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特朗普和拜登二次角逐,八旬老者的對決,究竟多激烈?

WarOH虎哥 2024-04-14 23:33:28

2024年,全球的第一關鍵詞就是“大選”。

今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要競爭自己第5個任期,印度總理莫迪要追求自己第3個任期,歐盟議會要換屆,而最吸引人們眼球的必然是美國大選——特朗普和拜登這對老對手再次相逢。

特朗普78歲,而拜登已經82歲,兩人加起來160歲,這是放在全球都極爲罕見的政治選戰。

曾幾何時,美國政壇主打年輕力量,四五十歲的政客是中堅力量。

冷戰時,美國人就經常嘲諷東方集團是老人政治,蘇聯的政治局是“養老院”。

時過境遷,俄羅斯高層變得年輕,美國的總統大選成爲“老人拳擊賽”,讓人不得不感歎造化弄人。

其實,美國民主黨已經多次限制特朗普回歸政壇,在前兩年動用各種資源,讓特朗普四次被起訴,但他們依然擋不住“MAGA”大軍卷土重來。

而特朗普一旦登場,拜登就不得不迎戰。

對于特朗普來說,他之于美國就宛如現實版的“奇迹”。

2016年,特朗普打敗如日中天的希拉裏,就被當時政壇譽爲奇迹。這位地産富豪、真人秀明星在美國家喻戶曉,他口無遮攔、舉止張揚,很難讓人跟政治聯想到一起。

不過人的命運,總是和時代緊密相連。共和黨在布什時代結束後青黃不接,特朗普靠網絡宣傳和激進主張贏得白人選民,共和黨也不得不接受。

雖然特朗普任期內爭議不斷,但人氣較高,要不是疫情襲來使得美國經濟問題嚴峻,特朗普可能不會輸掉2020大選。

相比之下,現在以拜登執政的評價來看,這次民主黨連任的可能性反倒不大。

美國大批共和黨州,已經團結起來反對拜登,因低迷的經濟和嚴重非法移民問題,底層人民也覺得看錯了民主黨。

2024年大選,可能不會和2020年大選那樣膠著,特朗普目前的民調領先,下半年的大選很有希望。

那麽在2020年,拜登是怎麽“力壓”特朗普的?特朗普下台後,民主黨爲何要報複他?今年大選,真是特朗普穩贏嗎?

【一】下克上的奇迹,無法彌補能力的不足

2016年特朗普上台,美國政壇大受震動。

百年以來,美國政客必須從州甚至郡幹起,一步一步走到華盛頓,先靠政績征服黨內,再征服人民。除了美國早期草台班子時代以外,毫無經驗的政治素人絕無可能當上總統。

當年特朗普的獲勝,卻是典型的“野路子”,用網絡宣傳爭取到了年輕人支持,抓住美國人對移民問題、治安問題的不滿,打垮了前第一夫人希拉裏,這是一次政治的“下克上”。

2016年,美國民主黨在大選裏早早接受了失敗,連共和黨內部對特朗普不滿的政客,也在結果出來後心服口服。

這次大選曾成爲美國不少大學研究的社會學課題,但沒等結果出來,特朗普總統就制造了更多的“課題”。

在共和黨回歸之前,奧巴馬的民主黨政府一直兢兢業業,維持美國的全球化、負責任大國形象。

特朗普反其道行之,一上來就宣布美國負擔太重、麻煩太多,要退出一些國際組織。

話音剛落,美國就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協議、伊朗核協議、中導條約、巴黎氣候協定等一系列組織。

