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西走廊旅遊文化新高地——張掖市三緣博物館

金色甘州 2024-03-23 12:00:28

中國河西走廊旅遊文化新高地——張掖市三緣博物館

在我國西部甘肅省廣袤的大地上,張掖市三緣博物館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河西走廊這片曆史悠久的土地上。它不僅已成爲河西走廊地域藝術文化新地標,更是博物館“熱”吸引遊客的旅遊文化新高地,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訪、品味。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

據了解,張掖市三緣博物館,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達到3500平方米,雖規模不算宏大,但館內兩萬余件展品豐富珍貴、氣勢磅礴,元素涵蓋藝術、宗教、曆史等多個領域,均爲中華藝術文化之瑰寶,他們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演變和藝術文化內涵。

走進三緣博物館,仿佛穿越時空,你會發現腳下這片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的古城甘州,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是近現名家巨匠來河西走廊采風寫生的首選之地。古人有詩曰“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名家巨匠們看著眼前這片獨具特色的“小江南”感慨作畫,賦詩贈友人,其中不乏有啓功、李可染、傅抱石等書畫名家巨匠的珍貴墨寶,現均展于張掖市三緣博物館。館藏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尤以“做于古城甘州”之款向外界訴說著張大千與我們古城甘州的深厚人文情懷,更是揭開了張大千數年臨摹敦煌壁畫期間主要經濟來源和生活物資補給之謎。數百尊銅鎏金佛造像、壇城、佛龛彰顯佛教東漸佛教文化的藝術臻品,無論是造型還是細節都展現了佛教藝術文化的精湛技藝,法相莊嚴,仿佛在講述著千年佛事輪回。館藏各類巨幅絲綢之路絲織唐卡,不僅爲絲綢之路文化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實物依據,也成爲絲綢之路黃金結點最美麗的存在。

此外更有六大鎮館之寶2019年榮獲大上海世界吉尼斯紀錄之“最大缂毛唐卡”、清代巨幅蠶絲蘇繡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唐卡、明代文征明手書天然蠶絲手工刺繡《金剛般若波羅蜜心經》唐卡、明代特征純黃金嵌寶藏傳說法佛像、重800多斤清代銅鎏金藥師佛造像、“大明永樂年施”刻款銅鎏金底座、純銀鍛制對卓瑪立佛造像,各個用料之珍,技藝之精,尺幅之巨,國內罕見。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藝,更揭示了河西走廊和古絲綢之路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據悉,三緣博物館開館六年多來,已接待遊客40余萬人次,並得到遊客的充分肯定和絕佳好評。張掖市三緣博物館不僅用珍貴豐富的實物資料充分展現了古絲綢之路絲織藝術文化的璀璨輝煌,而且爲佛教東漸佛教藝術文化提供了驚世駭俗的實物依據,更诠釋了古城甘州深厚的人文情懷。真正是藝術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者。三緣博物館用實際行動诠釋著“保護文物、傳承文化”的使命,爲來西部旅遊的遊客提供了一個充分了解河西走廊藝術文化曆史、品味藝術文化底蘊的好去處。如果你來到河西走廊,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旅遊文化的新高地——張掖市三緣博物館。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