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逼死國防部長——拯救了美國航母的男人

穿過大海來摸魚 2024-04-07 06:41:45

烏克蘭獨立日好戲連台,既是紀念日也是忌日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塢艙又回來了!美帝的糾結值得我們考量

1941年9月11日(黃道吉日),盡管歐亞大陸已經在戰火中哀嚎數載,富饒的美利堅大地上依然是馬照跑,舞照跳,一戰後美國並沒有獲得夢寐以求的國際地位,國內孤立主義盛行,好不容易在羅斯福大統領的掌舵下熬過了大蕭條的美利堅人民對戰爭真沒多少熱情。

民衆要過自己的小日子,專業人士可不能裝瞎,大洋那邊的戰爭規模遠超以往,高層認識到美國遲早都會卷入這場空前的人類浩劫,未雨綢缪是必須的,已經感受到了戰爭的壓力的戰爭部嫌辦公地點太小太亂,分散在華盛頓特區和周邊幾個地方。爲了集中指揮軍隊和軍需物資,美國政府終于在這天決定建造一座新的戰爭部大樓。

這座大樓最初打算建在阿靈頓農場,靠近阿靈頓國家公墓。但是羅斯福總統覺得那裏太顯眼了,會影響他看風景。于是他把地點改到了胡佛機場舊址,就在波托馬克河對岸。但是他卻沒有改變大樓的形狀,還是保留了五邊形的設計。他說這樣可以節省空間和材料,而且也很好看。

剛動工沒幾天,山本七乘八九給美利堅送來了溫暖,美國正式參戰,1943年1月15日,花費8700萬美元的五角大樓正式竣工。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成了真正的贏家,裕仁那老小子跑去認麥大帥作幹爹時,撿漏上位的杜魯門一看家底自己都嚇了一跳!美軍此時已經由戰前的幾十萬員額膨脹到了1200萬,包括600萬陸軍,300萬海軍,近300萬陸軍航空部隊(那時沒空軍編制),光各型航母就逾百艘,饒是阿美莉卡財大氣粗也養不起這樣龐大地軍隊,所以,美軍開始了“大軍改”!

美軍在兩年多時間裏以驚人速度完成了複員,到1946年1月,美國武裝部隊已經複員了500多萬人,平均每天1.5萬人脫下軍裝,到1947年,全軍只剩下15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人類掌握了更加強大的武力,空前的戰爭廣度和烈度也加深了對戰爭的認識,像小日子那樣的二元軍隊體制已經不合時宜了,以前的美軍就那麽二三十萬人還湊活著過,戰時暴兵後全球作戰,那套老八股就不行了。二戰期間,羅斯福總統繞開這三個內閣部長(國務卿和陸、海軍部長),仿效英國建立起由陸海軍和尚未徹底獨立的空軍(陸軍航空隊)軍事首腦組成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在重大問題上總統直接和三軍總長商量,共同確定戰爭的重大問題。但此時的參聯會並無明確法律地位,嚴格來說是個沒有授權的臨時機構。二戰結束後,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將發揮空前重要和廣泛的作用,戰時的臨時安排不再適應形勢需要,戰前的體制更亟需改革。總統迫切需要在國防問題上有一個專職代表,統一管理國防事務,就像在外交事務上由國務卿統一負責那樣。

軍隊規模縮減了,相應的編制也要調整。1947年2月底,杜魯門總統向國會提交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1947)草案,法案要求由一位國防部長(文官)領導一個由陸軍、海軍和空軍等部門組成的“國家軍事機構”。海軍陸戰隊仍將置于海軍部麾下,海軍航空部門將掌管海上偵察、反潛戰和航運保護等職責。1947年9月15日,國防部正式上市,開始下海營業。這是在總結了二戰的經驗之後,爲了實現軍隊管理的中央集權,決定將海陸空軍事力量交給這個新成立的機構來管理。

9月18號(真會挑日子),陸軍航空隊正式脫離陸軍,阿美莉卡有空軍了!

分家時快樂的,起碼對獨立成軍的空軍來說是這樣,可是有人卻不高興了。

衆所周知,所謂改革就是在不發生“革除天命”的情況下重新分蛋糕,有人歡喜有人憂,以前是陸海兩家分,現在嘛,最不爽的就是曾經的老大哥——海軍!

