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經典開啓《天賜的聲音5》,樂評人質疑陳楚生張信哲是劇本?

遊子之吟 2024-04-28 16:33:50

70歲,滿頭白發,架著一副黑框眼鏡。當羅大佑走近《天賜的聲音5》的舞台時,卻依舊從容、笃定,在流光溢彩的燈光下,羅大佑又唱起了那首《野百合也有春天》。

經典而有說服力,這樣的歌聲特別適合《天賜的聲音》這樣的音綜節目。1982年,正是羅大佑開啓了華語“流行音樂”的大門,他的專輯《之乎者也》溝通了古典傳統與現代意識,從而生造了“流行音樂”這樣的名詞,于是,從一個年代到另一個時代,“流行音樂”將進入各種舞台,漂浮市井空氣,抵達大衆內心,從而成爲時光切片、印記與注腳。

所以,《天賜的聲音5》邀請羅大佑來開場,意義豐富又充滿了象征意味。時代屬性的凝重感與先鋒性,通過他優雅、自由而流暢的表演,完美呈現于《天賜的聲音5》的舞台上。

十二位音樂合夥人開啓的首期節目,在通過兩兩組隊的合唱環節後,表達了自我的態度、能力與理解,在與隊友的歌聲溝通中,成爲了新一季全新組合的聲音鑒賞團的焦點與目標對象。

這一次,張信哲與陳楚生的合作,成爲了聲音鑒賞團聚焦火力的對象。

作爲第三方的觀衆之一,筆者的感受是,兩人的合作,與原唱陳粒從演繹方式到聲音技巧的運用再到音樂敘事的掌控感,都有著各自的亮點,在和而不同中唱出了《虛擬》這首歌的生命力、力量感與抒情性。

兩個主角旗鼓相當,陳楚生嗓音中的顆粒感加深了音樂故事的氛圍與情境,而張信哲的歌聲則細膩溫婉,略帶憂傷,兩人的歌聲以不同的動人方式與角度直擊聽者的內心。

從技術性的角度看,完成度高;從抒情性的角度看,則充滿了蕩氣回腸與遐想空間。

但一位新加盟的聲音鑒賞團成員,還是以肯定的語氣否定了整首歌的演繹。

在對陳楚生做出積極意義上的贊美後,他對張信哲的演唱提出了似乎令人掌握不到精髓而飄在空中的質疑:發音太結實了,完全沒有抓住這首歌的精髓。

那麽,這首歌的精髓是什麽?結實又有什麽不當之處。

如果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那麽只能說,人與人對音樂的理解不一樣,並不一定有好壞之分或者對錯之別。

陳楚生的回怼並不顯得局促,與他的歌聲一樣,誠懇而成熟:在我的耳返裏,哲哥的聲音反而是飄在上面的。

在這一輪的“較量”中,似乎是音樂合夥人占了上風。

因爲,陳楚生只是陳述事實,更接近客觀。而聲音鑒賞員則是在判斷,更趨向于主觀。

其實人生就如“一場遊戲一場夢”,因此,在舞台上,在音綜節目裏,有一些劇本走向與戲劇成分,並不奇怪。大衆可能也能夠理解。

但似乎並不宜過分或者歪曲,否則,大衆會覺得莫名其妙不知所謂,而戲劇制造方則反而因虛張聲勢而顯底氣不足。

0 阅读:124

遊子之吟

簡介:我不是不說話,只是在沉默地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