國軍事理論家馬漢提出,強調制海權的重要性,認爲大陸都是被海洋包圍的“島嶼”,“誰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貿易,進而控制世界財富”,具有港口和海軍優勢的國家,通過不斷開拓並維護海洋上的軍事、貿易通道就能實現對其他國家的競爭優勢和控制權。

英國的海外領地分布圖

近代以來,最先接受海權論的英國人,放棄傳統的征服歐洲大陸的戰略,轉而致力于發展海洋戰略,與西班牙、荷蘭和法國在激烈海上角逐中獲勝,其海軍由弱到強,相繼掌握了北海、地中海和大西洋上的制海權,最終不斷膨脹的海洋利益推動了日不落帝國的崛起,可以說英國的曆史就是“向海而興,因海而盛”的曆史。

美西戰爭後,戰勝國美國獲取了分別向南美洲和亞洲擴張的戰略基地的古巴島和菲律賓群島。

1896年後知後覺的美國人開始全面接受海權論,大力發展遠洋海軍,兩年後美西戰爭爆發,美軍擊敗西班牙艦隊,控制了加勒比海,占領了波多黎各、菲律賓、夏威夷、薩摩亞和威克島。受到鼓舞的美國一改過去100多年來只注重海岸防禦的做法,建立起一支兩洋艦隊,最終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爲美國施展“離岸平衡”戰略奠定了基礎。

海權論中擴充遠洋海軍、控制海運要道、發展海洋貿易、建設海軍基地和商港等海洋戰略也成了美國軍事思想的核心部分。截至2022年,美國在全球仍有約有800個軍事基地、軍事設施和軍事前哨,分布在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號稱美軍能在兩小時內到達全球任何地方。

海洋上的一些戰略位置重要的島嶼,可以成爲幫助海軍爭奪制海權、影響戰爭勝負的關鍵節點。

而且世界幾乎所有的海運咽喉要道附近都有美國的海軍基地,如北冰洋至太平洋通道的白令海峽、地中海至大西洋的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至紅海的蘇伊士運河、加勒比海至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日本海至中國黃海和東海的朝鮮海峽、溝通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等。這些海外基地既能在和平時期保證美國的遠洋貿易運輸,也能在戰爭時期卡住對方的戰備通道。

實際上,不僅僅是英美兩國,自15、16世紀進入大航海時代,人類海洋文明蓬勃興起時,到20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日本、蘇聯等國家,相繼發展成爲海洋強國。近代以來,日不落帝國的曆史幾乎就是英國皇家海軍興旺的曆史,就是英國海權至上的曆史。

正是基于強大的海軍以及它所擬定的維護海權之戰略,使得英國從西歐海外一隅的島國,擴張成了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土地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英帝國,一躍成爲世界第一強權,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直到如今仍保持著世界曆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國家的吉尼斯世界記錄。

所以正如馬漢所言:“所有帝國的興衰,決定性的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從一定意義上而言,走向海洋是國家發展、強盛的必由之路,而控制海峽就是這條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

上期回顧:爲什麽說中國人的故鄉在河南?衣冠南渡人口大遷徙從這裏走向全國

備注:本文是《世界海峽合集》的開篇作品,僅爲一家之言,轉發請注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抄襲必究。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1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