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中芯國際套現離場,華潤豪擲117億入主長電科技

老虎財經 2024-03-27 22:50:20

長電科技公布易主事項,華潤將拿下這家年營收約300億、市值超500億元的國內半導體封測龍頭。十年前收購的海外資産已産生盈利效應,長電科技並入華潤集團後,是否會與華潤微開啓新一輪運作

萬億央企將入主長電科技。

3月26日,長電科技發布公告,宣布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將以116.91億元的價格收購公司22.54%的股權,此舉將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爲中國華潤。

這也意味著,十年前作爲戰略投資者進入的大基金,以及伴隨其成長的中芯國際都將淡出股東名單。上述交易不僅是長電科技在資本市場的重要轉折點,也預示著公司未來戰略布局的深刻變革。

受此消息影響,3月27日,長電科技高開漲停,截至收盤報29.11元,漲超3%。

從經營視角看,在全球半導體行業面臨存儲芯片需求減少和市場低迷的背景下,長電科技去年淨利潤同比減少五到六成。

而公司不僅沒有采取守勢,反而宣布將以45億元現金收購晟碟半導體80%的股權,這一行動也直接推動其股價漲停。

長電科技的“逆勢”擴張,除了基于公司自身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外,國家隊股東的堅定支持也是其敢于在行業低谷期進行大規模資本運作的重要底氣。

控股股東的更替,以及新發布的資本擴張和並購活動,能否幫助長電科技實現業績的再次飛躍?

大基金、中芯退出

控股股東“清倉式”退出。

最新公告顯示,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3月26日收到通知,公司股東大基金、芯電半導體分別與磐石香港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大基金將其持有的1.74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9.74%)、芯電半導體將其持有的2.29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2.79%)都以29.00元/股的價格轉讓給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

時間拉回十年前,上述兩位股東幫助長電科技從淡馬錫手中,成功並購了新加坡星科金朋公司,並逐漸控股。

2015年,剛剛成立的大基金,出資3億美元支持長電科技收購,並通過定增等方式成爲第一大股東,中芯國際實際控制的芯電半導體則成爲第二大股東。原控股股東江蘇新潮科技集團持股逐漸下降到“清倉”,長電科技的實際控制人也從王新潮變更爲無實控人。

五年後,大基金開始退出——于2020年9月、2021年5月兩次減持長電科技股份。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大基金的持股比例將降至3.50%,而現在的二股東芯電半導體(中芯國際)將不再持有長電科技股份。

由于芯電半導體和大基金進入時,持股成本大概在17元/股上下,此次芯電半導體(中芯國際)全部退出,忽略增持與分紅,投資淨收入或在23億以上。

長電科技表示,此次交易還需華潤集團董事會審議通過,獲得國資監管機構的批准,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合規性確認,並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完成過戶手續。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來自中芯國際和大基金的董事占據長電科技絕大多數席位。

數據顯示,長電科技董事會目前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包括3位獨立董事和6名非獨立董事。在非獨立董事中,僅一名爲江陰晶體管廠的“元老”,大基金副總裁張春生占據一個席位,華芯投資總監于江占據一個席位,另3名均來自中芯國際。

公司現任董事長高永崗和CEO鄭力即“中芯派”。鄭力曾任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2019年起擔任長電科技CEO,其擁有美日歐等國家逾30年的集成電路行業經驗,曾擔任恩智浦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瑞薩電子大中華區CEO等職務,爲長電科技收購外資半導體公司提供寶貴視野。

盡管股權架構變化,據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公司是獨立運作的,有獨立的人員,股東的調整對公司經營並不會産生影響。

華潤吃下“封裝龍頭”

自1990年由王新潮創立以來,長電科技迅速實現扭虧並在2003年成功上市,到2014年已躍居全球第六大封測公司。

2014年底,新加坡國資淡馬錫欲出售虧損兩年的星科金朋,後者當時已經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封測廠商。當時交易總價值約48億元人民幣,資産和營收規模僅爲對方一半的長電科技通過7.8億美元完成“蛇吞象”收購,一戰成名。

目前,長電科技已是全球封測行業第三,中國大陸第一的芯片封測龍頭,先進封裝營收占比已超三分之二,全球市占率有10.3%。

然而,這起巨額並購也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財務壓力。

2015年至2018年,長電科技淨利潤連續虧損,2018年甚至錄得-9.39億元,淨利率也從3.25%逐年下降至-3.88%,到2019年才扭虧微盈。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長電科技的營收分別爲264.64億元、305.02億元、337.62億元和204.30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3.06億元、29.60億元、32.31億元和9.74億元。

