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AI時代做最難的事,堅持長期主義

大數據的內事 2024-04-19 05:54:09

AI時代,思者慮遠。

當前,以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不斷取得突破,除了帶來千行百業對于新質生産力的強烈渴求之外,亦對ICT的技術、産品、方案産生深遠影響。面對這一輪長周期的技術革命,ICT産業生態走向重構已是大勢所趨。

那麽,人工智能對于ICT産業有哪些顯著影響?ICT如何借著人工智能的東風更好爲行業賦能?ICT産業在AI時代又需要什麽樣的新生態?

近日,中興通訊在2024雲網峰會上帶來了它的答案。

産業重構,呼喚新生態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打造新質生産力已成爲千行百業的共識。這其中,人工智能扮演著極爲重要的角色。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本質上,“人工智能+”就是在業務中實現AI+現有生産力,從而讓全要素生産率飛躍,進而取得高質量發展。

雖然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處于發展初期,但對于基礎設施、應用場景、産業生態已經産生深遠影響。因此,要想真正實現“人工智能+”,需要市場領導者從供需兩側出發,聯動全産業鏈,構建起開放、良性發展的産業新生態。

以基礎設施爲例,人工智能大量的訓練、推理等需求正迅速改變企業的基礎設施環境,智算、AI集群帶來算力的多元化,使得面向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成爲衆多企業數字化轉型未來最爲重要的建設方向之一。IDC就預測,到2028年,AI服務器在全球服務器支出比重將達到33.6%,未來五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17%。

其次,“人工智能+”帶來業務場景豐富化和廣闊拓展空間,但任何單一的大模型無法滿足所有業務場景的需求,在合適場景選擇合適的模型是未來“人工智能+”落地最爲重要的路徑。與此同時,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叠代迅速,發展日新月異,企業亟需通過産業生態的力量來實現把各種模型“用起來”和“用好”的目標。

另外,當前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正處于發展的早期,技術體系衆多,産業生態卻過于離散,上下遊脫節情況嚴重,亟待市場領導者帶頭,以創新爲驅動、應用爲牽引,來推動ICT産業的重構,加速新生態的發展。

目前看,中興通訊是致力于構建開放、賦能的新生態。作爲“數字經濟築路者”,中興通訊的思路是從強化底層技術創新、推進産業鏈協同發展、完善新型基礎設施、深化行業應用賦能四方面著手,與合作夥伴共建戰略新興産業生産力,並賦能傳統産業生産力。

中興通訊在2024年雲網生態峰會上強調,“中興通訊希望通過打造最好的智網底座,開放賦能,做最難的事情,將簡單留給客戶及合作夥伴,共建雲網新生態。”

那麽,何爲産業生態中最難的事情?中興通訊又將采取哪些策略把簡單留給合作夥伴?

中興通訊:做最難的事

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先行。

當前,基礎設施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AI算力得到充分釋放。大模型的快速發展,使其迅速成爲“算力的吞噬者”;OpenAI《AI計算力報告》顯示,AI計算力需求正以每年增長10倍的速度增長。另一方面,支撐大模型訓練與推理的AI集群利用率並不高,大部分算力並未得到高效利用,性能瓶頸明顯。

隨著AI集群快速向萬卡、十萬卡規模演進,集群的複雜性不斷提升,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充分釋放算力的價值。

中興通訊首席發展官崔麗認爲需要解決兩大關鍵問題,其一、何使用新的技術,降低算力單位成本,讓企業“用得起”算力;其二、構建積極的AI雲原生生態,讓行業應用和不同的智算架構實現一定程度解耦、一次開發、處處可用,讓企業“用得好”算力。

因此,中興通訊的解決思路是通過包含硬件能力、軟件能力、工程能力以及産業生態的全棧智算解決方案來解決。當前,中興通訊是當前市場中爲數不多能提供端到端全棧智算方案的廠商,不僅在硬件層面擁有全系列、全場景的智算産品,還在軟件與工程層面提供高效易用的AI平台,解決人工智能訓練、推理的工程挑戰,大幅提升AI算力與大模型訓練的效率。

