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大爺頓頓都吃牛肉,去醫院體檢,醫生好奇:平時咋吃的?

39奇妙的中醫 2024-05-10 19:00:16

口腹之欲,竟成健康最大隱患!

68歲的李伯,是個名副其實的“牛肉控”,他的餐桌上從來少不了牛肉。

然而,最近李伯卻遇到了麻煩。一天,他突然感到腹部隱隱作痛,起初以爲老毛病犯了,可疼痛卻越來越劇烈,他不得不去醫院檢查,卻沒想到,他確診了結直腸癌!

醫生仔細詢問李伯的飲食習慣,發現這竟是吃太多牛肉惹的禍。

一、諾貝爾獎得主:吃牛肉會致癌,有道理嗎?

爲什麽會有吃牛肉致癌的說法?這要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說起。

2014年,高雄醫學大學組織了一次聚焦傳染病與癌症的國際研討會。

會上,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著名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解:在牛肉消費較高的地區,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較高。

楚爾·豪森推斷,牛肉中可能含有一種或多種病毒,會對人類有致癌威脅,且其能在一定高溫下存活,即使是五分熟牛肉的溫度,也不足以殺死它們。

不過,該研究針對的是沒煮熟的牛肉,並不代表煮熟的牛肉也不能吃。所以,我們在吃牛肉時,應注意烹饪方法,將牛肉徹底煮熟後再吃,降低潛在風險。

此外,在2021年3月,楚爾·豪森教授與De Villiers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題爲“Analysis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lesions of the colon for BMMF Rep antigen expression and CD68 macrophage interactions”的研究論文。

其中,他們在牛肉和牛奶中發現了一種名爲BMMF的新型病原體,其具有已知病毒的特征,在結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周圍細胞中也被識別到。

楚爾·豪森教授的研究團隊解釋,BMMF可能通過觸發局部慢性炎症,升高活性氧(ROS)水平,繼而引發基因突變,促進癌症發生。對于早期檢測到存在BMMF的人,建議及時進行結直腸癌篩查。

二、牛肉還能放心吃嗎?

牛肉,和豬肉一樣,都歸屬于紅肉。

目前,紅肉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爲2A類致癌物。BMC Medicine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量攝入紅肉會産生一種抗體,讓患癌幾率上升。

不過,就目前而言,2A類致癌物只是對動物致癌性存在明確證據,但對人的致癌性證據仍不充分,換句話說,不能直接說吃牛肉就會致癌,但吃牛肉存在增加癌症的風險。

牛肉本身含有豐富的物質,如蛋白質、鐵、以及維生素B1、B2、A和D等,能夠爲人體補充各類營養。適量食用牛肉並注意烹饪方法,能夠降低患癌風險。

專家建議,每天攝入的紅肉控制在50~75克是比較合適的量。

總的來說,對于吃牛肉致癌的說法,大家不必過度緊張,只要在適度範圍內,牛肉依然是營養佳品。

三、 這3類肉才是“致癌大戶”,別再吃了

雖然,吃牛肉不會致癌,但不代表所有肉都沒有致癌風險,如果想保持健康,以下3類肉請盡快撤下飯桌。

1、加工肉

加工肉類産品,如熏制、腌制或添加防腐劑的肉,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産生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N-nitroso compounds, NOCs),長期吃對身體不利。

2、烤肉

高溫烹饪會改變肉類中的蛋白質,形成具有致癌性的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 HCAs)和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有研究表明,高溫烹饪後的紅肉,致癌物質含量顯著增加。

3、久凍的肉

放在冰箱很久的肉,會在氧化過程中産生不利健康的物質,反複解凍、冷凍也爲細菌和寄生蟲的生長提供了機會。長期吃凍肉易患胃癌,建議肉在購買後的3到7天內吃完。

四、如何健康吃肉?送你一份“科學吃肉指南“

肉類營養豐富,可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優質蛋白質,是維持能量的重要分子。那麽,究竟怎麽吃肉才能更健康呢?

1、控制攝入量

過多攝入肉類可能會導致肥胖、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生。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畜禽肉、魚蝦肉每天可以攝入40-75g,也可以根據個人身體情況來調整。

2、選擇瘦肉

吃瘦肉可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有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日常飲食多選擇雞胸肉、魚肉等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作爲日常蛋白質來源。

3、食用有機肉類

有機肉類不含激素、抗生素等化學物質殘留,更安全健康。購買時,可以從超市等正規渠道購入,並查看肉類的産品標簽,保證購入放心的有機肉。

參考資料:

[1]《諾獎得主揭示牛奶/牛肉間接致癌的原因:它們攜帶一種新型病原體》. 生物世界.2022-01-17

[2]《吃牛肉使人更強壯?牛肉致癌?到底能不能愉快地吃牛肉?》.果殼. 2021-02-28

[3]《牛肉吃多了會致癌嗎?一文解釋清楚》.腫瘤微頻道.2021-11-2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0 阅读:123

39奇妙的中醫

簡介:做新世代喜歡的、年輕化的中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