除了外部因素影響,長電科技還面臨收購帶來的巨額利息支出。2015年末負債率上升至73.83%,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均下降超過20%。2018年,公司財務費用達到頂峰,爲11.31億元,其中利息支出高達9.08億元,嚴重侵蝕了公司利潤。

星科金朋方面,經過五年的調整期,終于在2020年扭虧爲盈。當年星科金朋訂單量因客戶需求增加而超預期增長,實現收入13.41億美元,同比增長25.41%,淨利潤達2294萬美元,淨利率爲1.71%。

而作爲新任大股東,華潤集團架構下,擁有華潤啤酒、華潤電力、華潤三九、華潤雙鶴等8家香港上市公司及9家內地上市公司。科技及新興産業方面,華潤集團是華潤微的間接控股股東,中國華潤爲實際控制人。

華潤微是功率半導體和智能傳感器産品與方案供應商,采用IDM(設計與制造一體化)模式運營,業務涵蓋集成電路設計、掩模制造、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以及分立器件等領域。2023年,華潤微預計實現營收99億元,同比下滑1.59%;實現歸母淨利潤14.8億元,同比下降43.45%。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華潤微旗下主要子公司中包括4家封裝測試公司,而在2022年末還爲3家。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華潤微來自封裝測試分部的收入分別爲14.79億元、6.30億元。

長電科技表示,華潤微與本公司在對外封測業務方面或存在重合。華潤集團則表示,長電科技的並表將顯著提升其在戰新業務中的比重。

業內人士認爲,先進封裝是推動半導體産業發展的關鍵。如今星科金朋已産生盈利效應,在集團收購長電科技這一全球封測巨頭後,華潤微與其有望産生協同效應。

45億現金收購晟碟半導體

值得注意的是,長電科技剛宣布一起重大海外收購。

3月4日晚,長電科技公告稱,其子公司擬出資約6.24億美元收購晟碟半導體80%的股權。交易將以現金支付方式進行,資金來源爲自籌資金等,不過長電科技可分期付款,所有價款將在交割後5年內支付完畢。

據悉,晟碟半導體成立于2006年,位于上海紫竹高新區,專注于先進閃存存儲産品的封裝和測試。其作爲全球第二大存儲器廠商西部數據公司全資控股的封測公司,在存儲芯片封測領域擁有顯著的技術優勢,産品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工業與物聯網、汽車、智能家居及消費終端等多個領域。

據長電科技公告,晟碟半導體在2022年度和2023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35億元和16億元,淨利潤約3.6億元和2.2億元。上海市政府官網顯示,晟碟半導體在2022年成爲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營業收入百強之一。

與賬面價值比較,評估機構對晟碟半導體的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增值約23.7億元,增值率達到137%。這意味著長電科技爲收購晟碟半導體80%股權支付的價格遠超公司當前市價。

對于溢價收購原因,長電科技表示,交易完成後,晟碟半導體的主要或唯一客戶將繼續是其母公司西部數據,這將爲晟碟半導體的經營業績提供一定保障。此外,此次收購將有助于長電科技擴大在存儲及運算電子領域的市場份額,並提升其智能化制造水平,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方正證券預測,收購晟碟半導體80%股權將爲長電科技2023年淨利潤增加24%。

然而,在全球存儲芯片需求減少和半導體營收整體萎縮的背景下,長電科技與收購標的的業績均面臨不小的挑戰。

晟碟半導體的母公司西部數據在2023財年的營業收入約爲123億美元,較2022財年的188億美元下降65億美元。在中國市場的營業收入也從2022年的45億美元下降至28億美元,減少了17億美元。

據長電科技最新披露的2023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3年歸母淨利潤爲13.22億元到16.16億元,分別同比減少59.08%到49.99%。

此外,長電科技近期還調整了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包括將原計劃募投26.6億元的年産36億顆高密度集成電路及系統級封裝模塊項目變更爲21億元用于收購晟碟半導體,並延長年産100億塊通信用高密度混合集成電路及模塊封裝項目的建設期至2025年12月。

長電科技解釋稱,由于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半導體行業處于下行周期,客戶需求下降,産能利用率降低,同時價格承壓導致整體利潤下降,故影響公司業績。公司從審慎角度出發,放緩了募投項目産能擴充進度。

在行業下行周期中,長電科技能否通過新一輪的資本擴張和並購活動,實現業績的再次飛躍,有待後續觀察。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