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狠砸17000億,揚言碾壓中國打造世界第一橋,結果弄巧成拙?

西愛說地理 2024-05-11 19:53:00

印度斥巨資,花費1700億修建跨海大橋,並揚言將碾壓中國港珠澳大橋,從此走上經濟發展快車道,結果就在印度當局歡呼雀躍,已經開始暢享大國夢時,卻被現實無情打臉,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印度斥資修建世界級跨海大橋

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地處印度西海岸中心位置,面積約爲4312平方公裏,人口超兩千萬,是印度境內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該城市地理位置優越,西側面向阿拉伯海,在波斯灣進出印度洋的必經之路上,是印度境內重要交通樞紐,以及最大海港,被譽爲印度“西部門戶”,同時這裏聚集著印度大量頂級富豪,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

但隨著孟買人口的不斷湧入,城市發展空間已經達到極限,爲緩解孟買的人地矛盾和資源不足等原因,印度在孟買東側專門設立開發了衛星城-新孟買,該城市總面積約343平方公裏,是孟買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無論是孟買還是新孟買,交通問題始終非常突出,加上兩市之間還間隔著一條長長的海灣,更削弱了地區聯動性,兩地民衆要想聯系,要麽選擇從北側陸上繞行,要麽就只能輪渡,兩市通勤時間大大增加,大把時間幾乎都浪費在了往返路程上,導致新孟買完全沒有辦法發揮衛星城的作用,反而給孟買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負擔。

爲改善兩地交通,印度下定決心建設一條連接兩市的跨海大橋,並將其稱之爲阿塔塞圖跨海大橋。該大橋全長21.8公裏,其中跨海部分長度達到16.5公裏,兩端陸上則只建了5.3公裏,于2016年開始動工,建設工期整整 8年,這座大橋終于在今年1月12日正式竣工。

據悉,爲建設這座大橋,印度可謂是煞費苦心,且與印度以往的豆腐渣工程不同,印度方面考慮到孟買地區處于喜馬拉雅地震帶,地震頻繁,且又因處于海岸線附近,時不時還要伴隨海嘯、暴雨等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在此情況下,印度要想建設跨海大橋,就必須確保大橋能夠堅如磐石,更何況,在建設初期,印度就雄心壯志,揚言這座大橋一旦建成,中國的港珠澳大橋也要黯然失色,因此,在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預算也越來越高,據悉,爲建設這座跨海大橋,投資金額高達1700億,比初期預算高出數倍,爲了追求“極致”的安全性,橋體采用了進口的橋梁鋼板,可抵禦6.5級地震,僅是大橋使用的纜索,就足夠繞地球兩圈,消耗的鋼材幾乎能夠建造至少6座自由女神像,爲了避免夜間以及大霧天氣,影響行車的視覺判斷,印度還專門在大橋上安裝了數百個霧氣探測儀器以及熱感相機,以免引發交通事故。

大橋建成後,可大大縮短孟買與新孟買之間的通行距離,通行時間能夠從原來的2小時至少縮短至15到20分鍾。

根據印度規劃,這座大橋可帶動印度孟買與南部以及東部的經濟聯動性,在緩解孟買資源以及空間壓力,助力其突破發展瓶頸的同時,孟買還可向周邊地區不斷注入新活力,從而發揮孟買第一大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更高效的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這就類似于我國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各大城市群的發展模式,但前提條件是,城市之間需要發達的交通做連接,未來,印度還計劃以這座大橋爲支點,連接孟買至浦那之間的快速通道,浦那位于孟買東南140公裏處,地處德幹高原西側,穆拉河與穆塔河交彙地帶,面積約450.69 平方公裏,該市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第二大市,是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經濟、文化以及交通中心,輕重工業在印度都具有一定地位,冶金、制藥、汽車、紡織、化工等領域發展十分迅速,同時也是印度重要的學術研究中心,有著“東方牛津”之稱。

如果孟買能夠借阿塔塞圖大橋與浦那緊密相連,屆時,印度整個西部沿海和內陸地區都將連成一片 ,工業、服務、金融等多領域,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且大橋成功建成後,也將成爲印度基建領域的新標志,從而助力印度基建真正走向國際。

因此這座大橋被印度寄予厚望,在竣工當天,印度總理親自前來參加落成儀式,印度國內歡呼聲一片,然而剛通行沒多久,印度便迎來了當頭一棒。

阿塔塞圖大橋現狀

印度本就是一個基建水平不高的國家,爲了建設阿塔塞圖大橋可以說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僅憑一座大橋,並沒有辦法徹底扭轉印度國內交通條件落後的現狀。目前,印度國內主要通行工具仍是摩托車、三輪車,甚至還有牛車等畜力車。

但阿塔塞圖大橋建成後,爲了確保通行安全,以及橋梁的使用壽命,印度竟明令禁止摩托車、畜力車、以及三輪車等車輛通行,另外,小型轎車、貨車、客車等車輛則要求通行速度保持在每小時100公裏,上下橋之間的速度則規定在40公裏每小時。

且爲了盡快回本,印度還提高了通行費,單次過橋費就高達250盧比,往返就是雙倍,要知道,印度GDP雖然已經趕超英國,成爲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人均GDP並不高,只有2500美元,只能達到我國2007年左右的水平,如此高昂的通行費,一般印度民衆根本吃不消,更何況騎摩托車、三輪車等車輛的印度人連過橋的資格都沒有,僅這兩點基本已經否定了印度大部分出行人員,這與印度的交通情況完全不匹配。

據悉,印度原本推測大橋日通行量將達到7萬車次,2032年預計將達到13.3萬輛,但在大橋通行當天,12小時內,卻只通過了8000輛車,與預期相差甚遠,如今這座大橋雖然已經成功建成通車,但沒想到最後卻弄巧成拙。由此也能夠反映出,印度發展的本質,以及公共服務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如果不從民生角度出發,只是一味地追求面子工程,到頭來也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1 阅读:242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6:34

    別說人一條跨海大橋不能走摩托和三輪車,我們一條城市主幹道、包括城市內部也很多都禁了

西愛說地理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