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難怪孫嘉誠被年羹堯砍了,你看他在西北發現了啥秘密?

楊角風發作 2024-05-13 09:08:03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沒頭沒尾的劇情想必大家稀裏糊塗的都沒有看明白,那就是孫嘉誠之死。

孫嘉誠死于年羹堯之手,這毋庸置疑,可是,不管是死之前,還是死之後,劇中都沒有表明他死亡的具體原因。是因爲不聽年羹堯的話,還是違反了軍令,亦或者年羹堯就是看他不爽,故意砍了他?

雖然劇中沒有明說,但孫嘉誠之死,卻成了壓倒年羹堯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僅讓百官震動,連曾經施恩過的李衛,都感到不可理解,並最終促使雍正帝痛下決心,罷免了年羹堯。

那麽,孫嘉誠究竟在西北幹了些啥,爲什麽會激怒年羹堯?而年羹堯明知殺了他會引發衆怒,爲什麽依然要這樣做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難怪孫嘉誠被年羹堯砍了,你看他在西北發現了啥秘密?

一、

年羹堯馳騁官場若幹年,雖然也有很多官員看不慣他的行爲,背後沒少說他壞話,但是第一個跳出來跟他作對的,就是孫嘉誠。

孫嘉誠在曆史上是有原型的,叫孫嘉淦,也是以直言進谏出了名,深受雍正皇帝和後來的乾隆皇帝厚愛。跟劇中被年羹堯處死不同,人家是曆經三朝而不倒,官至左都禦史、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在《清實錄》中雍正帝甚至給了他這麽一個評價:

“朕自從繼位以來,敢于直言進谏者,只有孫嘉淦一人。”

在劇中,孫嘉誠也是以直言進谏著稱,這也是他的立身之本!

孫嘉誠第一谏,以六品戶部主事的身份,拉著頂頭上司戶部尚書阿靈阿,跑雍正帝面前打官司,直谏新朝鑄幣有問題。也正是通過這驚天動地的一谏,讓他入了雍正帝的法眼,直接從六品升到了三品督察院監察禦史。

孫嘉誠的第二谏,便是谏張廷璐的科場舞弊案,此舉奠定了他成爲清流領袖的基礎。又由于他在關鍵時刻拉了張廷玉一把,替他寫好了彈劾張廷璐的奏折,此舉也預示著他正式走進權力高層,開始跟張廷玉等高官混在一起。

孫嘉誠的第三谏,便是谏年羹堯了,更是當著衆臣的面列舉了其三大罪狀。後來,他更是帶領著衆清流一起在午門求雨,並獲得成功,一時間成了京城內最有影響的大臣,開始跟年羹堯“平起平坐”了。

二、

不過,就像我們之前分析過的那樣,年羹堯取得西北大捷後的這次回京,落入了雍正帝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給他精心設置的“陷阱”之中。

雍正帝即位以後的日子,說實在的,並不好過。雖然康熙帝給他留下了幾位肱骨大臣,比如張廷玉,比如馬齊,比如隆科多。但真正跟他掏心掏肺的幾乎沒有,就連跟他最親近的老十三胤祥,連下棋都不敢贏他。甚至,大家明知道新朝鑄幣有問題,但一個個都假裝不知道,不敢跟雍正帝言明。

再加上八爺黨成員時不時就搗下亂,這也導致雍正帝幹什麽事都不順利:

追繳府庫欠款,出了個山西諾敏案;開個恩科取士,自己千防萬防,還是搞出了個科場舞弊案;想著新朝新氣象,鑄造個新錢吧,這又被孫嘉誠蹦出來打臉:

“請問皇上,朝廷鑄制新錢,是爲了便利民間流通呢,還是爲了粉飾太平?”

可以說,雍正帝接連幹砸了這麽多件事,對他的威信影響很大。人們開始懷疑他的執政能力,進而質疑其皇位的由來,也使得更多人圍繞到老八胤禩身邊。

所以,雍正帝需要培養自己的勢力,先是破格提拔了孫嘉誠,又不顧衆臣反對保下了劉墨林,甚至在殿試時還給王文昭掌燈,總算是籠絡了一批自己人。

但是,這些人的勢力太弱,還遠遠達不到跟老八胤禩抗衡的地步,這就顯示出年羹堯的重要性了。

三、

這也導致,年羹堯打了勝仗之後,雍正帝異常興奮,不僅解了大清的憂患,還能打那些質疑他不會用人的人的臉。

這也是爲什麽年羹堯回京,雍正帝讓老八胤禩率領百官等在德勝門,並在見到年羹堯的大軍後,讓百官跪迎的原因所在。他必須利用年羹堯壓老八胤禩一頭,不僅能出出心口的惡氣,也能防止他們倆勾搭到一起。

更重要的是,這個百官跪迎的行爲就是做給百官看的,告訴他們,只要聚攏在皇上身邊,替皇上辦事,好處大大的。

只可惜,雍正帝高估了百官的忍耐力,也低估了年羹堯的虛榮心!