美國政界、學界都驚呼“他瘋了”,殊不知這些行爲獲得了大量美國底層的支持。

特朗普獲得支持,不是因爲美國人支持退出國際組織,在反智主義橫行的美國,大部分底層根本不了解這些組織對美國意味著什麽。

他們支持特朗普,是因爲國家的經濟好轉了。

當時,特朗普玩了一手矛盾轉移,在海外“退團”的同時,他通過了一系列減稅、放松監管的政策,讓美國經濟逐年向好。

隨著美國的就業率提升到曆史最高,連支持民主黨的非法移民們,都表示現在賺錢比奧巴馬時代方便。

眼見自己的支持率穩定,特朗普得以大踏步推廣自己的激進外交政策,于是美國要求重新商議一系列貿易條約,不惜和中國開始貿易戰,也要保護所謂的“公平原則”。

有趣的是,特朗普對美國的小弟們也不太友好。當時美國要求日韓和歐洲增加軍費,爲美國駐軍買單。特朗普還叫停了一系列海外戰爭,削減、召回多國駐軍,一切都爲了省下軍費。

此舉既讓國會開心,又能增加武器科研經費。

到特朗普執政中期,美國一切都很平穩,他限制非法移民的政策獲得中部白人的鼎力支持,“MAGA”運動越來越強大,揚名世界。

可惜就在一切向好發展時,2019年末,新冠疫情殺來了。

這是場極爲罕見的全球傳染疫情,所有國家都在經受考驗,而特朗普的內閣則表現很差。

疫情襲來後,美國政府決定躺平,以爲能熬過去。沒想到疫情在底層社會中産生劇烈破壞,數百萬人重病纏身。

特朗普還在網上天天說“小流感”“注射消毒液”這些話,讓他的好感被敗光。

由于國際經濟不景氣,沒過多久,美國經濟應聲而落,股市暴跌、失業率上升、政府赤字增加、民間暴亂頻繁,這樣的特朗普,在2020年的失敗是板上釘釘的。

2020年大選失敗後,特朗普的支持者還鬧了一場占領國會山運動,但于事無補。

【二】“和華爾街的惡棍相比,政客們更肮髒”

2021年大選開票後,特朗普惜敗于拜登,美國人等待拜登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此時,疫情的影響已經變小,拜登手裏拿著一個良好開局,只要不出什麽意外,靠著經濟複蘇的東風,美國人也會支持拜登。

但拜登政府也有自己的問題,第一點就是總統本人的問題——拜登年紀太大了,年輕時候還得過腦瘤,後來一直被後遺症困擾。78歲高齡當總統,對他的身體是巨大的考驗。

後來在各種公開場合,甚至國家級典禮上,拜登的表現讓美國人難以接受。他反應遲鈍、傻笑、舉止異常、老摔跤,都讓美國人懷疑總統的狀態。

彼時,美國的內政外交也麻煩不斷,隨後的通貨膨脹、非法移民暴漲、俄烏戰爭爆發、中美關系緊張,導致美國民間、商界對政府的不滿與日俱增。

雖然民主黨控制了議會,讓拜登的政策得以推行,但他的支持率已經悄悄溜走。

漸漸地,特朗普看到了機會,他早早宣布爲2024年大選做准備,畢竟美國大量白人還在支持他。

在2022年後,特朗普就在美國巡回演講,抨擊拜登的政策,比如開放移民和支持俄烏戰爭,給美國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

民主黨爲了遏制特朗普,屢次揭特朗普的底,爭取將其送上法庭,在不講究政治清算的美國,這種行爲非常罕見。

2023年初,一位紐約曼哈頓檢察官就起訴了特朗普,她不知從哪翻出了特朗普的陳年舊事,說特朗普在2016年給兩位色情影星封口費,讓對方保守自己買春的秘密。

此事立刻登上頭條,特朗普的老對頭“CNN”添油加醋,大肆報道。好在桃色新聞對美國人的刺激性不強,特朗普的律師團隊把這事兒壓了下來。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6月,“海湖莊園”事件爆發,美國FBI居然無視前總統的保護法案,沖入特朗普的“海湖莊園”搜查。

事後,FBI找到了一批不應被他保留的國家機密文件,特朗普遭到幾十項法律指控,他的律師團爲此忙得團團轉。

8月,聯邦特別檢察官史密斯就2021年1月“占領國會山”事件起訴特朗普,追究他的組織責任,檢方給出的證據複雜而繁多,目的就是拖延時間,讓特朗普無法大選。

據說,美國檢方給的起訴書和材料超過1000萬頁A4紙,一個律師團光看材料就要看兩三年,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政治打擊。

