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不讓老十三胤祥當大將軍,你看他心有多毒?

楊角風發作 2024-03-09 00:35:10

在《雍正王朝》中有這麽一段劇情,雍正帝即位後不久,西北戰事又起,朝廷急需任命一名大將軍去主持戰事,剿除叛軍。

可是,雍正帝既沒有延續康熙帝的任命,和聽從太後烏雅氏的請求,讓老十四胤禵當大將軍王。又沒有接受最忠實的兄弟,也就是老十三胤祥的主動請纓,和其他人對這個大將軍位置的舉薦。而是選擇了忠誠度不高,曾一度左右搖擺,且存在諸多問題,連邬思道都不放心的年羹堯。

事實也證明,雍正帝的這次任命是錯誤的,至少是不完美的。因爲不久的將來,年羹堯給他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煩惱。

可是,雍正帝明知年羹堯有問題,爲何還執意要這樣做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懂了年羹堯的下場,才明白雍正帝爲啥不讓胤祥當大將軍!

一、

雍正帝即位之後,首先幹的第一件事便是解除了老十四胤禵大將軍王的職務,讓他赴京奔喪,並讓年羹堯帶兵沿途監視其行蹤。

雖然老十四胤禵一肚子火,還在康熙帝的靈堂之上跟雍正帝對峙,但木已成舟,皇位終歸已經不屬于他。不僅皇位不屬于他,連帶著那個大將軍位置也沒了,老十四胤禵的憋屈可想而知。

因爲西北的戰事還在持續,所以這個大將軍的位置注定不能空太久,這也成了衆皇子和雍正帝爭奪的焦點。

由于雍正帝剛登基,各種問題和麻煩接踵而至,因手頭無人可用,也只能被動接受老八胤禩和隆科多等對張廷璐和諾敏的舉薦。再加上新朝鑄幣風波,被孫嘉誠這麽一舉報,他更覺自己的孤獨。于是在跟老十三胤祥再次下棋和棋後,突然發飙,質問老十三胤祥:

“不下了,總是和棋,沒意思。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雍正帝這麽問老十三胤祥,並不是毫無根據,而是對方的表現確實跟自己太過疏遠,讓他不由得多想,覺得老十三胤祥是不是把自己這個皇帝看扁了?

是啊,自己還是有些肚量的,不至于被孫嘉誠指出鑄幣弊端就不容對方。同樣,也不會因爲老十三胤祥的棋藝比自己強,就僭上了。

顯然,老十三胤祥不這麽認爲,反而緊急下跪,並說了一句:

“臣焉敢,君臣分際,下不僭上,臣是以理而行。”

二、

老十三胤祥之所以變成這樣,除了像他說的此一時彼一時,情況不同以外,更重要的還是邬思道臨走時給自己的警告。

翻遍整部史書,曆朝曆代,沒有哪位剛即位的皇上會不用府邸舊臣,都是不僅用,還大用特用。再說了,雍正帝的皇位正大光明獲得的,沒什麽內幕,也沒有見不得人的事,爲什麽不能用邬思道?

所以說,對于這個問題,邬思道也只能學阿Q,自我安慰。見雍正帝即位當晚就要返回府邸點名見還手握“兵權”的自己,並說了一句,你的名分,容朕慢慢考量。邬思道就明白了雍正帝的心思,于是順坡下驢,自己給自己找了三不能用的理由,算是給足了雍正帝面子,逃過一劫。

是啊,就像雍正帝當晚說的那樣,朝中局勢尚不明朗,危機四伏。可即使這樣,都沒有請邬思道進宮商量對策的一絲念頭,意思再明白不過了。

這也是爲什麽老十三胤祥第二天送邬思道的時候,替雍正帝說了一句:

“邬,邬先生,我們,我們對不起您呐!”

見老十三胤祥還是那麽真性情,也不怕這句話傳到雍正帝耳朵裏,邬思道決定送他一句肺腑之言,讓他推掉鐵帽子王的封賞: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可惜,老十三胤祥第一反應是不信邬思道,覺得四哥不會做出鳥盡弓藏的事情來。

三、

只是沒想到的是,邬思道的話確實靈驗了,因爲那些替雍正帝做秘密事情的人,到了第二天,神奇的消失了!

