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曝光棱鏡計劃,揭露美國可怕秘密,多國爲他不惜對抗美國

WarOH虎哥 2024-04-17 20:58:11

2024年3月末,英國久違地傳來著名黑客阿桑奇的消息:在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後,英國倫敦法院決定給阿桑奇一個機會,允許他就引渡美國的判決提出上訴。

此舉是直接救了阿桑奇的命,誰都知道,他一旦前往美國,必然九死一生。

要知道,阿桑奇的“維基解密”讓美國恨得牙癢癢,而在被美國通緝後,阿桑奇在厄瓜多爾駐英大使館蝸居7年,活動範圍就是一個小房子,裏面還有攝像頭。

7年宅男生活,把阿桑奇從一個翩翩帥哥“憋”成老大爺,美國政府心裏很痛快。

但還有另一個人,同樣爆破了美國情報安全體系,現在卻生活滋潤,讓美國鞭長莫及,他就是斯諾登。

10年前,美國中情局前雇員斯諾登曝光了美國的全球監聽計劃——棱鏡計劃,以一人之力掀起滔天巨浪,被迫讓美國發出全球通緝令。

在叛變之前,斯諾登可謂是根正苗紅的美國軍三代,祖輩都爲美國政府服務,他本人甚至參軍想去打伊拉克戰爭。

但在後來接觸情報工作後,斯諾登自稱自己的“美國信仰”,即平等、開放、民主等觀念接受了巨大的沖擊。

在得知美國正在監控本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互聯網後,他選擇了曝光這一醜聞。

隨後,斯諾登逃到香港,最終輾轉逃亡俄羅斯,被俄羅斯庇護了10年。

2022年,斯諾登成爲俄羅斯公民,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因爲斯諾登的案例,外國網友都可惜阿桑奇沒跑到俄羅斯,不然不至于如此遭罪。

那麽,斯諾登其人背後有何故事?他曝光的“棱鏡計劃”對美國打擊有多大?斯諾登逃亡俄羅斯後,生活又如何呢?

【一】最正統的美國人,幹最出格的事

在2013年斯諾登叛逃時,有不負責任的媒體說:“斯諾登是俄羅斯間諜,被發現後才逃回俄羅斯去。”

這些消息今天看很雷人,但當年國內的信息比較閉塞,且美國對斯諾登一案釋放了很多煙霧彈,才有各種怪論滿天飛。

愛德華.斯諾登,一個純正的、東部英格蘭裔美國人,1983年出生在美國北卡州。

他的家庭是典型的美國東部白人中産,外公愛德華.巴雷特長期在美國海岸警備隊服役,曾官至少將。他的父母也都是公職人員,父親朗尼也在海岸警備隊工作,母親則是法院員工。

斯諾登家後來生活在馬裏蘭州的傳統白人社區,親朋好友大都供職于政府部門。這種抱團式的公務體系,也算是美國的一大特色,起碼能省去一大部分政審的成本。

斯諾登成長的時代,正好是世紀末的網絡時代初期,所以一直對計算機技術情有獨鍾,他在高中時期自學計算機,這一點和另一位“情報恐怖分子”阿桑奇如出一轍。

因爲沉迷計算機編程和遊戲,斯諾登的成績很差,沒法讀高中。後來他在社區學院修到了高中學曆,但斯諾登最後沒有去上大學。

當時是21世紀初,斯諾登自學計算機技術,考了證書。他想靠證書找份體面工作,但因爲學曆問題,他一直賦閑在家。

因爲這段經曆,美國政府後來攻擊斯諾登,說他自閉、抑郁,長期對美國社會不滿,對學曆、關系這些社會門檻口誅筆伐,是個“憤青”。

2004年,斯諾登加入美國陸軍進行軍訓,他本人說在三個月後因受傷退出軍隊。但美國政府的檔案顯示他身體有問題,無法完成訓練,所以被退兵。

回家後的斯諾登消沉不已,次年在馬裏蘭大學當了保安。

2006年,斯諾登終于憑借計算機技術,以及家族、親朋的推薦,進入美國國安局工作,負責網絡信息安全。

這份工作含金量十足,因爲斯諾登的同事都是高學曆、大公司、底子幹淨的高材生,在美國屬于精英階層。

這一時期,斯諾登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他曾在網上炫耀自己的高收入,並找了個漂亮的鋼管舞女郎當女友。