現有結構

以前美國戰爭部其實主要管陸軍,海軍部管海軍,兩邊各玩各的,而成立國防部單獨建立空軍是由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提出的,主旨就是爲了集權,減少浪費,加強協調,在海軍眼裏這是變相侵害自己利益,NMD!陸軍馬鹿都不安好心!

剛成立的國防部明顯還沒有足夠的權威和那些資深軍頭團體掰手腕,杜魯門又是個比較實在的人,所以在選擇國防部長這個問題上費了不少心思。

首先在國防部的職能劃分上,陸軍部青睐集權化組織,海軍部欣賞分散式協調系統。爲了在軍改中獲得支持杜魯門做出了妥協,支持時任海軍部長福萊斯特的主張,即國防部長權力不能過大,國防部只能是一種松散的、聯邦式的組織。

老雷同志萬萬沒想到這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本來杜魯門是想讓陸軍部長出來接盤,可人家不幹啊,這時老杜就打起了福萊斯特的注意,這位老同志並非職業軍人出身,以前是幹CEO的,在戰時擔任海軍部次長,負責調配資源抓生産搞擴軍,事實證明這位爺幹得相當出色,美軍像下餃子一樣下航母,造的船比德三的魚雷還多,其組織協調能力可見一斑,讓他出面也能平息一下海軍的怨怼。

分家的時候兄弟向著你,這回你得過來撐場子。福萊斯特當然知道這活不好幹,明君在位算不上,悍臣滿朝卻是真的,當了國防部長都不算入了閣,更不會有人喊他一聲小閣老啊!

最終福萊斯特還是挑起了這副擔子,誰叫老同志覺悟高,責任心強,甘于奉獻呢!

福萊斯特上任之後就發現自己之前的主張純屬自己坑自己,海陸空三軍各自一本賬,互相不鳥,更沒人把這麽新部門太當回事。當年杜魯門曾經形容過:陸軍和海軍在巴拿馬各自建有大型機場,兩機場彼此相臨,但陸軍飛機不能在海軍的機場著陸,海軍飛機也不能去陸軍的地盤。杜魯門還挖苦說,在珍珠港,海軍有一支操海軍語言的小陸軍(即海軍陸戰隊),而陸軍竟然有一支能在內河與海洋作戰的小海軍。

由于當時美國掌握了原子彈,而且使用B-29讓小日子熱了起來,所以空軍成了當紅炸子雞,風頭一時無兩的空中騎士們四處宣揚有用轟炸機和原子彈就能搞定一切,沒必要把錢花在刀把上!

這話是個人都知道是說誰,可當時的海軍這腰杆子確實硬不起來,沒有蘑菇蛋就是憋屈啊。美軍認爲核武器將成爲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殺手锏”,美軍只需通過發動核空襲就能取得“廉價的勝利”,而不必進行死傷慘重的地面戰鬥,也不必糜費巨資去興建機動能力差、生存能力弱的“海上活棺材”——航空母艦,而戰略核轟炸也將成爲未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作戰新模式,因此也就使得核武器和新組建的戰略空軍(SAC)也就成爲美軍戰略部署和軍事撥款的優先對象。在當時的大背景下,杜魯門政府統一軍權的目的就是要削藩省錢,陸軍和空軍同出一門,一個鼻孔出氣,海軍部被壓得死死的,成了後娘養的,囂張慣了的海上紳士這TM怎麽能忍!

海軍爲了和空軍別苗頭,同時也是爲了避免職業危機提出了“超級航母計劃”,這就是CV-58“合衆國”號航母計劃。就你空軍能飛是不,瞧把你能的,我海軍也能扔蘑菇蛋!不過核武器的投送以當時的技術來看,只有重型轟炸機才是最優之選。此時海軍現役的艦載機根本無法完成這項任務,因爲當時核彈的體積和質量都相當的大,以投送廣島和長崎的兩枚原子彈來說,重量都在4-5噸左右,要想運載這樣武器必須由專門的重型轟炸機才能夠攜帶。這種大噸位的飛行器已經遠遠超出了現有航母的能力範疇了,于是在1947年末海軍通過一項決議,尋求建造一款6.5萬噸級滿載超8.3萬噸的超大型航母(以現在的眼光看並不是很大,但在當時絕對是超級航母的級別),配備330米的超長甲板,以供海軍自己的50噸級的核轟炸機(與航母同步研制)起降使用。