如果僅僅是不重用自己的府邸舊臣也就罷了,關鍵是雍正帝卻向原先的死對頭伸出橄榄枝。不僅默許了老十四胤禵大鬧靈堂,還縱容老十胤誐在大殿之上出醜,甚至還封了老八胤禩當總理王大臣,權力相當之大。

再加上,之前自己被整整圈禁了十年,還不是老四胤禛背後捅刀子,不顧勸告,執意留著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書信。最後又通過坎兒,將書信給到老八胤禩,將老十三胤祥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老四胤禛心裏過意不去,還特意去找了大和尚,並最終下定了決心,有國便不能有家!

因此,老十三胤祥在雍正帝即位之後,如履薄冰,即使發現了新朝鑄幣的弊端,也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這才有了倆人下棋,雍正帝發飙,質問老十三胤祥,爲什麽瞧不起朕?

爲此老十三胤祥給了一個解釋:

“皇上,您知道,咱們宗室骨肉爲的就是這把龍椅,爲了拔去我這根眼中釘,有人幾次擺圈套害我,這些……你都應該知道的!”

其實老十三胤祥的這句話,不僅僅指其他的兄弟害他,還包括了眼前的皇上。隨後,他把一肚子苦水都倒了出來,這十幾年,如履薄冰,卻還是著了別人(你)的道兒。

是啊,我對皇上你都心如死灰了,怎麽還有膽量和勇氣替你辦事呢?

四、

到這時候,雍正帝才明白過來,老十三胤祥這是沒有安全感,對自己不信任導致的:

“十三弟,是四哥錯怪你了,朕這陣子心事太多,沒有顧及你的心境……”

老十三胤祥見皇上明白自己的意思了,直說自己明白,雍正帝卻說,你還是不明白啊,你要明白,就得打起精神來,替朕辦事啊!

至此,倆人的啞謎算是打完了,老十三胤祥也就不再藏著掖著,索性也不繞彎了,直說,皇上你想讓我幹啥?

“請皇上明訓。”

就這樣,倆人才放下戒備,真正交流起來,什麽追繳戶部虧空啊,爲什麽要懲罰孫嘉誠啊,怎麽刷新吏治啊等等。

可是,說著說著,老十三胤祥卻突然下跪,冷不丁冒出這麽一句:

“臣一身一命惟皇上是從。臣即請纓請命,願與青海與羅布藏丹增兵車相會……”

好了,明人不說暗話,老十三胤祥終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管雍正帝要兵權,只要有了兵權,他心裏踏實,才能放心大膽去幫皇上做事。當然,他也給出了一個理由,那就是只要自己出馬,必然秋風掃落葉一般幹掉叛軍。到那時,皇上就能空出手來,好好整頓一下吏治。

可以說,老十三胤祥提出的這個建議,並非一時興起,也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向雍正帝主動請纓。畢竟大將軍位置空了這麽久,而西北的戰事還在繼續,雍正帝也有需要。

五、

可以說,老十三胤祥的這個提議,非常合理,如果雍正帝接納他的建議,那至少在好幾個方面都勝過年羹堯。

首先,就像老八胤禩後來訓斥老九胤禟他們一樣,這是愛新覺羅的天下,自然不能任由叛軍肆虐。所以,老十三胤祥一旦上任,西北戰事終結的時間將會大幅縮短,各類糧草消耗也會比年羹堯要少的多。

其次,雍正帝選用了年羹堯當大將軍,引來了諸多質疑和指責。不僅徹底激怒了老十四胤禵,讓他産生,自己堂堂一個皇子,還不如一個奴才的念想。也會讓其他人,指責雍正帝只重用漢人,不用滿人,以及只重用府邸奴才,卻不用人才,從而留下罵名。

事實上,太後烏雅氏到死都沒想明白,自己的兒子爲什麽比不上年羹堯?

最後,就帶兵打仗的能力來看,老十三胤祥簡直是《雍正王朝》這部劇中BUG般存在。連老十四胤禵都不服氣,在大殿前跟他打架時,還得強調,自己帶兵打仗的能力不比他差。用他當大將軍,不僅能快速鎮壓叛亂,減少損失,還沒有什麽副作用。

至少不會出現年羹堯進京後,飛揚跋扈,說出什麽“軍士只知軍令,不知皇上”的話來。也不會在雍正帝宴請他,並請求他帶頭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新政時,嚴詞拒絕。

當然,也不會吃豬肉只吃脊背上的一條活肉,吃大白菜只吃白菜芯,以及睡覺翻牌子的事情發生。

六、

可是,老十三胤祥萬萬沒想到,雍正帝當場便拒絕了其提議,並表明,自己已經讓年羹堯進京補大將軍缺了:

“十三弟啊,朕要的就是你這份心雄萬夫的壯志,但青海你不能去,朕身邊沒有護駕的不成啊!”

