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鴉片戰爭後的70多年間,俄國都搶走中國哪些領土?

文史磚家 2024-03-29 16:21:51

文|格瓦拉同志

鴉片戰爭後的70多年間,清朝統治下的中國屢遭西方列強的欺淩,不僅喪失難以計數的利權,並且還將大片國土割讓給外國,其遭遇之屈辱,每每讓國人不堪回首。其中,就以侵占或變相剝奪中國領土的面積來衡量,無疑沙俄對中國造成的危害最深。

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沙俄並未追隨英國的侵華事業,而是集中精力構築在歐洲大陸的霸權,除積極扮演“歐洲憲兵”的角色以鎮壓西歐各國的革命運動外,便是積極謀求肢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由此引發將英法兩大國都卷入其中的克裏米亞戰爭(1854-1856年)。克裏米亞戰爭以沙俄慘敗告終,此後,沙俄停止向歐洲擴張的步伐,開始將侵略的矛頭轉向深陷對內對外戰爭、積貧積弱的中國。

沙俄侵華急先鋒穆拉維約夫

就在克裏米亞戰爭結束的次年(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占廣州後沿海北上,兵鋒直指京津。此時,清廷正全力圍剿太平軍,根本無力對外作戰,由此給沙俄提供侵略良機。1858年初,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授權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打著“助華防英”的旗號,率軍直逼瑷珲城下,要求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裏江劃界,否則將以武力解決兩國間的“邊界爭端”。

清朝的黑龍江將軍奕山懾于沙俄武力威脅,被迫于同年5月28日與俄方代表簽署《瑷珲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裏的國土拱手相讓,並將烏蘇裏江以東的國土劃爲“清俄共管”,爲沙俄下一步吞並行動埋下伏筆。由此,“沙俄不費一槍一彈,便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于法、德兩國面積總和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恩格斯語)。

慈禧太後

沙俄一向貪得無厭,而清廷的軟弱可欺,只會刺激它更大的貪欲。就在《瑷珲條約》簽訂兩年後(1860年),亞曆山大二世授意沙俄駐華公使伊格那季耶夫,打著“調停”的旗號,並以武力相要挾,要求清廷割讓烏蘇裏江以東、由“中俄共管”的領土。面對沙俄的威脅,清廷“當家人”慈禧太後決定再次妥協,並于同年11月14日指示恭親王奕䜣與伊格那季耶夫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北京條約》重申《瑷珲條約》中的要點,並規定,滿清將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劃歸沙俄,並在附件中約定“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大清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爲界”。這個附件,爲沙俄日後在西部邊界侵吞中國領土埋下伏筆。

清朝在外東北丟失的領土

僅僅過了4年時間,在尚未完全“消化”在中國外東北奪取的百萬國土的情況下,亞曆山大二世又利用清朝剛剛平定太平軍、元氣大傷的“良機”,決定再次祭出“武力入侵+外交恫嚇”的伎倆,要求清俄勘分西北部的“爭議邊界”。結果可想而知,面對沙俄咄咄逼人的態勢,畏敵如虎的清廷再次選擇妥協,派員跟沙俄交涉劃界事宜。

經過一番激烈的談判後,1864年10月7日,中方代表明誼等與沙俄代表巴布科夫、劄哈羅夫,在塔爾巴哈台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並在俄方繪制的分界地圖上簽字畫押。通過該約和及其後來簽訂的三個子約,沙俄從中國外西北地區侵占約44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連同被《北京條約》列爲界湖的齋桑淖爾、特穆爾圖淖爾等,也被劃入了沙俄版圖。

清朝在外西北丟失的領土

《勘分西北界約記》簽訂後,沙俄對中國領土的大範圍侵吞告一段落,在“消化贓物”之余,開始采取蠶食的方式。1871年7月,沙俄趁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侵占新疆並向東進犯之際,出兵侵占中國的伊犁地區,直到阿古柏敗亡後仍拒絕撤軍。1880年,清廷派遣曾紀澤爲特使,同沙俄經曆多輪磋商,在滿足沙俄其他領土、貿易要求的情況下,于次年2月簽訂旨在收回伊犁的《中俄伊犁條約》。

