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曆任院長

小馬談古今 2024-05-17 00:37:48

中國科學院,成立于1949年,爲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截至2023年,中國科學院共有院士823人。其中包括數學物理學部153人,化學部131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47人,地學部138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04人,技術科學部150人;外籍院士129人。

此外,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于1993年10月改爲現名,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每兩年增選一次,自1994年開始增選外籍院士。部分院士同時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爲中國最高的學術機構,每一位院士都是學術界的權威,其院長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學術界的巨擘。本期就來介紹一下中國科學院曆屆院長。

1、郭沫若(1949~1978年任院長)

郭沫若(1892年—1978年),出生于四川樂山,1914年赴日本留學。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中國現代作家、曆史學家、考古學家、政治家。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郭沫若曾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全國文聯一、二、三屆主席。

2、方毅(1979~1981年任院長)

方毅(1916年—1997年),又名方清吉、方靜吉,福建廈門人,是中國對外經濟、科技領域的傑出領導人。

方毅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3、盧嘉錫(1981年~1987年任院長)

盧嘉錫(1915年—2001年),台灣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龍岩市。物理化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

1934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化學系;193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在結構化學研究工作中有傑出貢獻;1981年,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88年後,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第三世界科學院副院長、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當選爲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4、周光召(1987年~至1997年任院長)

周光召,1929年出生于湖南長沙,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中國科學院院長。

1951年周光召從清華大學畢業後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學習;1954年從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在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曆任核工業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副主任,核武器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九局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等;1996年國際編號爲3462號小行星被命名爲“周光召星”。

5、路甬祥(1997年~2020年任院長)

路甬祥,1942年出生于浙江甯波,流體傳動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原院長。

196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1981年獲得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85年至1996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988年至1995年擔任浙江大學校長。1990年當選爲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7年至201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及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

6、侯建國(2020年至今任院長)

侯建國,1959年出生于福建平潭,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現任第二十屆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

侯建國1978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1989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1991年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他主要從事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研究,在納米結構和單分子高分辨表征與控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先後擔任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校長,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黨校校長,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以上是自中國科學院成立以來至2023年的主要院長名單。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