之後幾年,斯諾登被派往全球各地工作,負責美國政府的網絡安全建設,這一時期他接觸了很多政府秘密項目,三觀受到沖擊。

【二】棱鏡計劃:美國玩起文字遊戲

2010年後,正是移動互聯網鋪開之時,全球網民數量指數級增加,美國政府和軍方認爲,新的信息安全挑戰將會空前強大。

在歐洲、東亞、太平洋等地,凡是有美軍的地方,美國國安局都在強調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作爲國安局的一員,斯諾登在歐洲和亞洲多個地方工作,並在2010年成爲美國軍方聘用的網絡安全高級講師。

斯諾登能得到這個工作,也是陰差陽錯。

原來,他在2009年因爲哮喘而丟掉工作,回到美國養病後改投戴爾公司。戴爾公司看斯諾登有國安局經驗,索性派他去當國安局的外包網絡項目工作人員。

所以,斯諾登只是換了個身份,還是在給國安局搞網絡安全。

2011年,他臨時在日本給軍方講課獲得好評,內容其實在現在看來很簡單,就是關于虛假郵件、網絡病毒、木馬軟件之類的信息。

但軍方的大佬們感覺受益良多,此後斯諾登就被特聘爲講師到處講課。

當時,美國國安局內部正在秘密進行一個巨大的網絡監聽項目,內部代號“星風計劃”。

該計劃有悠久的曆史,最早是2001年911襲擊事件後,小布什政府通過的“恐怖襲擊監控系統”,通過監聽電子郵件、電話,來尋找恐怖分子。

“星風計劃”的性質,其實無限接近于蘇聯當年的對內通信監控,美國政府內部爭議很大。甚至有對此不滿的人,在2005年對外曝光了“星風計劃”,引起媒體批評。

但在巨大的安全壓力下,國會還是通過《保護美國法案》推進了“星風計劃”的進行。

到了2010年後,“星風計劃”下屬的核子項目、棱鏡項目都已經頗具雛形,每天監控全美,以及美國海外盟友、海外敵人內部的無數電話和郵件,所有可疑信息都被服務器儲存。

對外,美國政府稱該項目已經被放棄,對公民的無差別監視是違背美國宗旨的,不被美國價值觀接受。

背地裏,“星風計劃”的“棱鏡”項目每天監視的電話、短信、郵件以億計,大量數據儲存在政府建造的超級服務器中,連低等級的安全員都隨時可以查看。

按照美國的個人隱私法案,任何人或者組織查閱個人私密信息,都必須有法院的許可,否則就是犯罪。

而“棱鏡”中的數據采集則玩了個文字遊戲:美國政府說他們第一階段只“下載”信息,不主動查閱,所以不算犯法。

等到他們發現有人具備恐怖主義特征,或者有人危害美國安全,國安局會向法院申請查看他的資料,然後再“查看”,這就完全合法了。

但是,程序上合法,就真的合法嗎?美國國安局能自己監督自己嗎?

斯諾登後來證明,這所謂的合法程序都是假的。

當時,斯諾登自己寫了一個程序,在美國國安局和聯邦情報局之間遊蕩,偷偷查閱機密信息,他發現數據庫裏的公民隱私完全不設防,內部隨便查閱。

斯諾登高超的網絡技術,讓他沒有被國安局其他安全人員發現,所以2013年,在得到了足夠多的情報後,斯諾登決定辭職,他要向全美國、全世界公布美國政府的罪行。

2013年4月,斯諾登化名“第四公民”,向一些記者和獨立媒體人發送郵件,曝光“棱鏡”項目。

5月,斯諾登帶著幾台筆記本電腦前往中國香港,他開始整理文件發給《衛報》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隨後美國立刻發現了斯諾登的叛逃,向他供職的“博思艾倫公司”問責。

6月初,英國《衛報》報道了斯諾登的爆料——全世界主要的網絡巨頭,都把信息共享給美國國安局,甚至海外的國際政要們也在被美國監聽。

《衛報》隨後公開了斯諾登的一段采訪,斯諾登講述了美國政府對普通人私密信息的監控,世界各國媒體爭相轉發這一新聞,將其稱爲“棱鏡門”。

【三】撿回一條命,斯諾登已經知足

2013年夏天,整個美國都爲斯諾登而沸騰,他爆料的消息引爆輿論和股市——美國主流網絡公司,如谷歌、臉書、雅虎,甚至蘋果公司,都和美國國安局有合作。

北約國家的政要基本都被美國監聽,其他諸如印度、巴西這些大國,以及伊朗、委內瑞拉這些反美國家,其互聯網系統都曾被美國國安局監視過。

各界的問責、懷疑此起彼伏,歐洲亞洲各國開始清理自己的網絡系統,美方多年布局毀于一旦,美國政府焦頭爛額。

斯諾登當時躲在香港地區,接受了香港特區政府的保護,美國第一時間給香港特區發出照會,要求特區政府不許讓斯諾登出境。

不久後,美國以間諜罪、侵占政府財物罪起訴了斯諾登。在2013年6月中旬,斯諾登無奈之下,一口氣給全球20多個國家發出求救信號,希望政治庇護,但無人回應。

6月15日,美國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引渡斯諾登,同一時間,斯諾登聯系到了阿桑奇,得到了阿桑奇和厄瓜多爾政府的避難邀請。

