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發布以舊換新方案!

閩南網 2024-05-16 09:11:08

15日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

《關于印發武漢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

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具體內容如下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武漢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5月11日

武漢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

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爲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部署,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工作安排,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部署,堅持市場爲主、政府引導,全面推進、重點突破,鼓勵先進、淘汰落後,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下簡稱“兩新”),擴大有潛能的消費和有效益的投資,以更新換代有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

2024年,全市工業、農業、建築、市政、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85%、67%;報廢汽車回收量增長25%,二手車交易量增長15%,廢舊家電家具回收量增長10%。

到2027年,全市工業、農業、建築、市政、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40%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産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初步構建資源循環型産業體系和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工業重點行業設備更新行動

1.加快産業高端化發展。聚焦電子、汽車、鋼鐵、化工、機械等重點領域,全面摸排設備更新需求,制定“一業一策”設備更新方案,有序推進技術改造和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生産設備更新換代。2024年,組織實施700個工業設備更新項目,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比重超過46%。力爭到2027年,累計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設備更新項目3000個以上,全市工業技改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比重超過50%。(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長江新區、風景區管委會,下同〉)

2.加快産業綠色化轉型。深入實施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聚焦鋼鐵、化工、能源等重點領域,嚴格落實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准和設備淘汰目錄要求,加快淘汰更新能耗排放不達標、安全風險隱患較大的老舊裝置。研究制訂分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方案,引導企業開展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改造。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力爭到2027年,累計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90家、省級綠色工廠120家。(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各區人民政府)

3.加快産業智能化改造。制定武漢“未來工廠”數字化産線、示範智能車間、標杆智能工廠、“數字領航”企業四級梯隊建設標准,引導企業對照標准開展自我評估。強化“未來工廠”梯隊建設政策支持,逐級對標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力爭到2027年,建成400家數字化生産線、80家智能示範車間、40家標杆智能工廠,爭創5家左右“數字領航”企業。(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二)實施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行動

1.加快建築領域設備更新。結合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持續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加快更新安全風險高的老舊住宅電梯;降低准入門檻,推行“一戶申請即啓動”工作機制。非行政機關或者企事業單位管理的非單一産權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按照規定給予補貼。推進以外牆保溫、門窗、供熱裝置等爲重點的存量建築節能改造。淘汰超過10年、高汙染、高能耗、老化磨損嚴重、技術落後的建築施工工程機械設備,鼓勵更新購置新能源、新技術工程機械設備和智能升降機、建築機器人等智能建造設備。2024年,更新和加裝電梯500台,改造節能建築面積200萬平方米以上。力爭到2027年,累計更新和加裝電梯3000台,改造節能建築面積500萬平方米以上。(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2.加快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優先對使用年限較長、運行環境存在安全隱患、不符合相關標准規範的城市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管道進行改造。加快對設施設備老化、運行存在安全隱患、運行能耗偏高或者不符合相關標准的汙水處理廠進行改造。對運行時間超過8年的城市公共區域和道路視頻圖像采集設備,由市區兩級公安機關制訂設備更新改造需求清單,市區財政部門落實經費保障,按照每年不低于1/3的比例推進前端設備智能化及後台交換機、服務器、存儲等配套軟硬件設備更新和城市安防系統智能化改造。2024年,完成100個老舊小區的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管道改造。力爭到2027年,基本完成老舊燃氣管網更新改造任務,更新供水設施400套,改造升級城鎮汙水處理廠13座、鄉鎮生活汙水處理廠19座,安裝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物聯傳感設備5萬套。(責任單位:市城管執法委、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水務局、市公安局,各區人民政府)

3.加快水利設施設備更新改造。圍繞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重點推進涵閘、泵站等水利工程設施設備更新改造。力爭到2027年,完成2處涵閘和8座泵站的建設或者更新改造。(牽頭單位:市水務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三)實施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更新行動