就像孫嘉誠後來彈劾年羹堯的幾大罪狀一樣,面對“百官跪迎”,年羹堯竟然連馬都不下,選擇了視而不見。

其實要換別人,面對此等場景,早就嚇得下馬還禮了,百官給他下跪,他還得給百官下跪,並直言:

“年某何德何能,能打贏這場仗,全賴當今聖上聖明,以及各位的鼎力相助。剿滅叛匪的功勞是大家的,你們這樣做,真是折煞年某了,折煞年某了……”

隨後把頭直磕到地面上,雍正帝不發話,絕不能起來。

我想,若是年羹堯這樣做了,恐怕那些百官一句話也說不上來,回頭還得稱贊年羹堯太過謙虛,都立了這麽大一個戰功,還不敢邀功呢。

可惜,年羹堯確實對百官跪迎選擇了視而不見,若不是雍正帝親自迎出來了,估計連馬都不下。

四、

其實單就這麽一件事,就已經激怒了孫嘉誠,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羹堯,隨後在朝堂之上的表現更是加深了孫嘉誠要彈劾他的決心。

雍正帝讓百官跪迎年羹堯,是爲了長自己的志氣,寒碜一下老八胤禩,同時對年羹堯也是一種“捧殺”。隨後在朝堂之上,更是把戲做足,又是讓年羹堯跟隆科多接親,又是封一等公,賞黃馬甲的,一下子就把年羹堯的期望值調到了天花板。

隨後,昏了頭的年羹堯,便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竟然掏出一份推舉名單,讓皇上大肆封賞這些將領。

雍正帝也聰明,自己若是發話的話,那就一點回旋的余地都沒有了,于是便把這份名單交到張廷玉手中,讓他來安排封賞之事。卻沒想,張廷玉看完這麽一大串名單後,明說目前沒這麽多空缺,不好安排。

結果話音剛落,年羹堯就歪著頭,直接頂了一句:

“張中堂,他們可都是立了戰功的人呐!”

張廷玉一時間僵在那裏,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反而是雍正帝給解了圍,說先把一等戰功的賞了,後面的慢慢說。

正是由于雍正帝對年羹堯的封賞,沒達到其預期,再加上自己舉薦的人並未一次性賞完,年羹堯的臉色很難看。這才有了後面的“卸甲”事件,他估計也是暈了頭,竟然想通過自己治軍嚴格來“威脅”雍正帝:

“他們只知軍令,不知皇上!”

五、

孫嘉誠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跳出來彈劾年羹堯,雍正帝真的生氣了嗎?

並沒有!

相反,這個結果本就在其預料之中,他召年羹堯回京,還以最高規格接待,等的就是有人跳出來彈劾年羹堯。一方面希望年羹堯有所收斂,還能爲己所用,另一方面,則是平衡勢力的需要了。

只不過雍正帝原本以爲八爺黨成員會首先跳出來,那就真如了他願。可以趁此機會大做文章,讓雙方勢力爭個你死我活,他在背後當裁判,漁翁受益。可惜,老八胤禩他們並未上當,而是選擇了冷眼旁觀,果然就等到了孫嘉誠上折子。

一開始雍正帝是震怒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他第一感覺是孫嘉誠被老八胤禩收編了。孫嘉誠可是雍正帝精心挑選出來的大臣,當初一口氣讓他連升三級,就是相中了他敢跟八爺黨對著幹,直指鑄幣弊端的行爲。

所以,雍正帝才會一再詢問下面的人,孫嘉誠上書彈劾年羹堯,是不是受老八胤禩指使的?

劉墨林也確實給力,連夜去查這件事,並彙報雍正帝:

“孫嘉誠上這個折子,純粹是因看不慣年羹堯的所作所爲,督察院,翰林院,國子監,和六部的文官們,對年羹堯都不滿,和八爺他們沒有關系!”

聽到這個回複,雍正帝撇了撇嘴,晃了一下腦袋,算是滿意了。是啊,若是以孫嘉誠爲代表的督察院,翰林院,國子監,和六部文官都成了老八胤禩的人,那才要命。

六、

這時候,就顯示出雍正帝的帝王之術了,他爲什麽要當衆呵斥孫嘉誠,給衆人感覺是不分青紅皂白袒護年羹堯呢?

是啊,昨晚他還被年羹堯氣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跑到年秋月那裏,一個勁讓她“卸甲”呢。現在孫嘉誠蹦出來替他出氣,他怎麽過了一晚,全都忘了?

