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呂雉,西漢會不會像大秦帝國那樣二世而亡?

清風明月逍遙客 2024-04-09 15:10:58

熟悉中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大秦帝國是二世而亡。關于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曆來衆說紛纭,不過有一點大家應該有共識,即秦朝是亡在胡作非爲的秦二世胡亥手中。

秦朝滅亡後,中國曆史進入楚漢相爭。四年後,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史稱西漢。

值得注意的是,劉邦建立大漢王朝時,已經是五十四歲的人了。而且,在長期的鬥爭中,劉邦也受過不少傷,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到英布反叛時,劉邦抱病親自領兵前去平叛,在陣前又被流箭射中,從此病情更重,于公元前195年去世。

劉邦的妻子呂雉此時47歲。呂雉爲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即劉盈和魯元長公主。

少女時期的呂雉對未來也是充滿了甜蜜的憧憬,可是頑固的爹爹呂太公囤貨居奇,最後竟看中了當時的無賴劉邦,非要把女兒嫁給他,呂雉毫無選擇余地,只好悲催的准備與這只績優股好好過日子。誰知劉邦押送囚犯延誤了工期,見事不好的他撒丫子就跑,呂雉被迫按秦朝律法代夫坐牢;後來劉邦和項羽對戰,屢戰屢敗,又連累呂雉和公婆一起被扣作人質;也正是這種困頓艱難的生活,磨煉成呂雉剛強堅毅的性格。

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劉邦終于當上了皇帝,兒子劉盈也順理成章的成爲太子,聚少離多,顛沛流離的生活終于結束了,呂雉長舒了口氣。誰知劉邦忘恩負義,又寵愛上了年輕漂亮的戚姬,輕狂的戚姬撺掇劉邦廢黜太子,改立自己的兒子趙如意,這時的呂雉欲哭無淚,幸虧張良獻策和大臣力爭,太子終究未廢。

當初劉邦稱帝時,不但分封了大量的有功之臣,更分封了七個異姓王,韓信、彭越、英布等都在此列。

韓信、彭越、英布這些人,對劉邦或許還有那麽一絲敬意和懼怕,但對其他人,他們是根本不放在眼裏的。

韓信被抓後,有一次去樊哙家裏,出來後自嘲說:“生乃與哙等爲伍!”言下之意就是十分瞧不起樊哙等人。

英布起兵反叛時,也曾對他的部下說,劉邦皇上老了,厭惡打仗,一定無法親自帶兵前來,只能派遣將領前來。而在所有將領中,我只害怕韓信、彭越,如今他們都死了,其余的將領沒什麽可怕的。

彭越號稱遊擊戰的高手,更是有勇有謀,是連西楚霸王項羽都不放在眼裏的一代枭雄。若無劉邦,天下還真沒有什麽人能收服得了他的。

像韓信、英布、彭越這樣的驕悍諸侯王,豈是懦弱的太子劉盈所能駕馭?所以,如果讓他們活過了劉邦,等到劉邦去世後,他們這些人極有可能會興風作浪,甚至可能取漢室江山而代之。

這一點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劉邦趁自己還在世,找出各種靠譜的、不靠譜的理由,千方百計清除異姓王。

不過劉邦還是不夠心狠手辣,或者說還是有所顧忌,他讓抓捕了韓信,只是把韓信由楚王降格爲淮陰侯,並沒有殺韓信;他抓了彭越,只是想把彭越流放去南方,也沒有直接殺了。英布之死,是他自己逃到長沙,被長沙王吳臣殺了,也不是劉邦殺的。

劉邦的一念之慈,實際上是放虎回山,對漢室江山後患無窮。

于是呂雉站了出來,劉邦當不得惡人,她就來當這個惡人;劉邦不想背黑鍋,就由她來背。所以,她殺了韓信,殺了彭越。

如果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不死,等到劉邦去世,劉盈即位,他們會不會起兵造反呢?而當韓信、英布、彭越等人起兵造反時,天下還有誰能制服得了他們?劉盈還能坐穩江山嗎?

所以,呂雉殺韓信、彭越維護了漢室江山,是在維護劉盈的帝位。

呂雉殺韓信、殺彭越,震懾西漢滿朝文武群臣,讓他們對呂雉俯首稱臣,不敢興起一絲一毫的反叛之心。

公元前195年,劉邦病逝,惠帝劉盈繼位。

即位的劉盈才十六歲,這個年齡比當初秦二世即位時,還小了四歲。加上劉盈本人個性仁慈、懦弱,實在是很不適合當皇帝。

這個時候,呂雉又挺身而出,憑借丈夫的余威,以太後身份輔政,依例大封天下,安撫衆心;把最痛恨的戚姬變成爬行茅廁的“人彘”,所有威脅她兒子地位的皇子不是被幽殺,就是被流放到窮鄉僻壤。

爲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呂雉首開外戚幹政先河,不斷分封呂氏子弟爲王、候,打擊壓制劉氏一族,滿朝上下莫不惴惴然。但是在重要的人才選用上,呂雉繼續遵從劉邦臨終前的叮囑,重用蕭何、曹參、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

在政治上,她順應民心,推行“休養生息”和“無爲而治”的黃老政策,符合了深受戰爭之苦的百姓們對生活安定的願望。

在經濟上,鼓勵農民從事生産和商人經商自由,同時減輕賦稅,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

在外交上,奉行以和爲貴,以德服人的政策。當匈奴的冒頓單于言辭粗鄙,企圖冒犯時,她不卑不亢、寬容大度,使得冒頓單于心生慚愧,公開道歉,成功地消弭了一場戰爭。

如此一來,在劉邦去世後,呂雉大權在握,終于順利地爲劉盈保駕護航,使西漢不至于二世而亡。

寬厚懦弱的劉盈死後,呂雉先後立少子爲帝,正式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成爲中國太後專政第一人。

公元前180年,掌權將近十六年的呂雉病逝于未央宮,享年六十二歲。

對于呂雉的政績,在《史記》中,一向愛憎分明,個人色彩強烈的司馬遷評曰:“孝惠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無爲,故孝惠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穑,衣食滋殖”。

在被曆代史家奉爲圭臬的《漢書》中,正統冷靜的班固也沿循了太史公評價:“······呂後爲人剛毅······政不出闼,天下晏然·····”,這在當時劉氏天下的正統思想中,是很先進和公正的評價。

在現代史學界,無論是用馬克思主義“一分爲二”的唯物主義思想,還是用“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孟子理論來分析,呂雉都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女性政治家。

可惜現代影視劇中只聚焦于她制造“人彘”,誅殺皇子,鏟除彭越、韓信等異姓王的陰險毒辣一面,卻沒有全面的展示她作爲政治家的一面。

但誰也無法否認:正是由于她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促進了漢朝經濟的持續發展,才爲後來繁榮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若無呂雉,西漢一定會像大秦帝國那樣二世而亡。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