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並非後世認知中的無能,實則奠定了開元盛世的基礎

苗瀚中 2022-01-03 22:31:34

唐朝時期,李治作爲第三個唐朝皇帝,在位期間不足四十年。而在衆多唐朝皇帝中,唐高宗其實和很寂寞的存在。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會冠上其他稱呼,比如李世民的兒子和武則天的夫君。

其實,李治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般無能軟弱。根據史料中看得出,李治其實是個很有政治智慧的皇帝,這可以從他做太子時和登基之後頒布的各種政策中體現出來。

一.奪位之路露鋒芒

首先,李治在李世民的兒子們裏,並非是十分出彩的一個,但他卻能夠通過智慧奪得太子之位。在貞觀之治的後期,太子李承乾因爲意圖謀反被抓捕,之後被李世民廢除了太子身份。當時的魏王李泰,備受大臣們的推崇。而當時的李治,卻表現的不爭不搶,只醉心于文學和山水中。

由此能夠看得出來,在李承乾被廢之後,其他皇子都在聯絡朝臣爭搶皇位繼承權。而李治卻表現的與衆不同,而是自顧自的醉情于山水和文學,表面看並沒有勾結朝臣的行爲,而這就是他的智慧。出身于皇家的子弟,而李世民也有過兄弟相爭的情況,如果皇子們相互殘害或者不斷擴充門下勢力,其實是會引得李世民反感的,而李治表現出的不爭不搶的態度,也是在投李世民所好。所以說,從李治爭奪太子位置的表現上看,他是非常有智慧的人。

二.立後實現君主專權

其次,李治登基之後,借著立後的借口破壞掉大臣們的藩籬,最終實現了君主專制,這也是他的智慧所在。在唐太宗臨終前,曾爲安排過兩個大臣輔佐唐高宗。但從當時的政治局面看,朝中大事幾乎是長孫無忌一個人決斷。爲此,唐高宗將後宮當做突破口,朝堂上大家都在反對武則天回宮,但李治仍然簡直接其回宮,因此得到了大批寒門子弟擁護。之後,唐高宗廢了王皇後,將武則天冊立爲皇後,並且清除了長孫無忌在朝堂上的勢力。

由此能夠看得出來,唐高宗處理大臣專權事情中,並沒有冒進,而暫避鋒芒提升勢力,等候時機到來一擊即中。長孫無忌對于朝堂控制的嚴格,以至于各個部門都有他的人。而唐高宗就選擇了長孫無忌勢力較爲薄弱的後宮,當做突破口。而在立後這件事情上,唐高宗作爲皇帝的威嚴也盡數顯現出來。隨後,唐高宗將長孫勢力一步步趕出朝堂,最終實現君主專政。所以說,從唐高宗實現君主專政的過程中看,他是非常有政治智慧的皇帝。

三.國計民生

另外,唐高宗登基之後,執行的政策也是非常關注百姓生活。在唐高宗登基之後,江浙地區爆發農民起義活動。于是,唐高宗召刺史入內閣,詳細了解民間百姓的困苦生活,之後整個朝廷都奉行著勤儉節約的風氣。

其實在唐太宗在位的後期,遼東等地已經爆發多起戰役。而這場遼東戰役中,其實是對大唐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以至于貞觀之治已然岌岌可危。戰爭的爆發,讓百姓生活更加的困苦,從而導致階級矛盾被不斷激化。這種狀況之下,唐高宗及時調整了政治方向,轉向關心國計民生,也讓百姓看到皇帝的態度,最後逐步提升了國家的實力。唐朝人口數量也從唐高宗繼位時的三百萬戶,逐步增加到了三百八十萬戶,經濟實力也隨著提升。所以說,在唐高宗繼位之後面對較差的政治局面,表現出來的態度上看,李治是個非常注重提升國力的皇帝。

綜上所述,我們可中唐高宗爭取太子之位,以及登基後處理朝局危機采取的措施上看,他並非後世認知中的無能,而是有著一定政治智慧的皇帝。也正因爲唐高宗有著這樣的政治智慧,才讓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得以延續下去,也讓唐朝的綜合國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奠定了開元盛世的基礎。

如今看來,我們在評價一位帝王的時候,應該結合史實綜合分析。從帝王的過往經曆以及在位時頒布的政策中,才能真正認識一個帝王。而不是僅僅憑借別人的一面之詞,讓結論有失偏頗。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評價身邊人的時候,也應該客觀、全面的分析這個人的經曆和處事方式,而不是聽信別人的一面之詞,從而讓偏見越來越嚴重。

0 阅读:5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