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與周鴻祎握手背後:被遺忘的3Q大戰

讀懂數字財經 2024-04-22 16:13:42

00後可能已經已經無法理解,爲什麽馬化騰與周鴻祎的一次握手會被這麽多媒體爭相發布,他們更不會知道,在前互聯網時代那場波雲詭谲的3Q大戰。

那場戰爭中,馬化騰一如既往地保持著“戰略定力”,而周鴻祎則表現出了其在輿論引導上的天賦,這或許也解釋了爲何他能和雷軍一樣成爲網紅企業家。

從一些只言片語感受下那場大戰的激烈:

馬化騰悲憤地向外界宣布: “再過三天,用戶可能全軍覆沒!”

拿起電話,我聽到了他說: “公司裏來了30多個警察,你趕緊逃。”

“最壞的結果,不排除騰訊會二選一。

下文將節選吳曉波所著《騰訊傳》與周鴻祎自述的《顛覆者》中的部分內容,讓你從雙方視角了解這場互聯網世紀之戰,以及商業戰爭背後的輿論大戰。

出于篇幅考慮,刪除了部分主觀性描述和非主觀的過程性內容,另不排除刪減過程中可能讓閱讀出現“斷章取義”、“段落錯亂”以及錯標來源等問題,有興趣的讀者歡迎閱讀兩本經典著作中的原文部分。

戰前——

《騰訊傳》:

2009年11月11日,QQ醫生推出3.1版本産品,新增用戶反饋專區,支持界面換膚,僅隔10天後,QQ醫生3.2版本發布,推出諾頓防病毒軟件半年免費特權。在外界看來,3.2版本的界面及功能酷似360,似乎騰訊又一次在施展它的後發戰略。到2010年春節期間,QQ醫生利用QQ平台發動了一次強勢推廣,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

這一切使周鴻祎敏銳地意識到了威脅,一些正在休假的員工被緊急召回,也是從這時開始,騰訊替代百度,成爲周鴻祎真正的心頭大患,一個正面戰場的局面日漸變得清晰起來。

隨後的幾個月裏,騰訊的“小步快跑,試錯叠代”戰略讓周鴻祎在應對上越來越吃力。

2010年5月31日,騰訊將QQ醫生升級至4.0版並更名爲“QQ電腦管家”,新版軟件將QQ醫生和QQ軟件管理合二爲一,增加了雲查殺毒、清理插件等功能,由此全面涵蓋了360安全衛士的所有主流功能,其用戶體驗與360幾乎一致。到9月22日中秋節,QQ電腦管家再次升級,又增加系統漏洞修補、安全防護、系統維護等功能。到這時,雙方的矛盾日益變得難以調和。

《顛覆者》:

2010年春節期間,我正在海南休假,多年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齊向東打電話告訴我了一個正在發生的“壞消息”,模仿360安全衛士的“QQ醫生”開始在PC端進行強制捆綁了。雖然避開了北上廣,但是這種對我們地盤的侵蝕顯而易見。這意味著,只要在QQ進行捆綁的區域,每位擁有QQ的用戶只要上網,就要被強制下載一個“QQ醫生”軟件,而安全軟件天然的不兼容屬性會讓360的運行變得複雜而困難。通常來說,兩款安全軟件在一台電腦上會拖慢電腦進程,最終讓用戶忍無可忍,卸掉一款安全軟件。毫無疑問,這是騰訊向安全領域發起攻勢的信號。

打開電腦,我發現“QQ醫生”和360安全衛士的功能高度重合,連界面都非常相似。安全軟件天生的不兼容性讓我瞬間感覺到了360的生存危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也許不用一個春節假期的時間,所PC上的安全客戶端就會替換成QQ醫生,而360公司花幾年摸索出的商業模式和通過免費苦心積累起來的用戶,在短時間內就會毀于一旦。

我從海南飛回北京,老齊飛回北京,在東北滑雪的譚曉生從哈爾濱飛回北京,生病正在輸液的姚珏回到辦公室,一個懷孕6個月的女高管也從國外趕回到了北京。大家聚集在公司的會議室裏研究QQ醫生的界面和各種數據指標,也在猜測著這場劫難的規模究竟有多大。那一天是大年初二,我內心委屈,忍不住脾氣,當著高管們的面,摔壞了一部諾基亞N72手機。

我們打開電腦,具體分析了騰訊的推廣手法:第一,安裝不可勾選,必須強制安裝;第二,軟件是後台安裝,安裝過程在用戶前台沒有顯示,在不可見的情況下就直接給安裝上;第三,安裝完成以後,系統提示QQ醫生和360軟件不兼容。

幸運的是,這次危機顯得非常短暫。雖然QQ醫生的捆綁卓有成效,但是由于産品功能並不成熟,很多用戶覺得不好用就紛紛卸載了。可以說,這次騰訊的偷襲並沒有取得它預期的效果,也沒有實現對安全市場的大規模攻城略地。大規模的卸載沒有發生,360在暗暗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內心已種下一顆擔憂的種子——我們有理由相信,當QQ醫生做好産品優化之後,有可能會卷土重來。當一切重演的時候,那將會是另一場“完美風暴”。