根據該條約及其子條約,中國雖然收回了伊犁地區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約2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但仍割讓霍爾果斯河以西及齋桑湖以東地區,面積約7萬多平方公裏。與此同時,作爲收回伊犁地區,取消沙俄在天津、漢口、西安等地的經濟特權,廢除沙俄在松花江航行、貿易等種種特權的代價,清廷被迫同意增加賠款400萬盧布。

亞曆山大二世

至此,在短短23年時間裏,亞曆山大二世統治的沙俄,以“武力入侵+外交恫嚇”的手段,迫使清朝簽訂《瑷珲條約》、《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和《伊犁條約》等4個不平等條約,再加上其他一系列子條約,總共從中國侵吞超過15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約占清朝巅峰時版圖的11%(注:中國在1820年的國土總面積約爲1316萬平方公裏)。

等到亞曆山大二世之孫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登基後,對攫取鄰國領土永遠不感到滿足的沙俄,制定了一個更大、更瘋狂的侵華戰略-“黃俄羅斯計劃”。這項計劃的要點,是從新疆中俄邊境的喬戈裏峰起,到遠東海港海參崴止,中間連成一條直線,將線北的外蒙、東北三省、新疆絕大部分地區及內蒙大部分地區侵占,像小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一樣,變爲沙俄的領土。

黃俄羅斯計劃示意圖

如果“黃俄羅斯計劃”最終得以實現的話,那麽中國將喪失西北、東北等地大片國土,面積達400多萬平方公裏,約占當時國土總面積的1/3。彼時,中國將退守所謂的“本部18行省”,以長城爲國界跟沙俄相鄰。不過,考慮到沙俄貪得無厭的本性,接下來它很可能會越過長城繼續南侵,將整個華北也囊括在版圖當中。一想到此,便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由于“黃俄羅斯計劃”總體目標過于龐大,牽涉領域錯綜複雜,按常理來看,至少需要20-30年時間才能完成。然而,尼古拉二世性情急躁,希望在位期間便能達成總目標。爲此,利用八國聯軍侵華的契機,尼古拉二世在1900年7月悍然出兵10余萬、分五路入侵東北,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占領全境。在此期間,俄軍大肆屠殺中國百姓,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其暴行令人發指。

日俄戰爭形勢圖

沙俄的暴行不僅引起清廷的強烈抗議,也讓其他列強深感厭惡乃至憎恨,尤其是日本。日本之所以仇視沙俄,除了同樣觊觎東北三省外,還跟當年“三國幹涉還遼”事件有很大關系(注:甲午戰爭後,沙俄聯合德、法兩國,迫使日本退還由中國割讓給它的遼東半島)。隨著雙方矛盾的日趨尖銳,1904年,圍繞著對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控制權的爭奪,日俄兩國最終兵戎相見。

日俄戰爭持續一年多時間,最後以沙俄慘敗、日本慘勝告終。1905年,在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斡旋下,日俄兩國代表在美國的樸茨茅斯簽署《樸茨茅斯條約》,正式宣布結束戰爭。按照條約的規定,沙俄被迫將在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侵占的所有權益轉讓給日本,並割讓南庫頁島。隨著沙俄勢力撤出東北,尼古拉二世野心勃勃的“黃俄羅斯計劃”就此破産。

清朝統治下的唐努烏梁海地圖

“黃俄羅斯計劃”雖然破産,但沙俄並未停止分裂中國領土的陰謀。1911年,利用清廷忙于鎮壓革命軍、無暇北顧的良機,沙俄慫恿外蒙古宗教領袖博克多格根(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宣布“獨立”,建立起由其控制的傀儡政權,並乘機侵占唐努烏梁海地區,面積約40萬平方公裏。如此一來,加上外蒙古157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中國又丟失近200萬平方公裏的疆域。

總之,在鴉片戰爭後的70多年裏,沙俄通過強取豪奪、變相侵占的方式,總共使中國喪失約35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占清朝鼎盛期疆域面積的27%,相當于今天中國國土面積的36%。讀史至此,怎能令每一個有良知的國人痛心疾首?

參考書目

1.丁名楠、余繩武:《帝國主義侵華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2.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華史》,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3.[美國]費正清、劉廣京:《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