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崗之戰,戰神粟裕在抗戰中的第一戰

爆裂曆史 2024-04-16 09:31:25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南方八省的紅軍遊擊隊于10月12日正式改編爲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即新四軍,成爲南方抗戰的重要力量。

隨著相繼輸掉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國民政府在江南地區的防禦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面,日軍不斷攻占江南的戰略要地,形勢岌岌可危。

1938年2月15日,毛主席命令新四軍以江蘇境內的茅山山脈地區爲中心建立根據地開展抗日遊擊戰爭。

1938年4月,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新四軍抽調400余人組成先遣隊,粟裕擔任司令員兼政委,挺進江南敵後。

先遣隊所到之處江南人民熱情歡迎抗日子弟兵,但是群衆內心裏也犯嘀咕,畢竟只是一支400余人的小部隊還是孤軍深入敵後,國民黨百萬大軍,有飛機、大炮、坦克可都打不過日本鬼子。

面對群衆的懷疑,粟裕決心盡快打一場勝仗,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彰顯新四軍的戰鬥威力,激發群衆抗日熱情,鼓舞勝利信心。

機會很快就來了,6月11日,第3戰區命令先遣隊破壞南京到鎮江間鐵。粟裕帶隊完成破襲任務後,6月16日奔赴韋崗,他要在這裏打一場伏擊戰。

韋崗位于鎮(江)句(容)公路上,此處道路狹窄,兩側山高林密,是一個打伏擊的理想地方。

粟裕早就注意到了這個“風水寶地”,也摸清楚了日軍汽車每天情況。爲了打好新四軍抗戰的第一仗,粟裕親自挑選了一百多名戰士在17日淩晨冒雨秘密進入伏擊陣地。

17日上午5輛日軍汽車如約而至,渾然不覺鑽進了伏擊圈,立即遭到新四軍密集火力攻擊。

新四軍占據制高點不停射擊,雨霧天氣日軍看不到人也找不到逃跑的路,進退兩難。

激戰持續了半小時,這股日軍在後續部隊接應下逃出伏擊圈。此戰新四軍擊斃擊傷日軍20余人,繳獲長短槍10余支以及車上滿載的大批軍用物資。而新四軍無一傷亡!

半小時後惱羞成怒的日軍從鎮江派來反擊部隊,但等他們趕到韋崗,粟裕早就打掃完戰場,帶著部隊和戰利品分路撤退到了安全地區。

此戰是新四軍成立以來的第一場戰鬥,以零傷亡大獲全勝,打破了日軍在江南地區“不可戰勝”的神話,增強了部隊的信心,極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日鬥志,也擴大了新四軍的影響,爲敵後根據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戰後,粟裕將軍賦詩一首《韋崗初勝》——“新編第四軍,先遣出江南。韋崗斬土井,處女奏凱還。”

陳毅老總也難掩興奮作詩紀念:“抗日旌旗到江南,終夜驚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