開戰——

《騰訊傳》:日後,周鴻祎曾披露過一個細節:在9月上旬,他曾用短信的方式向馬化騰提出一個合作方案,即由騰訊投資360,360則“做出一個攔截百度的東西,先打它的醫療廣告,打掉它30%的收入”。周鴻祎還表示願意幫助騰訊投資迅雷等其他互聯網公司,“其他的企業都建立在你的平台上,這樣既有創新,騰訊又仍然是第一大公司”。馬化騰拒絕了周鴻祎的建議,理由是“這些公司沒有價值”。

在求和不成的情景下,除了置之死地的凶猛之外,這位湖北人已無任何可以憑借的武器。接下來發生的情景出乎所有觀戰者的意料。

就在中秋節過後的9月27日,360突然發布直接針對QQ的“360隱私保護器”,同時在360網站上開設《用戶隱私大過天》的討論專題網頁,其中彙集了大量針對性的文章,標題都帶有強烈的譴責口吻,如《QQ窺探用戶隱私由來已久》《QQ侵犯用戶隱私》《QQ承認窺探用戶隱私》《QQ窺私目的》《請慎重選擇QQ》《多款軟件曝QQ窺私》等等。它們均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譴責QQ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偷窺用戶個人隱私文件和數據。同時,360還推出了“誰在偷窺你的隱私文件——傳圖得iPhone4”的有獎曬圖活動。

在揭露和譴責了QQ的“窺私行爲”之後,360公司宣布“360隱私保護器”將能實時監測曝光QQ的行爲。當用戶安裝了“隱私保護器”軟件後,在初始界面右側就可以看到一段提示:“個人電話、證件號碼、上網和聊天記錄等隱私泄露事件大多與某些軟件偷窺電腦信息有關,無數網民因此深受廣告騷擾、欺詐威脅”,“360隱私保護器會如實記錄某些軟件訪問用戶隱私信息的可疑行爲,並對可能泄露您個人隱私的操作做標紅提醒”,而當用戶使用隱私保護器對QQ軟件進行監測後,又會得到顯示“共有N個文件或目錄被QQ查看過,其中M項可能涉及您的隱私”。360公司所推出的“隱私保護器”以及在網絡上對騰訊的汙名化攻擊,如同投擲了一顆超級震撼彈,頓時引起QQ用戶的擔憂和恐慌。在一個公民社會中,隱私被視爲人權保障的基本項,若騰訊真的如同一位“老大哥”一樣日日窺視著用戶的隱私,那麽,中國的互聯網顯然是一個邪惡的世界,騰訊自然罪不可赦。

《顛覆者》:

2010年9月22日是中秋節,我邀請開複和創新工廠的幾位骨幹到360的懷柔基地玩CS遊戲,剛剛酣戰完一場,一行人正在農家院吃飯,我突然收到了報告,騰訊新一輪的攻勢開始了,和今年春節的進攻方式如出一轍——強制安裝。但是騰訊這次顯然有備而來,此時用戶安裝的“QQ醫生”已經升級爲“QQ電腦管家”,並具備了雲查殺木馬、系統漏洞修補、安全防護、系統維護和軟件管理等功能。這幾乎直擊360公司的命門。

同事告訴我,這一次,網頁上連錯別字都一樣,甚至QQ電腦管家的

使用說明裏還有“360安全中心”的字樣。騰訊這一次進行的是大規模的後台靜默安裝,也就是神不知鬼不覺地裝進用戶電腦,比強行安裝還要糟糕。

在CS場地附近的農家院裏,我給馬化騰打了一個電話,大概意思是騰訊不能這樣用強制的做法來要挾用戶,希望他們能夠停止強制安裝。

馬化騰在電話裏語言緩和,他安慰了我,大概意思是說,騰訊不會把360置于死地,但市場是大家的,騰訊的安全也是一定要做的。

很顯然,溝通無效。沒有辦法,又一次在節日當中,我召集員工回公司商量具體的對策。

既然QQ用客戶端強制安裝的方法來攻擊我們的領地,我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繼續在客戶端上做點文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60安全衛士的客戶端也可以産出一款更受QQ用戶歡迎的産品,讓用戶們欣喜若狂地下載,讓QQ的産品經理也同樣感受到360産品經理們的無奈。這是一個以戰求和的出發點,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回合的爭奪,讓QQ停止強制安裝,從而回到公平競爭的道路上來。當然我們也會撤回這款客戶端,然後大家偃旗息鼓,讓用戶擁有自主選擇權。

在仔細分析QQ軟件之後,我們發現QQ對用戶的電腦有掃描硬盤的行爲。掃描的最終目的是給用戶進行畫像,但是這個動作用戶並不知情。

誠然,作爲一個成熟的上市企業,騰訊不會通過獲取用戶隱私與個人信息去牟取非法利益,但是QQ掃描的事實卻沒有公之于衆。這相當于騰訊在用戶上網時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用戶的秘密——這就是我們推出360隱私保護器的前提。

