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注解》之殷本紀4

均是天涯淪落人 2024-02-02 08:24:02

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白。《 史記注解》之殷本紀3

湯于是決定更改首歲的月份,改變了衣服的顔色,以白色爲尊貴,規定在白天舉行朝會。

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爲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爲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爲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後》。

湯逝世後,太子太丁還沒有即位便去世了,于是太丁的弟弟外丙,繼承了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這就是外丙帝;外丙帝做了三年首領後逝世了,外丙的弟弟中壬繼承了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這就是中壬帝。

中壬帝做了首領四年後逝世,伊尹于是輔助太丁的兒子太甲做了部落聯盟首領;太甲是成湯的嫡長孫,這就是太甲帝。

太甲帝在位的第一年,伊尹寫了《伊訓》、寫了《肆命》、寫了《徂後》。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

太甲做了部落聯盟首領三年,政策混亂,對待百姓十分苛刻,不遵守成湯制定的規定,品德敗壞,于是伊尹將他流放到了湯的葬地桐宮;三年內,伊尹接替太甲做部落聯盟的首領,以便接受諸侯的朝拜觐見。

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鹹歸殷,百姓以甯。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訓》三篇,褒帝太甲,稱太宗。

太甲帝被流放到桐宮三年,時常後悔自己過去的行爲並進行自我責備,他由此決定改正過去的缺點;于是伊尹將太甲帝迎接回來,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授于他。

太甲帝修正自己的品德,于是天下的諸侯都來朝拜他,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安穩的保證;伊尹于是誇贊他,作了《太甲訓》三篇來褒揚太甲帝的行爲,稱他爲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時,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太宗逝世後,他的兒子沃丁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沃丁帝在位的時候,伊尹去世了;大家將伊尹安葬在亳地,咎單于是將伊尹的事情記錄下來當作教誨後人的故事,因此作了《沃丁》。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爲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帝雍己立,是爲帝雍己。殷道衰,諸侯或不至。

沃丁逝世逝世後,他的弟弟太康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這就是太庚帝;太庚帝逝世後,他的兒子小甲做了部落聯盟首領;小甲帝逝世後,他的弟弟雍己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這就是雍己帝;這個時候殷部落的統治逐漸衰落,有的部落不再來朝拜。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爲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爲相。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一幕大拱。帝太戊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阙乎?帝其修德”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贊言于巫鹹。巫鹹治王家有成,作《鹹艾》,作《太戊》。帝太戊贊伊陟于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殷複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雍己帝逝世後,他的弟弟太戊繼承了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這就是太戊帝;太戊帝在位的時候,伊陟坐輔佐他的相國;亳地有預示吉凶的桑樹生長在朝廷的院子中,一天便成長爲參天大樹。

太戊帝感到害怕問伊陟其中的原因,伊陟說臣聽說怪異是無法戰勝正直的,您想一想自己的品德是鬥有缺陷?您應該修正自己的品德。

太戊帝聽從了伊陟的建議,預示吉凶的桑樹也就枯死了,伊陟向巫鹹誇贊這件事情;巫鹹管理太戊帝的家事很有成績,于是他就做了《鹹艾》、寫了《太戊》。

太戊帝在祖廟中稱贊伊陟,說應當提高他的地位,不應該只做一個臣子,伊陟進行了辭讓,作了《原命》;殷部落的統治于是開始複興,諸侯都來朝拜,于是大家都稱太戊爲中宗。

對于個人而言,很多時候只有經受過外界的大家,自己才能夠明白自身的錯誤然後加以改正,否則任由其肆意妄爲,最終就算想要改正也是有心無力的。對于企業而言,良好的品德是個人的形象也是自身最爲核心的競爭力,只有保持品德得到了保證,自身才能夠長久的發展下去,也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與支持,從而得到更大的發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