該型航母計劃建造五艘,首艘航母被命名爲合衆國號(USS United States),舷號CVA-58。按照設計,合衆國號可搭載16至24架遠程轟炸機,每架轟炸機可攜帶2-3枚核彈,配備四部蒸汽彈射器,全艦人員配備超過5000人。按海軍構想,如果擁有八艘這樣的航母,海軍就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候獨自完成戰略核打擊。

雙方爲了攪黃對方的計劃,在各種場合互相攻讦,直接矛盾公開化了。

福萊斯特爲了大局,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在海空兩軍之間做了大量的斡旋工作,效果卻不明顯。作爲一個新部門,職權劃分不明確,這時的國防部就像一個協調機構,福萊斯特也做不了太多。1948年7月,出身海軍的福萊斯特批准了海軍這項“瘋狂”的計劃,超級航母預計單價在當時達到了1.9億美元,加上其他護航、保障艦只、艦載機和配套設備的建造費用,一個這樣的航母戰鬥群估價在12.6億美元左右,這在當時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

項目是批了,總統和國會卻不高興了,讓你當部長是爲了什麽,不就是爲了降本增效嗎,怎麽預算還蹭蹭往上漲啊,手下海空軍跟黑幫一樣成天掐架,搞得烏煙瘴氣,不知道的還以爲我阿美莉卡要打內戰了,納稅人花錢是讓你來解決問題的,不是制造問題的,你這部長還能不能幹!

所以盡管福萊斯特屢屢敦促總統提高軍費預算的總額度,但白宮強硬地回絕了該要求,福萊斯特也試圖解決海空軍的沖突,但海軍和空軍部長都是內閣成員,不買國防部長的賬。

福萊斯特這部長當得憋屈啊,裏外不是人,白宮既要又要,海空兩派完全不買賬,自己又當媳婦又當婆婆,兩頭不落好,偏偏自己又做不了壞人,俗話說得好: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變態!在一地雞毛的爭吵中福萊斯特精神狀況出了問題,就連杜魯門也覺察到這位部下不對勁,他曾下令白宮特勤處秘密調查此事,結果發現福萊斯特患有精神分裂症。

1949年3月28日,福萊斯特辭去了國防部長之職,5天後他突然住進了皮斯達海軍醫院,官方宣布福萊斯特患上了精神疾病,他的主治醫師喬治·雷尼斯上校開出的診斷報告是“抑郁症”。

1949年4月18日,CVA-58在美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NS&DD)開始鋪設龍骨,4月23日,在沒有咨詢海軍意見及通知國會的情況下,接任的美國防部長路易·約翰遜爲了節省軍費斷然下達取消航母建造的命令。包括包括海軍部長約翰·蘇利文,海軍作戰部長路易斯·丹菲爾德在內的大量海軍將領及高級官員辭職抗議。而約翰遜絲毫不爲所動,甚至放話說:“海軍沒有必要存在,海軍要做的一切事情空軍都能做到,因此用不著海軍了。”

以丹尼爾·加勒瑞少將爲首的海軍將領開始在美國國內公開發表了一系列言辭激烈的文章和講話,大肆攻擊約翰遜貶低海軍的國防政策和空軍的B-36轟炸機計劃,而加勒瑞更是在一篇題爲《不要讓他們擊沉海軍》的文章中發表了極具煽動性的叛亂聲明,稱約翰遜是“不折不扣的罪犯和惡棍”,要求其立即引咎下台。

爲了打擊空軍的B-36轟炸機計劃,海軍曾任命阿利·伯克秘密組建了一個名爲OP-23的特別辦公室,主要負責制定爭奪美國國會和公衆支持的計劃。1949年6月,一份匿名文件不僅記載了登菲爾德等海軍高級將領對約翰遜的國防政策表示強烈不滿,而且還指控空軍部的有關官員和空軍高級將領在B-36計劃中存在著欺詐舞弊和收受賄賂的不當行爲,揭發約翰遜和賽明頓在個人和政治上都得到了飛機制造商老板奧德洛姆的好處,認爲空軍在飛機競標階段存在不正當競爭,並接收了有缺陷的飛機,以損害國防利益爲代價來爲個人牟利,因此該文件認爲,買這種飛機是“十億美元鑄成的大錯”。由此引發了美國軍史上有名的“海軍上將造反事件”。