在中秋節結束後的一周之內,我召集了程序員花了一周的時間封閉開發這款軟件,迎戰QQ進攻的武器——360隱私保護器。我們告訴用戶,360隱私保護器的本質是工具,其功能是幫助用戶監控電腦中的軟件在系統後台的所有行爲。這款軟件將軟件行爲變得透明,變成能讓普通用戶充分感知和了解的工具。

當隱私問題日漸成爲網民的話題時,人們對于隱私問題的重視程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當我們將隱私問題抛到公衆面前的時候,毫無疑問,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360隱私保護器”刺激了對手還擊的欲望,而且還擊的力度和速度非比尋常。

輿論大戰——

《騰訊傳》:

周鴻祎選擇在9月27日推出“360隱私保護器”並展開對騰訊的汙名化攻擊,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據他的說法,這也是向騰訊學來的。“騰訊每一次重大升級都會選在節假日之前,這往往讓對手措手不及。”十一國慶節結束後,當騰訊的高管們度假歸來,發現整個互聯網已經充斥著對騰訊的辱罵和指責。

在騰訊的曆史上,盡管也遭遇過種種攻擊,可是從來沒有碰到過周鴻祎這樣的對手,他對輿論有天生的掌控和擴散能力,同時能夠在産品層面上實施有效率的主動反擊。

首先,周鴻祎很好地運用了新浪微博的平台,幾乎每一次的攻擊都是從他的個人微博開始的。他用生動煽情的文字,對騰訊極盡嘲諷之能事,這些微博以病毒傳播般的速度迅速地吸引了網民的眼球,這使得360以社交化的手法掌握了輿論的主動權,而這在之前的企業競爭中是非常罕見的。

其次,周鴻祎從一開始就“定義”了這場戰爭的性質,那便是“草根創業者對壟斷者的反叛”,他在微博中寫道:“3Q之爭,本質上不是360和騰訊的鬥爭,而是互聯網創新力量和壟斷力量的鬥爭,360在壟斷力量擠壓下找到一條生路,也是爲其他互聯網創業公司找生路。那就是,跟壟斷力量鬥爭,絕對不能傷害用戶利益,反而應該以增加用戶利益爲目標。”“中國互聯網很、亂,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就是因爲中國的第一大互聯網公司不願意承擔社會責任,反而是以流氓的方式對待競爭對手。如果你是個創業公司,抄襲別人的産品,強制推廣一下自己的産品,別人也可以理解,因爲生存是第一位的。但是,你每年收入200多億元,市值3000多億元,像團購這樣的蒼蠅上的那點肉也都不放過,也要跟創業公司去搶。”

這樣的描述,非常符合公衆之前對騰訊形成的“觀感”,能夠引起強烈的情緒和道德共鳴。另據一些互聯網公司的創辦人日後回憶,在這一時期,他們都接到了周鴻祎打來的電話,開場白均是:“哥們兒,你知道你在行業裏的敵人是誰嗎?”

相對于360方面的主帥親自上陣和大打“道德炮彈”,騰訊的行動則顯得遲緩和陳舊得多。按當時馬化騰的性格,他不可能也不願意在新浪微博上與周鴻祎打“口水戰”,而整個騰訊決策層也沒有一個人有這樣的能力和勇氣。騰訊公關部得到的指令是:“什麽也不許說,但不能出負面新聞。”

面對周鴻祎的超限戰術,騰訊發動了多個部門予以反擊,然而它們的策略仍然是常規的。

“彈窗回應+法律起訴+同盟呼應”,在騰訊看來,這已是“最高級別”的組合反擊了,可是讓人失望的是,這些行動無非再一次“證明”了騰訊在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地位“以大欺小”。最爲要命的是,自始至終騰訊都沒有從技術的角度向用戶解釋“爲什麽沒有窺探隱私的行爲”。在騰訊技術部門的人看來,“用技術的方式向普通的電腦用戶解釋隱私保護問題,實在太難了”。他們只想出了一個比喻的辦法,“好比航空公司的乘客經過安檢門時,機場會掃描乘客的行李,其目的是發現違禁用品,但絕不存在窺探隱私的目的和作爲”。然而,這樣的比喻顯然是不夠的。

隨著雙方的刀來劍往,3Q之爭引起公衆和媒體的瘋狂關注,騰訊在交鋒中盡顯被動之態。讓馬化騰更加預料不到的是,周鴻祎接下來還有更致命的一招。

《顛覆者》:

在隱私保護器發布的第二天,如我們預期的那樣,騰訊的還擊開始了。這是中國互聯網江湖裏尋常又不尋常的一幕——騰訊聯合了很多公司,大多是我們平時“得罪”過的和有競爭關系的公司,發出了一個聯合聲明——

2010年9月,360悍然推出“360隱私保護器”,將正常的用戶操作和QQ安全檢查模塊誣蔑爲騰訊QQ窺視用戶隱私。任何第三方程序凡是名字被修改爲“QQ.exe”後,都會被提示窺視隱私。該公司還通過其軟件彈窗、官方網站專題、博客及微博等各種方式進行惡意傳播擴大影響。