事實上,中興通訊在ICT的通信、網絡和算力等領域積累深厚,打造了行業領先的全棧智算方案。在本次雲網峰會上,謝峻石也明確表示,中興通訊會繼續加大對于算力領域的研發投入,加速從“全連接”向“連接+算力”深化拓展,將最難的事做好,爲廣大企業構建領先的智網底座。

除了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在垂直行業的應用與創新還離不開模型的落地。垂直行業往往具備特定的數據、知識、語境和業務邏輯,場景豐富且複雜,除了垂直大模型之外,往往還需要融入各種模型,是一項極爲複雜的工程。

爲此,中興通訊的解決思路是“1+N+X”的大模型策略,其星雲大模型采用自研與生態合作並舉,通過領域知識增量預訓練“N”個領域大模型,衍生出“X”種應用,加速垂直行業的數智化轉型。爲了讓千行百業更好地用好人工智能進行創新,中興通訊還在本次雲網峰會上推出數字星雲3.0解決方案。

“數字星雲3.0解決了大模型在數據、訓推、應用、安全、部署等方面的難題,融合AI能力可以有效幫助企業快速打造AI大模型應用,還方便生態夥伴持續加入,快速探索行業AI應用場景。”客戶不應該去關注多少大模型,而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滿足業務場景需求。數字星雲3.0就是爲了滿足用戶在場景碎片化和多樣化下的AI創新需求,具有靈活、敏捷和快速叠代的架構,幫助用戶從容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和市場的快速變化。”中興通訊副總裁、MKT及方案政企部總經理胡雪梅介紹道。

綜合來看,中興通訊在核心技術創新、網算智融合、雲邊端協同等優勢基礎上,正將AI技術作爲底層的核心能力進行深耕,並且在産品規劃與開發中全面融入AI技術,實現産品、解決方案層面的全面升級,以支撐起政企用戶在AI時代的數智轉型。

用長期主義做強三大生態

不可否認,大模型引發的智能化變革依然處于早期,無論是底層技術抑或商業化落地場景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時此刻,人工智能賽道的喧囂固然可喜,但健康、良性的産業生態才是未來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行穩致遠的關鍵,而這需要市場參與者秉承長期主義,以開放的態度一點一點推進生態建設。

中興通訊深刻明白生態建設的長期性。經過多年耕耘,中興通訊在合作夥伴數量和質量均實現穩步提升,已攜手1000多家行業頭部夥伴打造超過100個場景化解決方案,構建起良好的雲網生態。

不僅如此,中興通訊還將“做優産品生態,做寬行業生態,做實商業生態”三個層面來進一步推動雲網生態的繁榮。

所謂“做優産品生態”,中興通訊在做好根技術這件最難的事基礎上,積極引入上下遊合作夥伴,致力于打造産品與方案最優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做寬行業生態”則是依托“數字星雲”平台,增加“解決方案式”合作夥伴和“教練式”合作夥伴加入雲網生態,爲行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探索最佳路徑;“做實商業生態”則是以省代爲核心,保障省代權益,全力與合作夥伴拓展各省商業市場。

“中興通訊將以‘大企業、小團隊’的運作方式更加便捷地調配公司資源、更加靈活地響應行業客戶需求。對外整合生態和能力,更好釋放生産力。對內整合整個企業層面的研發能力、産品質量標准與品牌輻射力,並運用小團隊所具備的敏捷性,來應對政企市場的靈活多變,快速響應政企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制,把簡單留給客戶和合作夥伴,把複雜留給自己,提升客戶滿意度,讓我們贏得更好的發展空間。”謝峻石表示。

綜合觀察,中興通訊對于這一輪人工智能技術浪潮有著深刻的洞察,全面擁抱AI的産品技術策略爲自身構築起強大的競爭力,而開發賦能的生態策略也有助于將自身領先的技術與産品融入到千行百業的數智化轉型升級之中。面向未來,人工智能的飛輪效益會愈發明顯,而中興通訊這位“數字經濟築路者”也必然會迎來更大舞台。

0 阅读:56

大數據的內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