同樣在8月,特朗普在佐治亞州被起訴,說他強迫州官員改變2021大選結果,想選舉舞弊。

短短半年,民主黨政府針對特朗普發起四次調查,還有幾個關于特朗普財産、稅務的民間訴訟。10月2日,他本人不得不去紐約曼哈頓法院出庭,澄清一次財産欺詐案。

這種種麻煩,擺明了就是民主黨要壓垮特朗普,起碼讓共和黨不敢用他。

但讓華盛頓政客們沒想到的是,這些打擊“用力過猛”,反而讓民衆同情起特朗普來,“MAGA”群體將特朗普打造爲“政治迫害受害者”,在網上贏得支持。

特朗普本人也在演講中自捧,說自己是被打壓的愛國者,還說“我甯願和華爾街的金融惡棍們打交道,也不想和那些民主黨政客來往”。

【三】“曲線救國”和“直線救國”的競爭

民主黨自己難道不知道,這事兒太過火嗎?連普通公民都覺得過分,華盛頓的政客們自然不會毫無察覺。

但過火也得做,因爲對于2024年大選,民主黨實在沒什麽好辦法,只能從遏制特朗普入手。

要知道,2023年後,因爲俄烏戰爭問題、非法移民問題、通貨膨脹問題,美國選民對拜登的評價已經落入低谷,拜登是美國在二戰後支持率掉落最厲害的總統。

加之,特朗普和拜登都會在2024年參選,兩人的政治主張南轅北轍,支持者也針鋒相對,美國曆史上很少有這麽分裂的大選。

如果簡單總結特朗普和拜登的差別,可以說拜登是“曲線救國”,而特朗普是“直線救國”。

拜登是“曲線救國”,因爲他做的事,比如接納非法移民補充勞動力,在中東和東歐繼續施加影響力,勒緊褲腰帶也要支持戰爭,都是美國在冷戰以來的傳統做法。

這些活動看起來吃力不討好,但深層次上,它保護了美國的國際地位,讓美國保持道德制高點,長期來看有利于美國的複蘇。

而特朗普可以總結爲“直線救國”,是因爲他的主張簡單直接。

特朗普是商人,一個成功的商人,逐利是他的本能,他認爲美國的一切問題都能用“開源節流”四個字來概括。

作爲資本主義國家,賺錢是第一要務,美國自從裏根時代開始變身金融帝國,印刷美元讓全球買單,用美軍保護美元價值,這一套玩了幾十年,現在玩不轉了。

所以在特朗普這種商人眼中,與其打腫臉充胖子,不如直接躺平,回到早年間保守主義的狀態,縮小全球支出,努力發展自身實力。

特朗普在位時,美國打算把分出去的産業重建起來,把軍費減少,把特權收回,努力搞經濟,就是開源節流的做法。

同時,對內還要重振核心群體“白人基督徒”的信心,讓人民重新熱愛美國,提高生育率,讓下一代人建設美國。

特朗普的這套玩法乍一看很合理,也符合大部分人的邏輯,但政治哪有這麽簡單?

美國這艘巨輪,別說轉向,連放慢速度都是個大難題。

而特朗普爲人雷厲風行,上台四年搞了很多激進措施,搞得內政外交都怨聲載道,精英群體們不買他的賬。如果他再有下個任期,美國上下層的分裂會更嚴重。

實際上,拜登和特朗普看似針尖對麥芒,其實本質相同,都要讓美國恢複元氣,重新領導世界。唯有這樣,美國資本才能收割全球,美國精英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但在2024年初,德州主動挑頭封鎖邊境,幾十個“共和州”跟進,各州的國民衛隊和中央特警對峙,美國內部的分裂俨然到了內戰級別。

德州事件,其實就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正面“戰爭”,其背後說到底還是兩位八旬老者——拜登和特朗普的對決。

而從2023年末到2024年初,兩大黨內選戰剛開始,特朗普的人氣就讓民主黨緊張。

很多地方的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高于拜登起碼3個點,評估機構也看好特朗普“卷土重來”。

對于民主黨來說,怎麽在2024年初給拜登造勢,是決定選戰的勝負手。可惜拜登手裏的牌太少,無法宣傳,而且他的健康問題實在堪憂。

眼下民主黨不可能換人,只能目送拜登走上舞台,那82歲的背影,的確有幾分悲壯。

好在,他的對手——特朗普,也已經兩鬓斑白了,拜登並不孤單。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搜查特朗普海湖莊園開啓新一輪"政治報複"?》,曹然

2.《"兩個美國"才是常態?——美國社會分裂的曆史脈絡》,歐樹軍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