騰訊公司也對掃描行爲做出了兩次回應——

有媒體報道《360新推軟件指QQ侵犯隱私》。文章中提及的所謂“隱私掃描”內容,是對QQ安全功能的誤解。我們在此強調,騰訊QQ軟件絕對沒有窺探用戶隱私的行爲,也絕不涉及任何用戶隱私的泄露。近期某公司推出“隱私保護器”,誣蔑QQ窺視用戶隱私。在此我們嚴正聲明:QQ一向重視用戶隱私的保護,絕沒有窺視隱私的行爲。被誣蔑的主要是QQ安全檢查模塊。QQ安全檢查模塊是一個查殺存在于整個電腦中盜號木馬的安全軟件,在QQ登錄後會對易被木馬入侵的內存、開機啓動項、常用軟件啓動項、桌面快捷方式等位置的文件進行安全檢查。

媒體對于這場爭端的報道不一而足,有的說: “隨著互聯網的展,軟件開發商能夠更好地與用戶産生交互,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到用戶。

本以爲推出“隱私保護器”之後,雙方會各退一步,一場交戰就此可以消停了。但是很顯然,對手已經被激怒了,戰爭升級的可能性驟然加大,在“隱私保護器”推出之後,我們掀起了一輪又一輪你來我往的公關戰,氛圍格外緊張。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出所料,有人又在此時開始興風作浪了,有關360要做即時通信的消息在此時無中生有地出現在市場上。因爲做了免費殺毒,我們得罪過的公司不少,我猜測,這是我們的又一個安全領域的競爭對手的所作所爲。我們在客戶端的數量上雖然不如騰訊強大,但是確實也有相當的占有率。對于正在氣頭上的雙方,這種在市場上的煽風點火對雙方的偃旗息鼓無疑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這會讓騰訊覺得,我們也要在他們的領域橫插一腳了。雖然360當時是一個很小的民營公司,對龐大的騰訊帝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威脅,但是,安全衛士客戶端的裝機量畢竟擺在那裏,這種傳言肯定會給糟糕的現狀火上澆油。

其實凡是了解我們的人都知道,360的優勢是做工具型軟件,安全軟件並不具有交互性和太強的黏性,因此我們根本沒有做即時通信軟件的基因,做不了這種有用戶關系的軟件。

當各種謠言甚囂塵上時,我知道,我必須爲接下來的戰役准備一顆“原子彈”了,至于使用不使用它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對方有撒手锏拿出來,我們必須也有武器可以應對一陣。我知道,我的字典裏沒有“苟活”這兩個字。

白熱化——

《騰訊傳》:

10月29日,因爲氣氛實在太緊張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忘記了這一天是馬化騰39周歲的生日,在潮汕人的習俗中,“過九不過十”,照往常是需要認真慶生一番的。然而,就在這一天,周鴻祎送出了一份猝不及防的“大禮”:360宣布推出一款名爲“扣扣保镖”的新工具。

“扣扣保镖”宣稱能夠“全面保護QQ用戶的安全,包括防止隱私泄漏、防止木馬盜取QQ賬號以及給QQ加速等功能”。它能自動對QQ進行“體檢”,然後顯示“共檢查了40項,其中31項有問題,建議立即修複”。周鴻祎說:“‘扣扣保镖’的推出給用戶創造了價值,既然QQ這個IM工具不可取代,那爲什麽我不做一個伴侶性的産品,讓QQ用戶感受更好呢?這樣用戶會更喜歡360,騰訊就不能把我趕走。”

然而,在騰訊看來,周鴻祎的這一招無疑是釜底抽薪。

29日當晚,騰訊大廈37層的大會議室成了臨時“作戰室”,幾乎全部騰訊決策高管都聚集于此。

金山公司和張志東的技術團隊同時發現四個“後門”:當用戶在“提示”下選擇“修複”後,將被進行系統重裝,QQ安全中心被360安全衛士替代,QQ用戶的好友關系鏈被360備份,即所有的用戶關系將被導入到360的操作平台上。當馬化騰聽完張志東等人的彙報後,臉色慘白呆坐桌前,喃喃自語:“怎麽也沒有想到,他會做這種事。”

騰訊團隊將“扣扣保镖”定義爲“非法外挂”,“這是全球互聯網罕見的公然大規模數量級客戶端軟件劫持事件”。

10月30、31兩日,騰訊向深圳市公安局報案,同時向工信部投訴,當時的期望是通過訴求司法和行業主管部門,阻止360的行爲。負責法律事務的郭凱天日後回憶說:“深圳公安局接到報案後,非常重視,安排了一位副局長處理此案,可是公安人員不知道應該如何定性,以及用怎樣的辦法處置。即便是工信部,也對我們的投訴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時間如指間流沙,分秒瞬失。就在10月29日到11月1日的幾天裏,後台數據顯示,“扣扣保镖”已經截留了2000萬QQ用戶!後來,馬化騰對我心有余悸地說:“如果再持續一周,QQ用戶很可能就流失殆盡了。”

11月3日上午,馬化騰做出決定,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

11月3日晚6點19分,騰訊以彈出新聞的方式,發表了這封《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