1.加快交通運輸設備更新。持續推進城市公交車、環衛作業車輛電動化替代,加快老舊新能源公交車和動力電池更新換代。加快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老舊營運柴油貨車。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舊船舶報廢更新。2024年,更新新能源環衛作業車輛2000輛。力爭到2027年,全市新能源公交車(除應急保障車輛外)占比達到90%以上,累計淘汰老舊燃油船舶25艘以上。(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市城管執法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2.加快老舊農業機械更新。落實上級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支持糧油、蔬菜、水果、漁業、畜牧業等領域生産設施設備更新,支持抗災救災應急農機儲備,加快老舊農機淘汰速度和新型農機更新速度。力爭到2027年,累計報廢更新農機超8000台(套),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2%。(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四)實施教育文旅醫療領域設備更新行動

1.加快教育領域設備更新。支持在漢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更新現有教學設備和信息化設施。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科研儀器設備更新。加快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支持職業院校分學科配齊配足教學儀器設備。(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

2.加快文旅領域設備更新。嚴格落實國家有關規定,加快接近使用年限、達到強制報廢年限或者安全性能下降的索道纜車、遊樂設備、演藝設備等文旅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加快歌舞劇院、音樂廳、文化館、博物館等場所演藝設備、數字設備更新。(牽頭單位:市文旅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3.加快醫療領域設備更新。重點支持醫療機構在醫學影像、檢驗、急診、重症、手術室等領域更新醫療設備。加快全民健康市區一體化平台和各醫療機構信息化叠代升級,拓展智慧醫療應用場景。推進醫療機構病房調整改造,提高群衆就醫滿意度。力爭到2027年,滿足條件的大型醫療設備、醫療機構信息化系統以及病房改造更新完成率達到100%,在醫療健康領域打造典型應用場景10個以上。(牽頭單位:市衛健委;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五)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1.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制訂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方案,每年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不少于4場。針對報廢或者轉出舊車再購買新車的消費者,按照動力類型及車輛價格給予相應資金補貼。鼓勵汽車生産企業推出以舊換新、購買新能源車送充電樁活動。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准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准,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准的老舊汽車及非標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支持老舊、存在安全隱患的電動自行車報廢更新。2024年,新增以舊換新汽車2萬輛。(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2.開展家電家居以舊換新。結合國家、省級家電家居以舊換新活動安排,制訂我市家電家居以舊換新支持政策,建立智能家電家居産品目錄。將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納入2024年武漢消費促進活動,每年組織重點企業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30場以上,2024年,新增以舊換新家電20萬台套。(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3.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以市場主體爲依托,以業主自發實施爲導向,聚焦蹲便器改坐便器、安裝扶手、安裝淋浴椅、配置老年用品、安裝自動感應燈具、更換晾衣架等方面,通過試點小區所在社區開展政策宣傳,小區物業服務企業開展需求調查,引導有改造意願的業主選擇物業服務企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2024年,推進1萬戶居民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力爭到2027年,推進4萬戶居民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牽頭單位: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六)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1.完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完善廢舊物資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三級回收體系,統籌推進廢舊物資回收網點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兩網融合”。力爭到2027年,累計建成再生資源分揀處理中心45個、新增智能回收箱6000個。加強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資質管理,鼓勵回收企業提供上門取車、線上回收、免費拖車等服務。推行“公物倉”,對維修後可繼續使用的辦公設備、辦公家具,以借用、調撥、出租等方式循環使用。(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供銷社;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2.加快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推廣“互聯網+二手”模式,規範發展汽車、家電、家具、電子産品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優化二手車交易登記管理,完善車輛檢測、評估、金融貸款、售後延保等服務。培育壯大二手車經營主體,支持打造二手車交易連鎖品牌。落實好二手車銷售“反向開票”、異地交易登記等便利化措施,提高二手車流通水平。力爭到2027年,二手汽車交易量超過25萬輛。(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3.提升資源加工利用和再制造水平。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産業集群化發展,加快推進回收價值高、技術含量高的重要工業品類廢棄物綜合利用,打造再生資源深加工産業集群。加快報廢汽車、廢舊家電、廢舊設備等再生資源分類利用和實施再制造,有序推進工程機械、機電産品再制造。加強退役動力電池在儲能等領域梯次利用,探索開展風電、光伏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推進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供銷社,各區人民政府)