大家看過《大明王朝1566》沒,那裏面的嘉靖帝就是在維系幾方勢力平衡,孫嘉誠就有點類似海瑞了。只不過海瑞最後急眼了,直接跟嘉靖帝對著幹了,孫嘉誠雖然也有這層意思在,拿上天懲罰來警告雍正帝,但君臣並未撕破臉。

一方面,孫嘉誠並非老八胤禩指使,證明清流還沒被八爺黨收買,雍正帝不至于過于擔心。另一方面,年羹堯那邊已經聚集了一大群官員,又是拍馬屁,又是求保護的。甚至,有個叫汪家奇的,擔心去河南當河道會被田文鏡針對,年羹堯還大放厥詞呢:

“沒關系,你是我舉薦的,他不敢把你怎麽樣!”

這樣一來,朝廷內就形成了四股勢力,一股是保皇派,張廷玉,老十三胤祥等;一股是八爺黨,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等;還有就是年黨了,以年羹堯爲首,下面有黃倫啊,汪家奇等;最後便是清流派了,以孫嘉誠爲首,後面跟著陸生楠,謝濟世,還有劉墨林等文人。

關鍵是,這四派,除了保皇派外,其余三派誰也看不起誰,互相不對付。

七、

對于雍正帝來講,自然想維持平衡,讓他們互相牽制,相互制衡,都能有所顧慮,而自己坐鎮指揮,運籌帷幄。

可是,此時的孫嘉誠跳出來彈劾年羹堯,雍正帝就不能不管,再加上年羹堯確實不像話,他也就想利用這次機會特意敲打敲打,也就有了孫嘉誠的求雨。

之前我們也分析過,雍正帝有老寒腿,不管是即位當晚,還是在軍機處加班,都有敲打大腿的動作。當天,他引誘孫嘉誠去求雨,也是出于這個目的。如果年羹堯在孫嘉誠求雨的間隙,能跑過來求情,兩人化幹戈爲玉帛,那也就罷了。

如果年羹堯執迷不悟,居功自傲,繼續這樣飛揚跋扈的話。那孫嘉誠求下雨來後,也是對年羹堯,對年黨的一個打擊。雍正帝握住了這個代表上天旨意的把柄,也就具備隨時沖年羹堯下手的機會,且不會被百官诟病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所以,他才會不斷的看懷表,看看孫嘉誠跪了多長時間,年羹堯爲什麽還不來求情?

而且,爲了讓年羹堯確信孫嘉誠求不下雨來,雍正帝還特意派了欽天監大學士張弘去誤導年羹堯。面對年羹堯詢問當天到底會不會下雨時,張弘其實有點心虛的,一開始並沒敢肯定回答,回答的是“恐怕”。在受到年羹堯的訓斥之後,才擦了擦汗,眼神略帶恍惚的說

“大將軍,肯定不會下!”

八、

可是,這樣一來,八爺黨又在看笑話了,比如老十四胤禵就說了:

“老四想利用年羹堯的西北大捷來壓我們八王黨……我倒要看看,他怎麽收拾這個殘局?”

是啊,八爺黨沒說話,倒是那群文人跳出來說話了,偏偏上天也支持這群人,這下子,雍正帝該怎麽處理呢?

就像後來弘曆說的那樣,此時的西北還不穩定,叛軍的兩個首領還在。若是此時拿下年羹堯,西北戰事恐怕又會起來,得不償失。如果年羹堯能吸取教訓,有所收斂,那麽,還是能繼續保留的。

畢竟此時的雍正帝,並不希望清流派跟年羹堯直接開戰,他們兩派若鬥個兩敗俱傷,豈不是八爺黨坐收漁翁之利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弘曆能說服那群清流別再彈劾了,張廷玉得說服孫嘉誠去西北,同時雍正帝也能說服年羹堯在西北收斂一些。

只可惜,前者的弘曆和張廷玉辦到了,後者的雍正帝特意請年羹堯吃火鍋,提到的三個請求卻全被駁了回來。好在他已經預料到會是這個結局,又趕上年羹堯想以缺人手爲由,自己再物色點人選去西北時。

雍正帝大喜,來了一句:

“就這一點啊,咱們君臣算是想到一塊去了,朕已經給你物色了一個理財的能手!”

誰呀?

孫嘉誠啊!