在公告發布的同時,騰訊推出了一個“不兼容頁面”,所有用戶面對“卸載QQ”和“卸載360”兩個選擇鍵,必須進行“二選一”。

騰訊彈出公告的一小時後,360以彈窗反擊,稱騰訊“堅持強行掃描用戶硬盤,綁架和劫持用戶,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周鴻祎同時在微博宣布:“對于騰訊這樣喪心病狂的行爲,360有預案,我們推出了Web QQ客戶端。”

騰訊旋即做出技術反應,Web.QQ.com很快停止服務,直接跳轉到公告頁面,QQ空間宣布不支持360浏覽器訪問。9點10分,360宣布下線“扣扣保镖”,並發布致網民緊急求助信,“懇請”用戶能夠堅定地站出來,“三天不使用QQ”。在3日晚間的3個小時裏,雙方刀來劍往,交鋒數個回合,中國互聯網已是一片沸騰。

這一天深夜,一些京城媒體記者圍堵在騰訊北京總部——銀科大廈21樓的前台。工信部也來電,要求雙方暫停對峙。此時,劉暢與駐京的聯席CTO熊明華、網站部總經理孫忠懷等人開始連夜聯系重要的媒體。在過去的十來年裏,騰訊從來沒有召開過這樣的記者見面會,北京和深圳兩邊反複討論,由誰來面對棘手的局面,此時,所有的創始人都遠在南方,劉暢說:“別糾結了,我去。”

4日上午9點,騰訊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20多家媒體到場,劉暢受命代表騰訊表述立場。

此時,網上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地聲討騰訊,一些媒體記者的情緒也非常激動。

“這是騰訊成立12年以來最慘烈的一次行動,昨晚騰訊1萬多名員工徹夜未眠。”劉暢以此開場,接著聲音哽咽,不停抹淚,這一場景讓與會記者大感意外。劉暢講述了騰訊的苦衷:“我想告訴你們做這個決定是多麽的無奈、多麽的情非得已,這是一個非常無奈的決定,但這也是一個非常堅定的決定。”她之後提出要求:“360立即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爲,停止虛假宣傳,停止诋毀騰訊公司及其産品、服務的行爲,連續3個月公開道歉並連帶賠償騰訊400萬元。”

這一天,幾乎所有的報道都以“騰訊公關部總經理發布會痛哭”爲標題,劉暢成爲除馬化騰以外“最出名的騰訊高管”。

隨著戰事激化,各方利益集團被紛紛卷入。11月5日上午,金山、搜狗、傲遊、可牛、百度5家公司聯手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將不兼容360系列軟件,並聯合披露360的“八大謊言”。新浪則選擇支持360,兩家達成合作協議,同時新浪還宣布與MSN展開深度合作,MSN與新浪微博、博客互聯互通。

11月6日上午,馬化騰主動邀約深圳的4家媒體做專訪,這是他創業以來破天荒的一次。在接下來的一周裏,他接受了3次媒體群訪,輿論開始聽到他的聲音。

記者問:“在你看來,這是不是騰訊曆史上最大的災難?”馬化騰答:“肯定是。而且是人禍,不是天災。”在訪談中,馬化騰將騰訊的“不兼容決定”形容爲“自救”:“360真正的裝機量在1.2億到1.5億之間,與我們的電腦裝機重合度大概60%。估算下來,受影響的QQ用戶大約有1億。‘扣扣保镖’是上周五11時多發布的,周一已經有2000多萬感染,周二我們已經看到它在誘導用戶生成圖片並進行傳播,假設每個QQ用戶有40個好友,那2000萬用戶就可以擴散到8億,形勢已經很危急,除了對抗和先下網,我們已經別無他法。”

11月15日,周鴻祎發表題爲“與其苟且活著,不如奮起抗爭”的博客文章,算是對3Q大戰的一次自我總結,他仍然體現了“弱勢者”的反叛立場:“在中國,互聯網的競爭環境很惡劣。壟斷勢力不僅仗勢欺人,用自己的市場地位欺負創業公司,甚至不惜犧牲用戶的權益,強行脅迫用戶卸載其他軟件。這種壟斷者肆無忌憚的霸道做法一天不改,互聯網創新者一天就沒活路,中國網民享受更多新、酷的服務的合法權益就會受到傷害。”

《顛覆者》:

我們再次研究了QQ軟件的利弊,希望做出一款保護用戶隱私、讓用戶喜歡、使用更便捷的軟件。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第一,QQ運行的過程中,會産生很多垃圾,用戶也不知道該不該清理,因此經常選擇不去清理,從而導致電腦變慢;第二,QQ的廣告彈出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必須繳納會員費用;第三,一旦QQ開啓,它的功能很多,往往幾十個模塊同時運行,造成電腦卡慢。

針對QQ軟件的這些弊病,我們開發了一款軟件,也就是最後引爆戰爭的、激發出“一個艱難決定”的著名的“360扣扣保镖”,如同對Windows的優化功能一樣,我們做了一款QQ的操作系統,加上了很多優化QQ軟件的功能,讓軟件可以去廣告、清垃圾、加快運行速度、優化模塊。這樣可以讓QQ軟件用起來又快又輕松。爲了避免爭議,我們不是修改了騰訊的代碼,而是把選擇權交給了用戶。另外,這款軟件不顯示IP,保護了用戶的隱私。我們要確保這款軟件完全合法,以免陳壽福事件再次上演。

