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爲什麽說“絕學無憂”

大道知行 2024-03-28 12:43:50

絕學無憂①。

(第二十章)

是以聖人欲不欲②,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③,複衆人之所過④,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⑤。

(第六十四章)

注釋:

①絕:棄絕。無憂:即無擾。此句郭店簡本接“爲學日益”章,但與通行本同,置于“唯之與阿”句前。

②欲不欲:以不欲爲欲。

③學不學:以不學爲學。郭店甲組簡文作“教不教”。

④複:返也。言反衆人之過,使歸于本。

⑤以:帛書甲本作“而”,乙本作“能”,三字古通。

譯文:

棄絕爲學之事可以讓人沒有憂擾。

所以聖人喜歡衆人所不喜歡的,不以稀罕難得之物爲貴;願學衆人不願學的,讓其從過錯中返歸,以輔助萬物的自然變化而不敢濫加幹預。

這裏說的話,其實是承上一篇而來,言辭之間,體現著老子一貫的深刻與決絕。因爲爲學一事確實存在著許多讓人不能一言道斷的情況。譬如,一個人知見的增益,往往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煩惱。你看那些小孩,無知無欲,天真到聽到一陣風吹過都可以樂上半天。但一待背上書包,好日子就算到頭了。塾師的戒尺不說,光一大堆“子曰詩雲”就可以把他們徹底打蒙,裏面的意思都是在說西風吹落葉、浮雲遮望眼,我的天!這可真落實了“人生識字憂患始”的古話。

不僅如此,爲學與知見的增益還啓人詐僞,讓人越來越脫離本性與天然,變得猶疑複雜起來,不僅對世界、對他人,就是對自己也每常如此,這是最要命也最讓人感到無奈的事情。禅宗中的高人對人自诩別無德能,不過吃了睡、睡了吃而已,一般人乍聽之下,覺得可氣又可笑。回家一想,可不,自己還真不能夠做到。因爲打從心中有了天地君親師,有了一些學養與識見,自己就難免想法多多了,此時對事臨人,是依禮而從俗,還是越制而任性,每每盤桓在心,抛撇不去,真所謂千念集夜,萬感盈朝,快樂無多,而憂患方殷。更有甚者,欲念多到無休無止,就開始迷失了本性,離開道心與道體就更遠啦。結果是,天文地理懂得越多,心中的溝壑就拉得越深,大道坦夷,容一切人過去,他連自己都過不去,這不就亂了自己的心性,壞了自己的日子嗎?所以,老子會說:“爲學日益,爲道日損。”(第四十八章)

爲從根子上杜絕這種情況,他提出了“絕學無憂”這樣的命題,並要人不以人所常學的那一套爲自己的人生教材,而去學一些人所棄置的東西;乃至以不學爲學,這裏的“學不學”,不是要人徹底地棄學,而是說在你努力于學問的同時,始終不要忘了讓這個學問成爲輔助無爲的天道,成就人敦樸之天性的手段。爲學不是目的,爲道才是。爲道不直接是爲成己成物,說到底,它不成就什麽,它只讓你自自然然。你自然了,它就在了。

◎本文轉載自“中華書局1912”,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