國會在調查後認爲海軍的許多指責缺乏合理性與適當性,是站不住腳的。陸軍上將布雷德利也駁斥了海軍的指控,並指出海軍鬧事是一場“公開反對文官領軍制度的叛亂”,其實質是“在精神和行動上”抵制美軍的統一指揮與統一計劃,而“最高指揮機構中爭吵不斷,就像一滴毒劑滴到酒中,使所有分享者蒙難。”

杜魯門認爲這群丘八是在要挾政府,一口氣下令10多名海軍高級將領“提前退休”,近200人被撤職。

跳樓的地方

美國軍政界陷入苦戰之時,本來在醫生們的精心照料下,福萊斯特的病情漸漸得到了控制。可是就在快要出院前的5月22日,他的屍體被發現在皮斯達海軍醫院3樓的平台上,驗屍官未經仔細調查就確定福萊斯特是從皮斯達海軍醫院16樓跳下自殺身亡的。

這下子整大了,部長大人自殺了!一時間各種陰謀論都冒出來了,有人說是殺人滅口,也有人說是因爲51區讓福萊斯特接觸到了神秘力量,更有人直接和航母下馬受到刺激聯系起來,總之,福萊斯特的離世給部隊帶來的心理沖擊不小,玩歸玩,鬧歸鬧,福萊斯特這位同志也是爲美利堅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這一系列事件也讓政府意識到國防部的組織體系還要繼續改!美國國會于1949年8月10日又通過了《國家安全法》修正案,進一步強化了國防部長的權力,修正條款賦予國防部長對軍費預算的控制權,將陸、海、空三大軍種部的級別由內閣部降爲國防部的直屬部,軍種部長不再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內閣的成員。

約翰遜

福萊斯特離世後,一幫子海軍將領拉著家屬公開控訴杜魯門政府不當人,卸磨殺驢逼死忠良,搞得白宮很是頭大!空軍派分子的國防部長約翰遜也因其對待海軍的做法過于蠻橫和強硬而吃到了惡果。“海軍上將造反”事件之後,作爲約翰遜的頂頭上司,杜魯門在國會、政府和軍隊中也是人心失盡、顔面掃地,因此也逐漸失去了對約翰遜的信任。

馬歇爾

由于約翰遜對海軍打壓過猛,使得海軍在隨後爆發的朝鮮戰爭中沒有足夠的艦艇來執行海上封鎖任務,美國海軍封存了大批艦艇,甚至還有不少軍艦被拉到太平洋給核彈當靶子,1950年,美國現役海軍只有37.5萬人,237艘大型艦艇,僅爲1945年兵力的10%,海軍上下對上峰很是不滿!1950年8月,杜魯門解除了約翰遜的職務,並任命行事低調、平衡穩健而且在軍中威望極高的喬治·馬歇爾擔任新任國防部長。

美國政府直到1949年10月才陸續公布福萊斯特自殺的細節,美國《紐約時報》曾發表文章,描述了這位前防長如何從醫院的窗戶墜落而死,但隱晦地指出屍體的脖子上系著浴巾。福萊斯特之死存在著諸多疑點,在公衆的壓力下,美國海軍部不得不于2004年4月公布了福萊斯特自殺前寫下的紙條,紙條上寫了一首讓人摸不清頭腦的詩歌,那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勒克斯的一出悲劇《艾捷克斯頌》中的詩句:

時間的磨難使人憔悴

沒有寬慰,沒有聲名,也沒有希望,除非鑽進張著大嘴的墳堆

“超級航母”計劃夭折後,美國國會爲了安撫海軍的情緒,決定爲海軍建造一艘小一點的航母,而這艘航母就被命名爲“福萊斯特”號。1950年8月,在國會中海軍派的強大壓力下,杜魯門政府最終被迫同意在參聯會中設立陸戰隊的代表。盡管海軍陸戰隊仍屬于海軍部管轄,但卻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中有了一席之地,因此也成爲可與陸、海、空三軍平起平坐的第四大軍種。

裏根時代的國防部長卡斯帕.溫伯格到五角大樓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摘下懸挂在部長辦公室裏的福雷斯特爾畫像。

0 阅读:54

穿過大海來摸魚

簡介:分享有趣的東西,開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