三個星期的封閉式開發行將結束,我知道,彈窗廣告、QQ秀都是騰訊的重要收入來源。這是一枚相當于核彈的武器,一旦發出,會讓雙方的關系瞬間徹底陷入冰點。因此,這款武器更像是我們的一個戰略儲備,至于是否使用、何時使用,公司內部完全沒有一個結論。我們在觀望緊張的局勢,也擔心事態進一步惡化。

2010年10月27日,騰訊召集金山、百度、遨遊、可牛等公司聯合發表了《反對360不正當競爭以及加強行業自律的聯合聲明》,並通過彈窗等方式公告用戶,要求主管機構對360的不正當競爭進行堅決抵制。而我也在微博上發出聲音稱: “360免費殺毒顛覆了傳統收費殺毒,所以遭到了全行業的妒恨。”

隨後我們發出聲明,宣稱“向一切灰色利益和潛規則宣戰。不怕得罪任何廠商,哪怕是中國最大的和第二大的互聯網巨頭”。

情急之下,我們的公關也昏招叠出,在我並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彈窗上發布了一個並不恰當的、針對馬化騰個人的回應,更加激發了事態惡化的可能。

2010年10月28日,我和老齊、姚珏在香港參加董事會,正是在這個董事會上,360上市的決定得到了正式批准。接下來,我們又召開了緊急會議,研究了五家的聯合聲明以及我們自己並不明智的那個回應,預感到戰火必將愈演愈烈。

2010年10月29日,我們深感已經身陷困境,輿論已經大軍壓境,我們在一直延續到淩晨的會議上決定,只能使出了最後的招數——宣布推出“360扣扣保镖”,讓彈窗之戰爆發得更猛烈一些。這並不像很多媒體想象的那樣,推出“360扣扣保镖”是我們精心設計的“精確制導”,或者是我們精心謀劃的一場布局。我們只是亦步亦趨地跟隨了形勢,它的發布只是迫于無奈,它將要産生的後果當然讓我緊張。

這款如同QQ伴侶一般的軟件,一旦彈出,果然就受到了QQ用戶的強烈追捧。最初發布的72小時內,裝機量突破了1000萬。用戶發現,“360扣扣保镖”主要功能涵蓋隱私保護、防止QQ盜號、過濾QQ廣告、清理QQ垃圾等,同時用戶在安裝“360扣扣保镖”後,直接把QQ面板上的安全按鈕鏈到了“360扣扣保镖”。

核彈引爆,一時間,媒體爆炸了,濃煙滾滾。一時間,互聯網震動了,衆說紛纭。馬化騰悲憤地向外界宣布: “再過三天,用戶可能全軍覆沒!”

10月29日,騰訊發表聲明稱“360扣扣保镖”是非法外挂。

幕後的傳言制造者變本加厲地爲這場商業戰提供火藥。“360扣扣保镖”推出前後,有人在網絡上制作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虛假網頁,

上面有一個粗糙的視頻,場景顯示好像是在360的會議室裏,幾個人正在演示著PPT,討論著有關360進軍即時通信的計劃。

這段莫須有的視頻無疑又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令局勢雪上加霜。我不知道這段視頻是怎麽炮制出來的,但是毫無疑問,這些林林總總的事件推波助瀾把“3Q”大戰推到了爆發邊緣。戰局一觸即發。

然而,更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就在我每天監測軟件卸載數量,和公司高管商量對策的關口,一天早上,我和平時一樣正准備從家裏出發到位于四惠橋邊上的公司上班,手機響了。我一看,是和我多年並肩戰鬥的老齊。拿起電話,我聽到了他說: “公司裏來了30多個警察,你趕緊逃。”

我本能的反應是——事態升級了。

原來,隨著“360扣扣保镖”的裝機量急速上升,有人已經舉報到了公安部,希望將360的反擊定義爲“刑事犯罪”,認爲360破壞了QQ的軟件和計算機系統。本來是騰訊和360兩家公司之間的商業競爭,現在已經上升到讓公安機關來關注的高度。而且,這些警察來自外地。

30多個警察當時出現在北京四惠橋畔的360公司總部,如果我出現,雖然不知道是否會被帶走調查,但我和老齊都本能地知道,在一場大戰即將爆發的生死關頭,無須任何坐實的犯罪指控,只要傳出360公司創始人被警察帶走調查的消息,就算我們沒有任何問題和錯誤,輿論天平也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向一邊傾斜,我們可能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了。而一段時間公司沒有核心領導人,就像戰場上沒有了將軍,勢必導致軍心渙散,大軍潰敗。

這個時候,容不得絲毫閃失。

“你看看你現在能飛哪兒,就趕緊先飛過去。剩下的以後再說。”老齊對我說。

在車裏,我翻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護照,看了看上面所有簽證的有

效日期。10月28日我剛剛從香港回到北京,此時我還有香港的有效簽注,因此返回香港是最便捷的選擇。

“我有香港的簽證,還有日本和美國的。”“去香港吧!”

