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不包産到戶早都實現機器化了,農民也有退休金,可能嗎

樂修德 2024-05-11 13:07:13

有人說如果不包産到戶農村早都實現機器化了,農民也有退休金了,這不是瞎說嗎,怎麽可能呢?

生産隊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農民都是靠體力幹活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幹活的,都是手工勞動的,那個時候無論是春天播種、夏天除草、秋天收割都是人工幹活的,那個時候很少有機器的,在這種情況下,大集體生産力是很低的,如果不包産到戶,農村還會向生産隊那樣那麽落後的,農民還會像以前那樣貧窮的,農村是沒有希望的,

所以農村的分田單幹是符合全體農民利益的,現在多數農村都實現機器化了,農民實現機器化都是分田單幹給農民帶來的,如果沒有分田單幹,農村想實現機器化是很難的,所以農村實現機械化都是分田單幹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民糧食生産的多了、收入多了農民才能拿出錢來買農用機器的,農村才能快速實現機器化的,所以,農村實現機械化都是分田單幹帶來的結果,也是改革開放給農民帶來的結果,

如果沒有分田單幹,農村想實現機器化是很難的,按照生産隊大集體那種生産方式,農村想實現機器化那是非常難的,甚至都是不可能的,

生産隊的時候農民不但幹活累、活得也苦,而且那個時候農民是相當窮的,那時候我們這裏的農民絕大多數住的都是土坯房,吃的都是粗糧,那時候能吃大米白面的次數都很少,吃肉的次數就更少了,只能過年過節吃上幾次肉,所以大集體的時候農民過的是非常窮的,也非常苦的,而且那個時候幹活也是非常累的,就這樣的生活,如果不分田單幹農民還會繼續窮下去的,繼續過這種苦日子的,

是分田單幹讓農民過上了好日子,是改革開放讓農民過上了富裕的日子。現在的農民多好啊,現在的農民住的都是磚瓦房,吃的都是大米白面和各種肉類食品,穿的比以前更好了,生産隊的時候農民穿的都是帶補丁的衣服,現在農民穿的都是光鮮亮麗的衣服,生産隊時候農村家庭有個自行車就算最好的家庭了。現在農村家庭多數都有車,不但有摩托車、電動車,有的家庭還有小汽車,種地農戶農用車輛更多,農民能有這樣好的生活、都是國家的好政策給農民帶來的,所以分田單幹是符合農民利益的,土地承包政策是有利于農民發家致富的。

朋友們,認爲說得對,請點贊,並點擊關注啊

0 阅读:1

樂修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