很快,斯諾登買了機票,准備轉道莫斯科,再轉道南美洲。但美國特工已經來到了香港地區,他們需要控制斯諾登,拿回他筆記本電腦裏的東西。

後來,關于斯諾登擺脫CIA特工的故事,在網上衆說紛纭,有中國幫助說、有俄羅斯幫助說、還有阿桑奇幫助說。

對此,各種說法都有一定的證據,港台地區流行中國幫助說,美國流行俄羅斯幫助說,但根據斯諾登的說法,是阿桑奇和“維基解密”的工作人員幫他安排了離開的行程。

當時,香港特區政府也願意看到這一情況,因爲斯諾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美國在積極要人,特區政府壓力很大。

後來斯諾登離開啓德機場,在莫斯科普希金機場逗留,准備前往南美。

然而,因爲俄羅斯受到美國的壓力,拒絕斯諾登入境,斯諾登有被引渡的危險。恰好南美國家玻利維亞表示願意庇護斯諾登,這還是阿桑奇和厄瓜多爾政府出了力。

恰好當時,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訪問了莫斯科,可在回程時,莫拉萊斯的飛機居然被扣在奧地利,接受了當地警方的調查。

美國人以爲斯諾登在莫拉萊斯的飛機上,沒想到飛機上只有玻利維亞訪問團。

莫拉萊斯非常憤怒,怒斥西方不尊重玻利維亞,同時各國也震驚于美國的行爲——爲了斯諾登不惜破壞國際外交原則,截停外國領袖的專機。

在美國曆史上,能值得美國這樣做的人沒有幾個。幸虧斯諾登聽從了阿桑奇的建議,沒有上拉莫萊斯的飛機,但此時他已經無路可走。

可對此刻的斯諾登來說,一旦離開俄羅斯,斯諾登無論用什麽交通工具都會被攔截,所以他只能在莫斯科機場逗留。

此時,全球都在盯著俄羅斯,盯著普京。

2013年8月1日,考慮再三後,俄羅斯政府決定給予斯諾登爲期一年的避難許可證,斯諾登得以離開莫斯科普希金機場,在俄羅斯安全部門的保衛下住在一棟別墅裏。

俄羅斯突然決定給斯諾登庇護,美國聲稱是爲了獲得斯諾登手上的情報,斯諾登自稱自己掌握的情報比曝光的更多,而俄羅斯哪怕背負道德壓力,也要吃下這口肥肉。

況且,斯諾登的逃亡已經引起全球的同情,在美國,支持斯諾登的遊行席卷各地,網絡上也把斯諾登視爲“自由主義英雄”。

俄羅斯民衆支持普京留下斯諾登,普京也是借坡下驢。

斯諾登在俄羅斯定居後,他的父親于年末來俄羅斯看望他,父親朗尼高調支持兒子的行爲,稱其爲英雄。

次年,斯諾登女友米爾斯前往俄羅斯和斯諾登會和,此後兩人長期生活,生兒育女。

在後來,斯諾登的避難證書兩次延期,直到2022年,普京接納他成爲俄羅斯公民,斯諾登表示自己終于“徹底安全”。

斯諾登手上到底還有什麽情報,現在外界無從得知,但能確定的一點是——這份情報值得俄羅斯人對他的長期保護,也值得美國長期監視。

2024年,美國記者和主持人卡爾森在莫斯科見到了斯諾登,他稱自己是私下前去會面,無人知道消息。但這次會面還是被美國間諜得知,兩人會面的新聞很快傳到了美國。

美國政府至今盯著斯諾登,足見對其的重視。美國內部也有一個群體主張赦免斯諾登,因爲他的所作所爲是出于保護公民隱私的目的,算是爲正義而付出。

但站在美國政府的角度,斯諾登絕不可原諒,否則以後的美國情報部門就沒法存在了。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互聯網思想的21世紀新曆險——被斯諾登改變的曆史和被曆史改變的斯諾登》,方興東

2.《"斯諾登事件"與美國網絡安全政策的調整》,李恒陽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