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先祖,不忘來路

焦觸談時尚 2024-04-10 05:16:38

我們家有條家規:每年清明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工作多忙,一定要帶上小孩,回鄉祭祖。

一個大家庭整整齊齊,帶著供品香燭到墳前,清理雜草,燒紙祭拜。

祭祖之時,全家人肅然默立,我的父親會將早已寫好的祭詞朗聲誦讀。

他那一刻,天地和時間同時靜止,小孩子們也自覺莊重起來。

每當這時,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爺爺的身影。

在上墳時,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絮叨家族的陳年往事。

諸如祖輩們時如何搬來這個山村,如何筚路藍縷辛苦創業,如何開枝散葉,壯大家庭。

“人這一輩子啊,只有站在這裏,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兒時不懂爺爺說這句話時的肅穆和蒼涼,及至懂時早已是漂泊異鄉的中年遊子。

看著此刻伫立在墳前白發蒼蒼的父親,稚氣未脫的孩子們,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生命是一種輪回,血脈來自根系的傳承。

一個家族再枝繁葉茂,紮向大地的根,卻只有一處。

生者尋根,逝者歸根。

清明祭祖,是在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因爲走得太遠,忘了自己的根在何處。

把先人的恩澤謹記于心,懂得知恩感恩,一個家族才能枝繁葉茂,長盛不衰。

朱子家訓講: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這裏的“遠”是時間的久遠。

子孫者不可認爲自己並未見過祖先,對祖先沒有印象,而可不追念。

這裏的“遠”也是路途之遙遠。

作爲後代的子孫,無論出門多遠,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都要紀念自己的祖先。

百善孝爲先。“孝”字上老下小,由老到小,這是血脈的延續,基因的傳承。

馮友蘭先生說:行祭禮並不是因爲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

清明節,我們要憑吊的,是一份濃稠的相思;要表達的,是一份深深的感恩。

今日清明,讓我們心懷感恩,緬懷先人,讓溫暖的家風代代相傳,讓宗族的血脈綿延絕。

0 阅读:9

焦觸談時尚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