“嗯!”

我住進自己在香港的家,每天只有自己一個人。但是每天我都在和

公司的高層以及媒體進行實時電話溝通。我一天吃兩頓飯,一個人去。

吃飯之後回到家裏,密切觀察媒體的各類報道,也接聽記者和公司高層的電話。一分鍾都不敢休息。我知道,此時此刻,事態肯定會向更加焦灼的方向發展。

終于,矛盾全面爆發了。

11月3日,姚珏正在惠通時代廣場D座的辦公室辦公,她桌上的電話不斷響起。“360扣扣保镖”剛剛推出,一邊是狼煙四起,各種事情需要公司內部充分溝通。另一邊,公司上市各項工作剛剛正式啓動,和重要投資人也需要緊密對接交談。在這通電話中,我們的投資人沈南鵬問她: “最近360和騰訊的戰爭會是什麽樣的走向?對360的業務影響到底有多大?”

姚珏沉吟了一下,說: “最壞的結果,不排除騰訊會二選一。”

“是嗎?”

“嗯!”

就在他們通話的同時,電話裏的提示音提示著公司內部的一個電話

正在打進姚珏的手機。她看了一眼來電號碼,決定先和沈南鵬溝通完再說。挂了電話,她回撥了公司的這個號碼。

電話那頭的高管說: “騰訊宣布二選一了。”

可怕的一幕終于發生。2010年11月3日晚上,全國QQ用戶的電腦右下角突然跳出來一個彈窗,騰訊發布了著名的“艱難的決定”——騰訊QQ與360安全衛士互不兼容。這就是史無前例的“二選一”。

11月3日之後,對于360公司的命運來說,每天都是起承轉合。民意傾斜並不能緩解我們對卸載率下降的擔心,我們現在做什麽似乎都是出于本能。

晚上9點,公司發表回應“保證360和QQ同時運行”。

我們推出了最新的聊天工具“360WebQQ客戶端”,既可以讓用戶繼續聊天,也能避免用戶被QQ軟件掃描硬盤。

從大戰爆發起,整個公司陷入了備戰的狀態。爲了防止公司的內部通話被竊聽,公司的副總裁譚曉生把一些員工的通信工具更換了,讓員工用全新的手機和號卡。爲了防止泄密,譚曉生讓他們通話撥VPN到美國之後通過Skype國際版通話。而公司負責PR的劉峻和李亮,跑到了北京郊區的一個賓館裏,連夜趕著寫了一份給政府的材料,直到天亮才回單位。

11月6日,馬化騰主要邀請深圳的四家媒體做專訪,在接下來的一周內,他接受了三次媒體群訪,輿論開始聽到他的聲音。

記者:在你看來,這是不是騰訊曆史上最大的災難?

馬化騰:肯定是,而且是人禍,不是天災。360真正的裝機量在1.2億到1.5億,與我們的電腦重合度大概是60%。估算下來,受影響的QQ用戶大約有1億。“360扣扣保镖”是上周五11時多發布的,周一已經有2000萬用戶感染,周二我們已經看到有用戶生成圖片進行傳播,假設每個QQ用戶有40個好友,那2000萬用戶就可以擴散到8億,形勢已經很危急,除了對抗和先下網,我們已經別無他法!

調停與反思——

11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互聯網協會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雙方不要再爭執。11月10日,360宣布QQ和360恢複兼容;11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又發布了《關于批評北京360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的通報》

再次之前,一些商業大佬嘗試調停的,但未成功,360與騰訊的後續判決結果爲騰訊勝,不做贅述......

《騰訊傳》:

相比較,周鴻祎的冒險取得了空前的商業成功,他赤身上撲,只要不被扼殺即是大勝,他對互聯網輿論的超凡理解及掌控,更是前所未見。大戰之後,他的知名度暴增,成爲顛覆式創新的標志人物,360用戶非但沒有遭到削弱,反而增加。周鴻祎借勢更進一步,迅速啓動上市計劃,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融資2.256億美元,當日市盈率高達360倍,一躍成爲市值第三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

對于馬化騰來說,3Q大戰則無異于一杯難咽的苦酒。

就競爭戰略的角度,11月3日的“不兼容”,無疑是唯一正確的決策,馬化騰冒著千夫所指的風險,阻擊了360的釜底抽薪。後來他對我說:“如果再咬牙堅持一周,360就徹底出局了。”恨恨之意,溢于言表。

騰訊在此次事件中所遭遇到的輿論攻擊更讓馬化騰一度意興闌珊,在訪談中,我能夠非常清楚地感受到他的困惑與郁悶,甚至在某些時刻,他的價值觀都有點動搖。正如黑格爾所言,獲得認可的欲望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願望,馬化騰一向自诩爲産品經理,日夜所思皆是用戶體驗及得到他們的認可,然而,就是在這個層面上,他遭遇了致命的質疑。

後來發生的種種變化將證明,在騰訊史上,3Q大戰的確是裏程碑式的事件,它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馬化騰的性格,他開始重新思考騰訊的平台策略以及公共屬性,在外部溝通上,他也漸漸變得柔軟和開放。第14章 開放:新的挑戰與能力 過去,我們總在思考什麽是對的。但是現在,我們要更多地想一想什麽是能被認同的。

——馬化騰,《給全體員工的郵件》

2009年10月,《中國企業家》記者采訪馬化騰,問:“外界最讓你難以接受的誤解是什麽?”