(七)實施標准銜接提升行動

1.優化標准有效供給。支持引導重點企業參與國家標准和省地方標准制修定。圍繞城市更新、節能環保等領域,開展適老化小區建設、智能網聯道路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地方標准研制。(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應急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2.推動國家標准落地實施。落實各類國家標准及相關政策,及時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強信用記錄、違法失信行爲等信息共享。(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各區人民政府)

3.引導企業標准化升級。鼓勵企業申報標准“領跑者”,培育標准創新型企業,“領跑者”企業和標准創新型企業優先列入“兩新”供給清單。(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八)實施産品供需對接行動

1.發揮供應鏈平台作用。支持長江汽車、長江光電子信息、長江船舶、九州醫藥、光谷科創等供應鏈平台鏈接設備生産企業、設備需求單位以及中介服務企業,智能匹配、定制化開發關鍵設備,促進設備更新。做優“安居鏈”平台功能,推動“賣舊買新”;發揮“長江車百鏈”平台作用,推動汽車以舊換新。支持武漢城市礦産交易所整合工業等重點領域設備生産單位、回收企業、拆解企業信息,搭建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供應鏈服務平台。在“漢融通”平台設立“兩新”金融服務專區,發布備選企業名單和項目清單,促進融資供需對接。(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供銷社,各區人民政府)

2.組織開展供需對接活動。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組織開展設備更新需求單位、先進設備生産企業對接活動,開展老舊設備更新、廢舊設備回收、再制造企業三方供需對接活動。(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供銷社,各區人民政府)

3.著力提升先進産能規模。聚焦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節能環保裝備、數控裝備、醫療裝備等産業,對接設備更新需求,開展高端裝備等領域科技攻關。實施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壯大工程,培育引進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企業,塑造新能源汽車整體競爭優勢。聚焦綠色智能方向,支持家電企業推出更多適銷産品。持續推進“武漢精品”建設,每年遴選10項制造業領域“武漢精品”品牌産品開展集中宣傳,推動更多先進設備、優質産品、創新技術參與設備更新。(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創新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工作統籌。建立市級聯席會議,市發改委爲召集人單位,負責“兩新”工作綜合統籌、協調推進、跟蹤督辦。市經信局牽頭負責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市商務局牽頭負責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市教育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執法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供銷社等單位按照職責分別制訂本行業領域具體工作方案和操作指南,負責各自領域“兩新”工作推進實施。注重開展“兩新”工作效果評估評價,強化分析研判,適時調整完善相應政策措施。強化財政資金監管,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動態監測政策實施效果,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合規有效。(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直其他各相關部門)

(二)建立項目清單管理機制。持續全面深入摸底,跟蹤國家和省級政策動態,精准掌握各領域的優勢和需求,梳理老舊設備以及需要進行技術叠代更新的設備裝置。圍繞政策、需求、供給三方面,編制政策清單、設備更新需求清單、設備供給清單、消費品供給清單“四張清單”,推動“兩新”工作落細落實。(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相關單位)

(三)加大財稅金融要素支持。全面落實國家、省級各項財稅金融支持政策,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推廣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産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做法,支持自然人報廢産品出售者通過楚稅通APP申請代開發票。引導金融機構單列信貸額度、單設審批通道,加大對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的信貸支持力度,降低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鼓勵發放“零首付”汽車貸款。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國債、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加強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對不新增用地、以設備更新爲主的技改項目,簡化審批手續。(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稅務局,人行湖北省分行營管部,各區人民政府)

來源:武漢市人民政府網

1 阅读: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