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的超低功耗相變存儲器能耗降低2個數量級

知兼 2024-04-08 22:19:04

在一個數字世界對數據和處理能力的渴望愈發強烈的時代,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所(KAIST)的一個研究人員團隊的突破性發現有望徹底改變我們計算設備的核心技術:內存。在電氣工程學院Shinhyun Choi教授的領導下,該團隊開發了下一代相變存儲器(PCM)設備,不僅挑戰了內存技術的現狀,還爲神經形態計算及以後的進步鋪平了道路。

PCM技術以其速度和非波動性的融合而聞名,處于創新的十字路口,有望彌合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的快速訪問時間和NAND閃存的持久性之間的差距。盡管具有潛力,但PCM的采用一直受到重大障礙的阻礙:高功耗和設備小型化的高昂成本。KAIST的研究最近發表在《自然》雜志上,預示著跨越這些障礙的重大飛躍,展示了一種在超低功耗下運行的PCM設備,並回避了困擾其前輩的昂貴制造過程。

傳統PCM的挑戰

尋求高效和可擴展的內存解決方案不僅僅是一項學術努力;它是未來計算的關鍵需求。傳統的PCM設備通過將材料狀態從晶體變爲非晶體狀態(amorphous)來進行工作,使用熱量來改變電阻並存儲數據。這個過程雖然創新,但需要大量的動力和複雜的制造技術,特別是當設備被縮小以提高速度和減少能耗時。結果是一個困境,增強PCM技術的嘗試導致成本增加,實用性有限,減緩了其與主流內存産品的整合。

KAIST的創新:效率的飛躍

Shinhyun Choi教授的團隊研究出了新方法:一種利用可相變SiTex納米長絲(phase-changeable SiTex nano-filament)的PCM設備。這項技術大大減少了改變內存狀態所需的複位電流——低至10µA,比現有高比例PCM設備低一到兩個數量級。這種效率不會以犧牲性能爲代價;該設備擁有值得稱贊的內存特性,包括顯著的開/關比率、快速速度、最小變化(minimal variations)和多級內存(multilevel memory)屬性。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性能外,實現這些結果的方法與之前的戰略大相徑庭。KAIST的研究沒有專注于導致制造成本上升的物理設備小型化,而是利用納米級可相變長絲的電形成(electrical formation)。這項創新避開了傳統上所需的昂貴的高端光刻工具,在不犧牲對實際應用至關重要的超低功耗的情況下,提出了一個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對計算未來的影響

這項研究的影響是廣泛而多樣的,涉及技術和計算的幾個關鍵領域。首先,這種PCM技術取代現有內存解決方案的潛力巨大,結合了DRAM的最佳速度和NAND閃存的數據持久性,沒有這些技術的缺點。僅此一項就可以重新定義我們所知道的內存技術,但研究人員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更遠。

神經形態計算,或模仿人腦神經結構和處理方法的計算,將從KAIST的突破中受益匪淺。這種新的PCM設備提供的超低功耗和高效縮放可以開發更複雜、更節能的神經形態系統,突破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界限。

此外,該研究爲高密度三維垂直存儲器應用打開了大門,爲更緊湊、更強大的計算設備提供了一條道路。其含義延伸到邊緣計算和內存計算系統,其中效率和速度至關重要,可能會徹底改變這些領域。

從有前途的實驗室突破到廣泛商業應用的旅程往往漫長而充滿挑戰。然而,KAIST的超低功耗PCM技術對技術領域的潛在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在尋求更高效、更強大的計算範式的過程中,這項研究標志著一個重要的裏程碑,這個裏程碑可以定義下一代內存技術及其相關應用。

0 阅读:3

知兼

簡介:知己知彼,兼聽則明,分享與産業強相關的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