馬化騰考慮了良久後回答:“産品出個什麽問題,特別多的人罵你。”

很顯然,此時的小馬哥仍然以“産品經理”自居,且從內心認定,只要把産品做到極致,便可以贏得用戶,其他的外部輿論侵擾大都可以置之腦後。

然而,僅僅一年後,經曆了3Q大戰的“洗禮”,馬化騰的態度發生了極大轉變。2010年11月11日晚間,他通過內部郵件發布致全體員工的信,內稱:“過去,我們總在思考什麽是對的。但是現在,我們要更多地想一想什麽是能被認同的。”

這一天是騰訊的12周年成立紀念日,公司舉辦了一場4000人規模的大型慶典,馬化騰做了即興演講,盡管場面熱烈而隆重,可是他似乎仍然言猶未盡。慶典結束後,馬化騰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回家或相約聚會狂歡,他驅車回到辦公室,兩個小時後發出一份題爲“打開未來之門”的郵件。

“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所以選擇郵件的方式與大家溝通。”馬化騰用了非常坦率的開場白,接著他寫道:公司成立以來,我們從未遭到如此巨大的安全危機。這段時間,我們一起度過了許多個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當我們回頭看這些日日夜夜,也許記住的是勞累,是委屈,是無奈,是深入骨髓的乏力感。但是我想說,再過12年,我們將會對這段日子脫帽致禮......

《顛覆者》:

我對判決結果相當遺憾。2010年,360面對騰訊壟斷巨頭的打壓,用戶面臨被騰訊剝奪知情權和選擇權,“360扣扣保镖”作爲第三方工具,雖然不是最完美的,但這是我們爭取公司生存權的必然選擇。

我始終認爲,360用戶有權利使用“360扣扣保镖”修改自己電腦裏下載的QQ軟件,而當時的判決結果將可能鼓勵騰訊進一步濫用市場地位。

事實證明,在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之後,就是史無前例的反思。這種反思最終對中國互聯網的生態環境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Q”大戰也許就是一個企業從混亂和波動中受益的經典案例。

經過了這場風波,騰訊展開了反思,邀請專家做了很多次“診斷騰

訊”的研討會。可以看出,騰訊是真心希望結束大魚吃小魚的狀態,爲未來的企業制定下更加開放的戰略。“診斷騰訊”最早從2011年2月底開始舉辦,共有10場,曆時一個多月。

專家在“診斷騰訊”的會上各抒己見,正望咨詢總裁兼首席分析師

呂伯望說,騰訊應從“開放平台”和“輸出文化”兩方面解決問題。任何應用、服務不是非要自己單獨做,可以和別人聯手,兼並、收購也是一種辦法。“騰訊不應該扼殺創新,而是要鼓勵創新,培育那些有創新思想卻沒有資金和資源的人。”

說實話,這是我最敬佩騰訊的地方,它並非只是形而上地做樣子、擺架子,而是抱著一個真正優秀的民營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心態,去學習、去調整、去做真正的改變。

騰訊變得更加開放,它變成了一個平台,變成了容納衆多小魚的海

洋,也變成了一個更加強大、更令人尊重的企業。今天,它的規模早已讓人望塵莫及,而360很多産品的入口也使用微信賬號登錄。

從“3Q”大戰開始,騰訊開始反思過去的商業模式,逐漸由自建網絡帝國的模式,過渡爲通過收購、投資和兼並方式構建以騰訊爲核心的産業生態圈這一商業模式。

馬化騰曾經這樣評論“3Q”大戰: “我把‘3Q’大戰視爲一次積極事件,它讓我們很多潛在的問題提前暴露出來,這就像地震,通過不斷擠壓讓危機爆發出來。”此後,阿裏、新浪等衆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紛紛宣布實施開放平台策略,中國互聯網就像久旱逢甘霖一般,大踏步地進入開放時代,2011年因而被譽爲中國互聯網的“開放元年”。

災難往往意味著重生。馬化騰曾經在一封內部信中寫道: “如果沒有對手的發難我們可能不會有這麽多的痛苦、不會有這麽多的反思。未來某一天,當我們走上一個新高度的時候,我們要感謝今天的對手給予我們的磨砺。”

對于360來說,這一戰我們受傷很重。雖然在輿論上我們暫時贏得了民意,也一度通過戰役讓更多的用戶知道了360。但是,我們被迫迎戰,涉險過關,其實只是讓360幸存下來。我們毫無疑問給外界留下了“刺頭青”和“非常好戰”的印象,這對公司的品牌形象肯定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事後,我們在公關上遭遇了系統性抹黑,在其他關系方面也遭遇了一些壓力。

0 阅读:1

讀懂數字財經

簡介:用數據,說點財經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