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國命運!塞爾維亞不買殲-10買陣風,有這幾點考量

同溫層壹號 2024-04-17 21:54:47

近幾日,一則關于軍事采購的新聞在社交媒體刷屏:

據報道,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訪問法國期間宣布:已經與法國達成了12架“陣風”戰機的采購協議。塞爾維亞官方也表示:正式合同有望在2個月內簽署,法國總統將出席簽字儀式。

據悉,塞爾維亞本次采購計劃總花費約30億歐元,折合32億美元,單機價格高達2.67億美元。

其實早在2016年,塞爾維亞政府就提出了新式戰機采購計劃,當時的意向機型很多,主要偏向于中俄産品,包括俄羅斯的米格-29、蘇-35,中國的殲-10CE、FC-1(枭龍)。

然而時隔多年後,塞爾維亞卻意外選擇了歐洲産品。因此,這讓不少網友感到惋惜,並提出疑問:放棄中俄産品,是否意味著塞爾維亞外交政策的轉向。

一直以來,塞中關系都呈現良好向上的趨勢:

·外交層面,塞爾維亞與中國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塞爾維亞是最早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並與中國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國家之一。

·塞爾維亞是第一個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的中東歐國家。

·中塞兩國長期在電影、文化、教育、數字化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

·雙方多次聲稱“中塞關系處于曆史最好時期”

在軍貿領域,塞爾維亞也是中國的傳統買家,購買的中國武器包括:FK-3FK-3中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CH-95和CH-92A無人機、紅旗-17A野戰防空系統等等。

以上信息凸顯了塞爾維亞對中國的信任和依賴。但“陣風事件”的發生,導致網上出現一些懷疑論調。畢竟買12架陣風的價格,足夠買到32架殲-10CE。而在性能方面,後者完全不輸前者。

事實上,塞爾維亞采購“陣風”,是經過了綜合考量的結果,更不會影響與我國的關系。

1,“陣風”本身是一款足夠優秀的戰鬥機。

在國際軍貿市場的戰機進出口賽道,“陣風”可稱得上“歐洲之光”。該機由法國達索公司研制生産,最大起飛重量可達24.5噸,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作戰半徑1100公裏,同時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

鑒于其出色的性能,“陣風”與另一款“台風”戰機被並稱爲“歐洲雙風”。它也是極少數在“紅旗”軍演中打敗過F-22的戰鬥機之一。

包含塞爾維亞在內,“陣風”已外銷至印度、卡塔爾、希臘等8個國家,總出口數超過200架。另外,“陣風”自量産服役以來,從中東打到北非,實戰表現也非常出色。

有一說一,殲-10CE雖然更有性價比,但由于入市較晚,尚未經曆實戰,缺乏市場反饋。所以在營銷宣傳方面,殲-10的確比陣風略遜一籌。

所以說,“陣風”雖貴,但物有所值,塞爾維亞也不是什麽“冤大頭”。

2,俄羅斯産品斷供。

此前幾十年,塞爾維亞空軍的裝備幾乎都是俄制産品。但俄烏沖突以來,武契奇承認:由于制裁的原因,他們無法從俄羅斯買到任何東西,現有機隊的維修保養都成了問題。而且,被戰爭拖累的俄羅斯,恐怕也擠不出多少戰機産能給塞爾維亞。所以,放棄俄羅斯産品,是無奈之舉。

3,地緣政治考量。

外交環境是軍事采購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塞爾維亞地處東歐巴爾幹半島,被北約國家環繞,自然對風雲突變的地緣政治環境極其敏感。

俄烏戰爭後,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惡化,很難再爲塞爾維亞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塞爾維亞必須調整自己的外交政策,避免與北約直接對抗,以保證國家安全。

至于中國,雖然在外交、軍事上都給塞爾維亞提供了很多強力支持,但兩國地理位置太遠,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加入歐盟最符合塞爾維亞的現實利益。

法國雖然是北約成員國,但其政治獨立性很強,並非對美國唯命是從,而且在北約內部有足夠的話語權,因此成爲塞爾維亞爲數不多可以“指望”的國家。再進一步,如果能在法國的幫助下加入歐盟,面對美國的霸權施壓,也有了更多掣肘的資本。

事實上,身處東歐緊張局勢的漩渦中心,塞爾維亞只能遞交“投名狀”以求自保。所以最近幾年,他們除了購買中俄武器外,還下單了包括空客H-125M直升機、C-295運輸機和“西北風”防空導彈等裝備在內的歐洲武器。適當妥協,與法國、歐盟走近,總好過被綁上帝國主義的戰車。

所以,塞爾維亞買的不僅是戰鬥機,也是人情世故,是基于國家利益作出的務實選擇。

4,並不會影響與中國的關系。

不久前,武契奇在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會談期間鄭重表示:自己非常重視與中國的關系,會積極促進雙方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發展。另外,塞爾維亞十分歡迎中國企業來塞投資,並承諾給予鼎力支持,實現合作共贏。

從這番表態看,中塞關系仍然非常穩固,與法國的軍貿也不會影響雙方關系,更不代表塞爾維亞打算站隊西方。

0 阅读:57

同溫層壹號

簡介:網羅熱點奇聞,分享獨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