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越是傻X的人,越有一股謎之自信?

王三楂 2024-05-16 14:33:40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人:明明水平很差,卻對自己無比自信,總是誇誇其談,覺得自己什麽都懂。

這種謎之自信,往往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如果你沒見過,那就讓你見識見識,因爲我就是...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最有力的一個解釋是,傻X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是個傻X。

但這背後其實涉及到了一個心理現象——達克效應。

這是我新學的一個概念。

趁著還記得什麽意思,特來顯擺下,裝裝文化人兒。

什麽是達克效應?

傳統開場一定是要問問AI國粹版的:

這次和平常不一樣,注意左下角,看到了嗎?

沒錯,模型升級到最新的GPT-4o了,免費使用,雖然每天有限額,但問一兩個問題是足夠了。

你瞧我每天都拿AI幹什麽了,只會找罵...

說回正經的,達克效應,又稱爲鄧甯-克魯格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鄧甯和克魯格提出的心理現象。

它指的是,能力水平低的人往往對自己能力的認知過高,而能力水平高的人往往對自己能力的認知偏低。

達克效應的産生可以歸結爲以下幾個原因:

信息不對稱:無知者無畏

能力低下的人往往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無法准確評估自己的能力水平。他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因此容易對自己的能力産生過高的估計。

自我認知偏差:高估自己的能力

人們往往傾向于記住自己的成功經曆,而忽略失敗經曆。這會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産生過于樂觀的評價。

缺乏反饋機制:無法客觀評價自己

能力低下的人往往缺乏來自他人的客觀評價。他們周圍的人可能出于禮貌或其他原因,不願意指出他們的缺點。這會導致他們無法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水平。

而因此産生的危害就是,越傻X的人越不覺得自己傻X,然後一直自信下去。

反過來說,只要不給其他人造成困擾,傻X並快樂的活著也挺好的...

所以,正確對待傻X的方式是應該繼續鼓勵他:你是對的,老鐵沒毛病。

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的選題其實是抄襲,呃,不是,參考了果殼公衆號的題目:

“爲什麽越是傻X的人,越有一股謎之自信!?”

發現該題目一年之間使用了2次,必有原因,就是足夠吸引人。

更有意思的是,裏面有個AI總結,“在讀一篇告訴你傻X爲何如此傻X的文章時,所有人都在拿它比照身邊的傻X,沒有一個人想過要代入自己。”

這是不是也是你看文章的心理呢,至少我是這樣...

當然,“達克效應”並不是果殼上看到的,在偶然學習中了解到的。

越學習,就會發現越多的專業術語,心理學概念什麽的。

而且自我感覺,知道一個新名詞和不知道沒什麽區別,除了裝X。

但還是可以用來自省,比如如何避免成爲一個謎之自信的傻X?

答案只有一個:保持學習,不斷進步。

共勉。

0 阅读:0

王三楂

簡介:以行踐言,以踐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