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汶所在帝汶島,擁有美麗珊瑚海岸的國度,那些不爲人知的故事

金蛋的旅程 2024-03-21 17:06:03

東帝汶本島海域雖然自然純美,不過卻很少見到有人在海中暢遊

東帝汶的首都帝力,是座海港城市,到這座城市其實很少人來旅遊,一般來東帝汶旅遊的人,會去東帝汶外海的阿陶羅島( Atauro),阿陶羅島周邊有美麗珊瑚礁,還能看到當地人的潛水捕魚場面,附近有魚群和鯨魚的洋流遷徙通道,是著名的潛水、賞鯨旅遊目的地。

在阿陶羅島可以自由的遊泳,而同樣擁有美麗海洋,密集珊瑚礁的東帝汶本島附近海域(包括帝汶島北岸、東岸和西岸),卻因爲有大量鹹水鳄出沒,有些鳄魚身長超過4米,時常發生鳄魚襲擊人類事件(貌似外海的阿陶羅島,相對就較爲安全)。

所以帝汶島上,一般看不到當地人會在海裏暢遊,就算有也是在淺灘小心的遊,同伴或大人會在岸上放哨觀察。在當地我就聽說,有中國人覺得捕魚賺錢好,而下海捕魚,無預警狀態下,被鳄魚偷襲,好歹造成未殘疾,不過被嚇得從此不敢下海。查詢文獻得知,東帝汶區域有公布的鳄魚襲人調查研究報告,鳄魚襲人的數量近年確實在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

這讓我對于周邊這片美麗的海灣,感到了深深的敬畏,因爲當地海邊沒有警示牌子,我初來東帝汶的時候就想下海遊泳,現在想想真是後怕。據說當地不斷增多出現的鹹水鳄,有些是從遙遠的澳洲遊過來(動物通過洋流遷徙的能力,是相當強大的),有些是從印尼環境被破壞的區域遊過來的,東帝汶周邊海域自然環境其實非常的好。

由于東帝汶曆史和人文的影響,當地人對于鳄魚還是保護和敬畏的態度,當地也沒有形成海岸旅遊産業,所以對于這種鳄魚威脅,人們基本是退讓出大部分海域,讓鳄魚的繼續存在的。帝汶島這裏出海捕魚,主要是靠獨木舟漁作;而阿陶羅島區域,卻有傳統的自由潛魚叉捕魚場景。

其實周邊印尼、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不少區域海邊,也是有鳄魚出沒的情況,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珊瑚礁海岸線,都能成爲熱門的旅遊目的地,水域危險動物的問題,與地方旅遊和漁業的發展,確實存在矛盾關系。

東帝汶的現代曆史看博物館,過去曆史要去墓地看

東帝汶的首都帝力市內,有東帝汶抗爭檔案館(Arquivo & Museu da Resistência Timorense),以及圖書檔案館等參觀景點。博物館的展廳內容不可以拍照,裏面展示的內容以東帝汶反抗殖民、獨立抗爭等爲主,有不少視頻和照片,還有遺物和場景複原等等,不過展廳僅有一樓,所以很快就能參觀完。

如果還要了解更多的東帝汶的曆史和故事,還有幾處很冷門的地方,比如聖克魯斯墓園(Santa Cruz Cemetery),華人墓園(Chinese Hakka cemetery of Dili),這裏分別葬有葡萄牙殖民時期、東帝汶戰亂時期等,很多曆史名人和當地傳奇故事的家族。

在聖克魯斯墓園,這裏發生過近代東帝汶著名的曆史事件"聖克魯斯慘案"。墓園的入口不遠處,就有一座很高的大理石紀念墓碑,是紀念爲東帝汶獨立,而作出重大貢獻的西方記者的,墓碑下常年都有人們擺放的鮮花束。不過因爲粘貼銀色字體的膠水老化,不少這座墓碑上的不少字母和數字已經脫落,銘文已經變得殘缺。

在墓地裏可以見到很多特殊的曆史墓碑和墓志銘,能了解到許多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曆史故事,包括葡萄牙殖民時期夭折的貴族嬰兒、地方官員和藝術家等等,有些棺椁是用高級木材所制,至今木頭尚未腐朽。

這些墓園中,還有大量華人的墓碑,樣式多具有中國特色,有些明顯具有福建地區元寶墓的特色。對于在東帝汶動亂時期亡故的華人,華人墓園還設有專門的紀念碑。一座中國瓦頂的墓碑當地很有名,墓志銘內容顯示,墓主人是位受人尊敬馮姓天主教徒,墓前依然有他的後人祭奠的供品。

這裏的很多墓碑文字和照片,講述的故事都很傳奇,包括西方的水手愛上華裔姑娘,最後都長眠于東帝汶的土地上,他們的墓碑最後有一行葡萄牙語,"Nos nossos corações viveráo eternamente" Vossos filhos ,Netos e demais cerações,翻譯過來就是“‘他們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您的孩子、孫子和親人們”。

東帝汶這個新的國家曆史還很短,而東帝汶這片土地的故事和曆史卻源遠流長,東帝汶土地上留下的,有人與自然抗爭和共存的故事,也有社會的發展和曆史的硝煙,同時有著500多年華人通商航海的的傳奇故事(據載,1511年,三個廣東人來到東帝汶歐庫西砍伐檀香木,成爲有記錄的最早到達的華人)。

0 阅读:22

金蛋的旅程

簡介:旅遊自媒體,百度、飛豬、搜狐、同程、途牛、樂途等旅行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