確實,雍正帝比較聽康熙帝的話,康熙帝臨終前說過老十三胤祥已經曆練好了,可以當擎天保駕之臣。而且,當時的朝堂之上,雍正帝一個人也著實應對不過來,讓老十三胤祥和張廷玉一左一右保護自己,也有必要。

但是,不選老十三胤祥,而選年羹堯任這個大將軍,是雍正帝下的一步險棋。要知道,早在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之後,邬思道就給老四胤禛建議過:

“我擔心的是年羹堯的今後,封疆大吏,大權在握,又遠處蜀地。倘若捅出簍子,便是天大的麻煩,王爺不可不未雨綢缪啊!”

是啊,那時候的年羹堯還不過是個四川提督,剛提名四川巡撫。現如今的年羹堯本已是陝甘總督,再去西北任大將軍,更是天高皇帝遠。若是這時候的他再捅出一個簍子來,那破壞力不說顛覆大清吧,那也足夠雍正帝吃一壺的,況且那麽多眼睛都盯著呢。

而且,雍正帝任命年羹堯大將軍,可是給足了權力,甚至都有點縱容了。富甯安的八萬軍隊,說沒就沒了,雍正帝還說適當犧牲是正常的。自己的女婿哈慶生,說殺就給殺了,自己還得下旨殺的好。

七、

當然,雍正帝雖然拒絕了老十三胤祥的主動請纓,也提到將會任命年羹堯當大將軍,但並未馬上執行,而是等到西北戰事再起,才最終下定了決心。

當時正值新科殿試,年羹堯送來了六百裏加急,雍正帝沉住氣,考完這場後,才跟幾位重臣商議此事。在會場上,老八胤禩提到,還是讓老十四胤禵當大將軍,畢竟先皇曾經這樣幹過。

不用說,雍正帝肯定不同意啊,所以把目光放向老十三胤祥,讓他說說怎麽辦?

老十三胤祥之前請纓過沒有通過,這次當然不能再主動了,只能說這事咱們再議,還是先把錢糧和兵士准備好吧!

那麽,咱們就回到題目了,雍正帝爲什麽不用老十三胤祥,也不用老十四胤禵,偏偏用了年羹堯呢?

不用老十四胤禵,這個不用多說,雖然倆人是親兄弟,但也是死對頭嘛,用他就是自找麻煩。

而用年羹堯呢,也很簡單,因爲雍正帝手頭根本無人可用,排除了上面兩個選項之後,他只剩下年羹堯可用了。不然的話,難道啓用八爺黨成員的富甯安,況且這人也蠢的很。要知道,連老九胤禟都說了,天下那麽多要職,雍正帝根本無人可派,所以才把目光盯向了科甲清流派。

更重要的是,雍正帝征詢進京述職的李衛意見,李衛這人鬼,先說最合適的是十三爺,但是他得留在京城保駕護航,隨後才提到年羹堯:

“年羹堯,奴才不敢瞞主子,這是邬先生說的。”

八、

那麽,雍正帝不用老十三胤祥,真像他講的那樣,身邊不能沒有保駕護航之人嗎?

如果從後來八王議政逼宮場景來看,確實如此,但雍正帝又不是神仙,沒法預料後面會發生的事。那麽,他不用老十三胤祥,絕不是他嘴裏說說的那麽簡單!

首先,雍正帝要想掌控朝政,坐穩皇位,離不開一個東西,那就是錢!但此時的戶部掌控在老八胤禩手上,這也是他們敢拿新朝鑄幣之事,中飽私囊的原因。若是老十三胤祥帶兵打仗,錢糧卻掌握在老八胤禩手中,搞不好康熙朝傳爾丹兵敗的悲劇再次上演。

畢竟打仗打的就是錢糧,老十三胤祥在京城坐鎮,西北之戰都打的如此艱難,若少了他,可想而知。

其次,畢竟太後烏雅氏還在,本就對自己的小兒子被剝奪了大將軍王的職務耿耿于懷。要是雍正帝撸掉親兄弟,換上老十三胤祥,不僅徹底激怒老十四胤禵,也會激怒太後烏雅氏。這種憤怒的程度,並不亞于啓用年羹堯,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畢竟年羹堯出任四川提督,是老八胤禩舉薦的,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又是老十四胤禵舉薦的,年羹堯是你們自己提拔出來的,憑什麽反對他當大將軍?

