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曆史常識之古典文明①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古巴比倫文明

搬磚泱夏 2024-03-30 22:01:07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發源于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古希臘“曆史之父”希羅多德曾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尼羅河對于埃及文明的重要意義。尼羅河貫穿埃及全境,它的定期泛濫爲兩岸帶來了肥沃的黑土,在此基礎上,古埃及産生了發達的農業,從而具備了孕育先進文明的基礎。約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整個埃及,成爲埃及國王,建立了埃及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在此後的幾千年中,古埃及從形成奴隸制國家到被外族征服,共經曆了9個時期、31個王朝,留下了一大批令後人歎爲觀止的文化奇迹。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埃及稱其爲“法老”)的陵墓,古代世界建築奇迹之一,因爲外形酷似漢字“金”,于是被中國人稱做“金字塔”。相傳古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建于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686~前2181年)時期,建築師伊姆荷太普遵照該王朝第一個國王喬賽爾的命令,經過反複嘗試,終于建成了高61.2米,底邊東西長123.3米,南北長107.4米的六級梯形金字塔。現存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約建于公元前27世紀,耗時30多年。塔高146.5米,底邊各長230米,占地52900平方米。高大的獅身人面像位于金字塔的東南方。

木乃伊

木乃伊是經過古埃及人獨特的防腐技術處理後得以完好保存的幹屍。古埃及人認爲,人死後,靈魂不會消亡,依然要附著在屍體上,所以古埃及的王公貴族過世後都會被制成木乃伊,以表達生者對逝者的深切緬懷和重生寄望。古埃及有專門以制作木乃伊爲生的工匠,他們掌握著專業的技術,並將這種技術代代相傳。工匠們取出每一具屍體的內髒,然後填進各種香料,再作一些特殊處理,以保證屍體不會腐爛。客觀地看,制作木乃伊需要掌握醫學、化學、物理等衆多方面的知識,而制作過程本身就足以說明,古埃及人在這些領域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早期人類創造的最古老的文字,由記事用的圖畫演變而來。遠古時期的中國人、埃及人都曾使用過不同類型的象形文字。最初,象形文字用線條或筆畫來勾勒所要表現的物體的外形特征。後來隨著文字的發展,象形文字的圖畫性漸漸減弱,象征意義慢慢增強。因爲這種文字的局限性比較大,尤其在表現抽象的意義時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人類通過對象形文字所帶有的象征性符號進行組合或增刪,造出了許多新型的文字,如中國的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等。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體系之一,也是直接描摹物體形象的文字符號,由原始的圖畫符號演變而來。自公元前3500年起逐漸形成,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紀。

《吉爾伽美什》史詩

《吉爾伽美什》是已知的世界文學中最早的史詩,大約産生在蘇美爾文明時期,長期以來依靠人們口耳相傳,至古巴比倫時期得以整理編訂。這部史詩以楔形文字書寫,被刻在12塊泥版上,是原始社會末到奴隸社會兩河流域流傳的神話和傳說的總集,主要講述了蘇美爾文明時期“三分之二是神,三個之一是人”的英雄吉爾伽美什的英勇事迹。讴歌了遠古時期英雄人物的偉大精神,表現出遠古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並最終戰勝自然的勇氣,現在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

蘇美爾文明

蘇美爾文明又稱兩河流域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指的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生活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新月沃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早期文明,“新月沃土”一帶土地肥沃,約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在此建立了城邦,形成了非常發達的農業社會。作爲人類文明的一道曙光,蘇美爾文明爲人類貢獻了第一種文字、第一個制作陶器的陶輪、第一個大洪水神話,還留下了大量刻有文字資料的泥版和著名的太陽曆。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又稱釘頭文字、箭頭字,是古代蘇美爾人創造的人類最早的文字,因其筆畫呈楔狀而得名。蘇美爾人用削尖的蘆葦稈或骨棒在潮濕的黏土泥版上書寫這種文字,寫出的字自然呈楔形。楔形文字最初是蘇美爾人用于記賬的圖畫,後來這些圖畫演變爲表意的符號,構成了一種表意文字。楔形文字對西亞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巴比倫、亞述、赫梯等西亞古國都對楔形文字加以改造,作爲本民族的交際與書寫工具。遺憾的是,到了1世紀,這種人類曆史上最早的文字由于種種原因,徹底消亡了。

古巴比倫文明

古巴比倫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時也是兩河流域輝煌文明的代表。本來,古巴比倫只是兩河流域西巴比倫尼亞南部的一個奴隸制城邦,公元前19世紀,阿摩利人在這裏建立了古巴比倫國。到了第六代國王漢谟拉比在位時,古巴比倫統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成了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史稱古巴比倫王國。漢谟拉比死後,古巴比倫國勢衰微,爲亞述所滅。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倫王國,先後消滅亞述和猶太王國,最終將兩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都納入自己的疆域內。古巴比倫留給世人最偉大的文化遺産,就是《漢谟拉比法典》和空中花園。

《漢谟拉比法典》:第一部法典

《漢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漢谟拉比創制的法典,也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較爲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刻在一根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正文共282條。法典的內容主要是維護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和奴隸主貴族的權益,涉及訴訟程序、私有財産、租佃方式、婚姻家庭、債務原則等多個方面,內容十分豐富,是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狀況的重要資料,是古巴比倫王國中央集權制的重要標志。《漢谟拉比法典》繼承並發展了兩河流域原有的律法,對後來西亞各國的立法産生了重要影響。

《農人曆書》

《農人曆書》是古代兩河流域人民編寫的世界上最早的農書。由于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大部分農耕區屬于三角洲或沖積平原,且兩河定期泛濫,兩河流域的人民只有根據河水漲落規律認真總結經驗,才能夠獲得豐收。《農人曆書》就是這樣一部帶有總結農業經驗性質的農書。全書以一位老農民教訓兒子的口吻,講述了應該怎樣務農以及務農時應注意的諸多事項,比如如何節省灌溉用水、應當在何時收割,以及不要讓牲口糟蹋農田、驅趕啄食谷物的鳥的方法等。

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巴比倫文明的重要標志。傳說,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十分寵愛來自米底國的王後。然而王後思念故鄉的高山流水,終日郁郁寡歡。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命令工匠在王宮裏建造了階梯型的花園,種上奇花異草,並在園中開辟了縱橫交錯的小徑,小徑邊是涓涓細流。還在花園中央蓋起一座城樓。巍峨的建築和精致的美景終于使王後露出了笑容。由于花園比宮牆還要高,乍一看去,整座花園仿佛懸在半空中,所以被稱做“空中花園”。後來,空中花園沒能躲過曆史的浩劫,湮汲在了滾滾黃沙中,如今人們只能通過文字材料去想象它壯麗的影色了。

來源:《世界曆史常識》(劉永升 主編)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 2024-04-01 22:15

    就是想把中國文明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