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用意念寫字,真的實現了

陳根談科技 2024-04-25 12:06:19

文/陳根

前一陣子,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直播展示了首位人體試驗患者的近況,在完成了大腦植入BCI芯片,這位患者恢複良好,並且可以意念操控手機電腦、機械臂、甚至可以和人工智能對話,並且借由它們來控制想控制的物體。

當然,在腦機接口領域,馬斯克不是獨一份,在國內,腦機接口也正在引來新突破。最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大二院)發布的一場引人注目的新聞發布會上,浙江大學腦機接口研究團隊展示了其最新的科研成果——侵入式腦機接口控制機械臂書寫漢字。

志願者是已經76歲高齡的張大伯,他在一次車禍後不幸高位截癱。而在2020年,張大伯參與了浙江大學腦機接口研究項目,成爲我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的臨床轉化研究的志願者,可以通過意念完成喝水、進食、握手等手部大關節動作。現在,基于侵入式腦機接口,張大伯只需想象正常的書寫過程,腦機接口就可以獲得他所想象的書寫軌迹,並控制機械臂進行書寫。

用意念寫字,原理不難理解:人寫不同的字,腦信號也是各不相同,但每個字對應的腦信號又相對穩定。所以,研究團隊要做的,就是從無數雜亂無章的數據中尋找大腦對漢字書寫的信號模式。而漢字又和英文不一樣,英文是基于26個字母的排序,而漢字則是與結構、筆畫相關,這也決定了腦機接口對漢字識別的難度更高。

爲了解碼漢字書寫軌迹,研究團隊還對張大伯進行訓練,並通過分析位于大腦運動區的神經元活動,成功捕獲了張大伯想象中的書寫軌迹,並將其精確地反映到控制機械臂的運作中。發布會現場,通過腦機接口從患者腦電信號中提取的數據,張大伯順暢地書寫出了“浙江大學”及“腦機接口”等字符,也展示了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

其實,作爲國內腦機接口研究先驅,浙大從十年前開始研究腦機接口的應用。2012年,浙江大學腦機接口研究團隊通過在猴子腦中植入微電極陣列,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成功提取並破譯了猴子大腦關于抓、勾、握、捏四種手勢的神經信號,使猴子能通過自身“意念”直接控制外部機械手臂。2014年,浙大團隊在人腦內植入皮層腦電微電極,實現“意念”控制機械手完成高難度的“石頭、剪刀、布”手指運動,創造了當時的國內第一。

2020年1月16日,浙江大學又對外宣布“雙腦計劃”重要科研成果,也就是四年前張大伯參加的這個項目,當時,張大伯已是72歲高齡,但在經過植入腦機接口和系統訓練後,張大伯則實現了用“意念”控制外部機械臂及機械手,不僅可以握手,還能拿飲料、吃油條等。

而這一次,浙江大學則進一步將“意念書寫”從科幻夢想轉變爲現實,爲腦機接口技術在實際應用方面實現重要突破。隨著腦機接口的加速突破,或許很快,那些身體殘疾或運動功能受限的人士,如高位截癱患者,能夠重新獲得自主性和行動自由,他們可以通過意念控制輪椅、虛擬助手,甚至進行更複雜的機械操作,比如駕駛汽車和操作精密的醫療設備。

0 阅读:15

陳根談科技

簡介:知名科技作家爲你解讀科技與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