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廉頗,一生到底有多傳奇?晚年爲何客死他鄉?

史太郞 2024-04-26 21:51:09

典故: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出處:《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記載,這個典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于諸侯,戰其位,敗燕國,欲秦軍,憑一己之力扛起趙國,延續30余年,與白起、李牧、王翦並稱爲戰國四大名將。從公元前327年出生,至公元前243年因仇人郭開的低毀,不再被趙國所用,卒于壽春爲止,廉頗共在世84年,卻整整爲趙國奮戰了50余年。本文將著重剖析老將廉頗的精彩一生。

在存世文獻中,包括司馬遷在內的史學家似乎都無意介紹廉頗前半生的經曆。公元前283年,廉頗第一次出現在史籍之上,帶領趙軍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威震諸侯。因此戰役功勞過大,官職封爲上卿。同年,趙國得到和氏璧,秦國提出願意以十五個城池來換。趙國宦官缪賢的門客蔺相如以大智大勇完璧歸趙,嶄露頭角。公元前282年,秦國伐趙,蔺相如陪同趙王在渑池會盟,與秦國言和,不僅挽回了趙國的聲譽,還讓趙王平安歸來。這次會見讓趙王對蔺相如大爲賞識,也被封爲了上卿,而且官位排在廉頗之上。廉頗因此處處與蔺相如爲敵,蔺相如以大局爲重,處處忍讓,最終讓廉頗感到羞愧,負荊請罪。從此,趙國將相成爲生死之交。

從公元前279年開始,廉頗先後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攻伐魏國,攻陷防陵,之後又大敗秦軍,將相和的趙國就如同開了挂。可是好景不長,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繼位。這時,秦國采取了應侯範雎“遠郊近攻”的謀略,一邊跟齊國、楚國交好,一邊攻打臨近的小國,逐步擴張自己的勢力。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地上黨郡(郡治壺關,今山西長治東南),韓國守軍孤立無援,太守馮亭便將上黨獻給了趙國。秦趙兩國圍繞著上黨地區爆發了激烈的爭奪戰。

此時,趙國名將趙奢已死,蔺相如又病重,僅剩廉頗苦苦支撐。于是,趙孝成王命廉頗統帥趙軍阻擊秦軍,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廉頗采取築壘固守,疲憊敵軍的作戰方針。使秦軍求戰不得,最終銳氣漸失,廉頗這一守就守了三年。公元前260年,秦軍見趙國固守不戰,便派間諜散布廉頗投降的謠言,並揚言秦國最懼怕的並不是廉頗,而是趙奢之子趙括。趙孝成王果然中計,命趙括頂替了廉頗的職位。趙括剛一入職,果然不負所望,立即變更了廉頗的作戰方針,率軍出擊。結果秦軍暗中更換了白起爲統帥,誘敵深入,進而分割包圍,最終切斷了趙軍的糧道,射殺趙括,坑殺趙軍40余萬。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公元前259年前後,秦軍再次集結重兵,包圍邯鄲城長達一年之久,但是卻死活破不了廉頗的防禦,最終幾近滅亡的趙國,與楚、魏兩國援軍,合力將秦國擊退,解除了邯鄲之圍。八年後,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同趙國交好,誰知這個栗腹看到趙國精銳盡失,便向燕王建議乘趙國遺孤還未長大之際,借機攻打趙國,這個燕王喜還真就同意了。于是,燕國出動戰車兩千輛兵分兩路,栗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則率軍對代地發起了進攻。廉頗再次擔當起了拯救趙國的重任,領兵反擊,在鄗城大敗燕軍,殺死了栗腹,之後又俘虜了卿秦,順勢包圍了燕國都城,迫使燕王喜割讓五個城池求和。是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經此一戰後,孝成王把尉文一地封給了廉頗,賜號“信平君”,並授官假相國。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令廉頗沒想到的是,這個趙悼襄王剛一上任,就卸磨殺驢,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在外領兵的廉頗,老將廉頗哪裏能忍得下這口氣,出兵打跑了樂乘之後,投奔了魏國。沒有了廉頗的趙國很快就被秦國打得暈頭轉向,趙悼襄王這才想起了廉頗的好,于是趕緊派使者去魏國請廉頗出山。可廉頗的仇人郭開卻擔心廉頗再次得勢,暗中賄賂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悼襄王認爲廉頗老了,就沒再任用他,廉頗也就沒再得到爲國報效的機會,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到楚國。廉頗擔任楚將後,卻沒有建立什麽功勞。他說:“我思用趙人。”但未能被自己的祖國重新啓用,致使廉頗抑郁不樂,最終在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逝世。廉頗死後不久,趙國便被秦國所滅。

喜歡的小夥伴請點擊加關注,在評論區留下你喜歡的曆史人物,我們下期見。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