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藥,解百毒、升陽氣、退燒、止痛,還抗病毒、抗腫瘤

神希園 2024-03-08 22:46:46

古往今來,總有一些中藥在曆代傳承中,慢慢就變了模樣,不過即便如此,卻依然不能掩蓋它的鋒芒。這讓我想起了《三少爺的劍》中,似曾有這樣一句話,“一把絕世孤傲劍,即便被埋藏多年,它的光芒永久不會消失”。而有些中藥,就如同這“絕世孤傲劍”,即便在傳承的過程中,有些曾經引以爲傲的藥用功效被埋藏,但它藥用功效的光輝卻一直很燦爛,比如,升麻這味奇妙的中藥。

升麻其實從古至今,它的藥物基原也一直在變化,不過,現代基本上將升麻的藥物基原鎖定在了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三種植物身上,取其幹燥根莖入藥。升麻的藥用曆史十分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只不過,在《神農本草經》中對于升麻的藥用功效,記載的十分簡潔,“主解百毒,辟溫疾、障邪、毒蠱”,換成現代的話說,那就是升麻主要具有解毒、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也就是說,從《神農本草經》的角度來說,主要集中在“解百毒”方面,在後來的《名醫別錄》中,對于升麻的作用,既有繼承,又有創新,比如說,升麻可以用于治療“時氣毒疠”,“風腫諸毒”,這就是“解毒”的作用;不僅如此,還提到升麻可以用于治療“中惡腹痛”,“頭痛”,“喉痛”,這就是“止痛”的作用;另外,還提到升麻也可用于治療“寒熱”和“口瘡”,也就是“解熱”和“清熱”的作用。再到後來的《藥性論》,對于升麻的作用,還提到了可以用于治療“驚痫”、“煩悶”等疾病。再之後的《日華子本草》對于升麻的作用,主要鎖定了三個層面,一個是“安魂定魄”,可以鎮靜安神、解痙;另一個是“遊風腫毒”,可以祛風解毒;還有一個是“口氣疳䘌”,可以清熱解毒、瀉火。

金元時期,名醫張元素率先提到可以“升陽氣于至陰之下”和“去至高之上及皮膚風邪”,而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對于升麻的作用,更是創立補中益氣湯,將升麻的作用鎖定在“升提舉陷”方面。自此之後,升麻的作用,逐漸以升提爲主,而解毒之用,慢慢被人們遺忘。對于升麻在解毒方面的運用,醫聖張仲景堪稱是使用升麻用于解毒的第一人,在《傷寒論》“麻黃升麻湯”和《金匮要略》“升麻鼈甲湯”中均使用升麻,皆是取升麻的解毒作用,率先使用升麻用來解毒[1];只是自東垣將它放入補中益氣湯之後,後世醫家逐漸認爲升麻主要的作用爲“升提”,逐漸將升麻的解毒作用淡忘了,實乃可惜。

藥聖李時珍對于升麻的作用,頗有發揮,認爲升麻具有“消斑疹,行瘀血”的作用;清代名醫汪讱庵指出,升麻主要具有“表散風邪,升發火郁”的作用,不僅如此,還將升麻的作用進行了詳細歸納,分成了六點,一是“利咽喉而止疼痛”,二是“消腫毒而排膿血”,三是“解斑疹瘡痘之毒”,四是“升脫瀉崩帶之陷”,五是“兼辟瘟疫瘴氣”,六是“最解蠱精藥毒”。汪讱庵的這個總結,基本囊括了升麻的大部分作用,這也爲後世醫家運用升麻,提供了頗爲全面的理論支撐,也爲升麻的臨床應用走向更寬廣的舞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升麻在臨床運用中,既能單獨使用,也能配伍使用,不過要想發揮升麻更爲強大的作用,配伍會讓它更上一層樓。升麻與葛根、柴胡配伍,可用于治療外感發熱;升麻與葛根、白芍、甘草配伍,可用于治療麻疹初起、疹出不暢;升麻與生石膏、大青葉、紫草配伍,可用于治療陽毒發斑;升麻與黃連、生地黃、牡丹皮配伍,可用于治療可用于治療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牙龈腫痛、唇腮頰腫痛;升麻與黃連、黃芩、板藍根配伍,可用于治療風熱疫毒所致的大頭瘟(頭面紅腫、咽喉腫痛);升麻與黃芪、人參配伍,可用于治療內髒下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升麻與人參、黃芪、白術、甘草配伍,可用于治療氣虛下陷、血崩血脫、亡陽垂危;升麻與黃芪、人參、柴胡配伍,可用于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脘腹垂脹等病症;升麻與連翹、大黃、生地黃、玄參配伍,可用于治療癰疽瘡毒。

升麻這味中藥,雖然並無毒性,但是卻是藥性寒涼,因此曆代醫家對它的炮制也十分重視。對于升麻的炮制,從晉代以來,就有炙制、蜜煎的炮制之法之後,升麻的炮制方法就層出不窮,但現代一般只分爲升麻、炒升麻和蜜升麻三種飲片。升麻生品升散作用較強,以解表透疹、清熱解毒之力勝,可用于治療外感風熱頭痛,麻疹初起、疹出不暢,熱毒發斑,頭痛,牙龈腫痛,瘡瘍腫毒等病症;炒升麻和蜜升麻,主要以升脾陽爲主,並減少對胃的刺激性,可用于治療中氣虛弱,短氣乏力,倦怠,中氣下陷所致的久瀉、久痢、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崩漏等病症[2]。

隨著後世醫家對升麻的研究更爲深入,它在臨床中的應用也就更廣泛,而且現代藥理對它也進行了較爲深入的研究。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升麻具有解熱,鎮痛,抗菌,抑制核苷運轉和抗病毒,抗炎,抑制子宮平滑肌,抗腫瘤,抗骨質疏松[3];抗感染,調節胃腸動力[4];降糖調脂,抗氧化,抑菌,腦神經保護[5]等多種藥理作用。不得不說,升麻這味中藥,主要集中在解百毒、升陽氣、退燒、止痛等方面,不僅如此,還在抗腫瘤、抗氧化、抗病毒、抗感染、降糖調脂、保護神經方面作用強大。總體來說,升麻的作用頗爲彪悍,但也有禁忌,對于陰虛陽浮、氣逆不降、陰虛陽亢,以及麻疹已透的不宜使用。

參考文獻[1]施岚爾,張文婧,朱章志.升麻之思辨及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20,26(7):986-988.

[2]葉定江,張世臣,吳皓.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炮制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3]沈映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藥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梁煜,趙遠紅.升麻的功效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21,41(3):474-477.

[5]陳李乙,李佳欣,張美晴,等.升麻藥材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23,54(5):1685-1704.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28 阅读:3807
评论列表
  • 2024-03-11 08:52

    中藥的神奇功效就像是一把絕世孤傲的寶劍,曆經千年依然散發著璀璨的光芒

  • 2024-03-11 03:28

    古往今來,中藥的傳承就如同《三少爺的劍》中的絕世孤傲劍,雖然有些功效被埋藏,但其藥用價值的光芒永不會消失

神希園

簡介: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