這家夥以前就是在戶部任職的,算賬能手,連新朝鑄幣老百姓虧了的事,他都能算的一清二楚。

九、

顯然,孫嘉誠去西北協助的事,打了年羹堯一個措手不及,臉色別提多難看了。爲此雍正帝也白了他好幾眼,讓他識趣點,跟孫嘉誠化幹戈爲玉帛。

同時,還特意強調,這個孫嘉誠啊,是戶部第一理財能手,他要是去了西北,你的軍務賬目都能給理順了。

事實上,年羹堯貪汙軍饷的事,雍正帝用腳指頭想想都知道。別忘了,當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時,可是擄走了大量金銀財寶,一點都沒上報哦。這次年羹堯任大將軍,吃穿用度都超過當年康熙帝禦駕親征了,可想而知,他得貪汙多少錢?

果然,這是年羹堯的麻筋兒,也是他最不想別人參與的地方,自然不想跟孫嘉誠和解。礙于雍正帝的情面,他只能使出自己的絕招了——軍法:

“孫大人,到了西北,你的脾氣要改一改,倘若違反了軍令,年某是不講情面的!”

年羹堯之所以說這句話,也不是隨便一說的,這是對孫嘉誠的一種警告!

是啊,誰不知道年羹堯這人嗜殺成性,當年要派人去追劉八女時,邬思道就說了:

“得物色一個厲害的角色!”

結果,大家不約而同都想到了年羹堯,這恰恰證明這人就是以狠著稱,畢竟在四川提督任上,才一年就剿除了匪患。

後來當上大將軍以後,更是把這種狠體現的變本加厲,士兵的手說剁就剁,運糧官說砍就砍,一省巡撫說罷免就罷免,連雍正帝的女婿都沒逃一死。

十、

年羹堯的狠是出了名的,所以才會拿軍法來要挾孫嘉誠,讓他不要接下這個差事。

可惜,他碰到硬茬了,孫嘉誠可不是吃素的,你越這樣說,他越跟你對著幹:

“軍令,孫某是不會犯的,脾氣,也是改不了啦!只要按照朝廷的制度辦事,年大將軍又何必講什麽情面嘛?”

年羹堯等的就是這句話,既然你要按制度辦事,嘿嘿,西北的制度就是我年某定的,好,你來吧,讓你有去無回。

那麽,到了西北的孫嘉誠,究竟因爲何事被殺呢?

確實,雍正帝也想不通,才會上奏折問他爲什麽要殺孫嘉誠?清流們也不理解,一個個聚集在孫嘉誠靈堂上反問,爲什麽要殺大清的忠臣?連年羹堯身邊的師爺也不理解,年大將軍爲什麽要這樣做呢?

爲什麽?

就是查賬啊!

雖然在江蘇時,雍正帝跟李衛說,孫嘉誠跟年羹堯在西北不對付,想推行新政也是舉步維艱,好像是孫嘉誠因爲推行新政被殺。其實不是啊,推行新政是整個朝廷定下的綱領,誰也不敢明著反對。即使是後來的清流派,也只能沖著田文鏡發難,一個字都不敢說新政的不是。

而推行新政爲了什麽?

說好聽點,是爲了刷新吏治,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一些。說難聽點,不就是國庫空虛,急需增加稅收,增加收入嗎?

孫嘉誠去西北的首要目的,就是查年羹堯的賬,次要目的才是推行新政。後來雍正帝對年羹堯痛下殺心,也是因爲聽了張廷玉的這句話:

“皇上,現在在整頓吏治,而年羹堯僅貪汙一項,就達四百六十萬兩之巨。”

這是什麽概念?

當年黃河發大水,老四胤禛去查的賬,戶部就只有五十萬兩銀子。他去追繳戶部欠款,又是羞辱老狀元,又是逼的老臣自殺,又是讓皇子當街賣家當出醜的,到最後連三百萬兩都沒追回來。

孫嘉誠窮光蛋一個,當初張廷玉上門時,他吃的就是蘿蔔絲白米飯,窮的連茶葉都沒有。一下子查出這麽多貪汙的銀兩,對他的內心必然是震驚的,再加上他是個直人,必然當場就發飙了,畢竟他可是帶著皇上的旨意來查賬的。

所以,他的被殺,也就能說得通了。

那麽,年羹堯苦苦經營西北若幹年,跟蒙古王公們也有聯姻。也早就預料到會被皇上卸磨殺驢的那一天,爲什麽會被一個小小的嶽鍾琪奪了位置,他難道沒有防範嗎?

關于這個問題,咱們下回再講!

7 阅读:1260
评论列表
  • 永強 10
    2024-05-14 08:50

    年羹堯又狠毒又貪婪,還不安分,這樣的人在什麽年代也不會有好下場。

    斯卡帕灣的魚雷 回覆:
    無外乎:財、色、權三個字!年大將軍能讓雍正動了殺心的也只有權字了
  • 2024-05-15 00:52

    解釋的太對了[點贊][點贊][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