事實上,年羹堯任大將軍,他們除了抨擊雍正帝重用漢人,不用滿人以外,也找不到另外的攻擊點了。當然,後來年大將軍回京後的欠揍表現,是後話了。

九、

除此之外,雍正帝不讓老十三胤祥出任大將軍,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我們翻盤年羹堯之死,就會發現,邬思道好像跟雍正帝商量好的一樣,每每關鍵時刻都能左右年羹堯的命運。

提拔年羹堯當大將軍是邬思道說的,去西北大營敲打年羹堯,提出燈下黑的也是邬思道,最後雍正帝下定決心要幹掉年羹堯的仍然是邬思道:

“邬先生早就跟我說過,年羹堯這個人遲早會闖出天大的禍來。”

甚至于“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戰場”這句話,也是邬思道讓李衛轉告雍正帝的。

也就是說,年羹堯從當上大將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滅亡。因爲雍正帝本就是一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人,這一點邬思道再清楚不過了。畢竟坎兒啊,鄭春華啊,高毋庸啊,年秋月啊,還有府裏那麽多人,都是咋死的?

年羹堯進京,貌似是老八胤禩喊了一句“百官跪迎”,其實何嘗不是雍正帝給年羹堯埋下的坑。就禮儀這一塊,沒有誰比他更懂了,要知道當初他去江南赈災回來,在城門口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沒有他的允許,那些禮儀官敢那麽高標准迎接,百官敢下跪?

至于士兵卸甲風波,雖然有年羹堯作死的行爲在裏面,但也不能說他毫無道理。畢竟我楊角風當車間主任的時候,即使董事長來車間指揮工人幹活,若沒有我的允許,他們也不能隨便動啊。

十、

更不用說雍正帝原本老寒腿,明知會有雨還讓孫嘉誠去求雨,以及明知倆人八字不合,還把他派去西北了。

對待一個府邸奴才年羹堯尚且如此,若是老十三胤祥去西北帶兵,凱旋之後,已經是親王的他還怎麽封賞?

當賜無可賜時,那就只能賜死了,畢竟雍正帝“共患難易,共享樂難”。而年羹堯再“功高震主”,再“威脅皇權”,恐怕也沒有老十三胤祥的威脅更大吧?

要知道,早在康熙帝還在的時候,老四胤禛舉薦老十四胤禵當大將軍王時,就點評過老十三胤祥。是啊,爲什麽自己不舉薦老十三胤祥當大將軍王呢,就是因爲:

“十三弟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的大汗,倒不是說他去帶兵就會反叛,而是牽了這層關系,就會影響軍心!”

說是不擔心老十三胤祥會反叛,其實內心怕的很,別忘了,當初雍正帝殺回府邸要幹掉邬思道時。就是邬思道說了一句,自己安排了五路人馬,互不協調,讓老十三胤祥居中指揮。就這麽一句話,把雍正帝嚇出了一身冷汗,再加上邬思道提到半隱,這才放了他一條生路。

說白了,就算只考慮邬思道跟老十三胤祥的關系,雍正帝也不敢放老十三胤祥去當大將軍。因爲邬思道不會別的,就會策劃怎麽幫人奪權,當初在自己這裏吃了個啞巴虧,難免不會投奔老十三胤祥,那真就養虎爲患了。

畢竟很久之後,在雍正帝面臨無人可用時,老十三胤祥還提邬思道呢,這裏面也代表著對雍正帝不用邬思道的埋怨:

“要是邬先生在的話……”

最終,雍正帝拒絕了老十三胤祥的主動請纓,但爲了安撫他,直接就封了親王,賞三眼花翎,也算是安慰他了。

呵呵,雍正帝的帝王之心啊,確實狠毒!

2 阅读:252
评论列表
  • 2024-03-10 18:52

    [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