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陪伴師,每天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半,月收入達到了四萬元

元洲職界探索者 2024-05-21 08:58:02

今天來聊聊一種名爲“兒童成長陪伴師”的職業,這現在也在在社交媒體上受到了廣泛關注。

這一職業因其新穎、小衆、高薪等特點被熱烈討論。

圖片源于網絡

其核心理念是通過陪伴孩子學習、運動、玩耍,觀察孩子的行爲習慣並引導調整。

本文將從數據和案例出發,探討這一職業的現狀、背後的原因以及其可能面臨的挑戰。

在各大招聘平台上,招聘“兒童成長陪伴師”的帖子不在少數。

根據各類家政公司的數據,市場對這一職業的需求十分旺盛。尤其是在北京、江浙滬、珠三角等地區,需求更爲顯著。

相對不那麽發達的地區,許多家的孩子都是自己帶或者父母幫帶帶。對孩子的教育也沒那麽嚴格。

雇主多爲中産階層,許多家庭因父母忙于工作而無法全程陪伴孩子,因而選擇聘請專業人士。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兒童成長陪伴師的月薪範圍較大,從5000元到數萬元不等,部分資深人士月收入甚至能達到10萬元。

這個收入水平足以吸引大量求職者,尤其是那些具備教育背景或海外留學經曆的年輕人。

王丹丹是一位典型的兒童成長陪伴師。她的工作時間爲周一到周六,每天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半,月收入在上海達到了四萬元。

她的工作內容不僅包括陪伴孩子做功課,還包括知識拓展和生活照顧。例如,她會通過小手工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並在陪伴過程中進行習慣引導。

圖片源于招聘網站

然而,工作內容的豐富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反饋。

00後海歸苗苗表示,除了輔導功課之外,她還要負責兒童的起居,這讓她覺得自己更像是傭人。

這一現象反映出職業定位和職責範圍的模糊不清。

其實,我覺得這種服務業,畢竟孩子父母不在家,我們要陪伴孩子成長,真正意義上給孩子父母解壓,照顧好孩子也該是我們工作所包含的。

盡管市場需求旺盛,兒童成長陪伴師這一職業尚未得到官方定義和分類。

人社部未對其進行規範,導致市場上存在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

專家指出,學科培訓老師不應被包裝成“兒童成長陪伴師”,因爲對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進行學科培訓是教育部門明令禁止的。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中介機構在招聘過程中不規範操作。他們不繳納社保,工作地點在家庭,薪資直接到手且不納稅。

而在薪資方面,起初聲稱起薪8000元,但在記者質疑後立刻改口稱起薪16000元,明顯存在誇大宣傳的嫌疑。

圖片源于招聘網站

此外,行業內的“中介抽成”現象也較爲普遍。

服務費是第一個月工資的20%。

如果沒有做滿一個月,按實際工作時間退還服務費。這種抽成模式增加了求職者的負擔,也反映了行業的不透明。

在討論這一職業的同時,我們也應當反思其背後的核心價值觀。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親子陪伴,而不是完全依賴于外部的陪伴師。家庭教育的責任不應被異化,家政服務、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職責應當明確區分。

然而,由于缺乏官方規範,家長在選擇此類服務時需謹慎,避免上當受騙。

著名出國考試培訓專家黃卓明強調,雖然“兒童成長陪伴師”這一職業新穎且有一定市場,但不能以此名義進行學科教育。

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即便是高薪職業也無法完全取代家庭教育的角色。

“兒童成長陪伴師”作爲一種新興職業,反映了現代社會家庭教育需求的多樣化。

然而,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規範化和質量控制的挑戰。

家長在選擇服務時應當謹慎,同時也要重視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只有明確各方職責,才能真正實現對孩子成長的有效陪伴和引導。

這一職業的未來發展,仍需在規範化、專業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前行。

圖片源于網絡

0 阅读:0

元洲職界探索者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