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心跳”已持續60年,每26秒震動一次,地球是沉睡的生物?

姗姗說腦洞科普 2024-05-08 10:32:17

收集大家好奇的腦洞知識,整理有價值的學習資料,供一直奔波在學習路上的友友們參考借鑒

對于這一說法,你可能會大爲吃驚,但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畢竟我們已探索到的不過是宇宙的一角。

我們站在“雞蛋殼”上

心髒位于人體的內部,地球亦是如此,想了解地球心跳的奧秘,就必須要擊穿地球。目前爲止,擊穿地球最好的數據是前蘇聯打下的12,262米深的科拉超深鑽孔,此後人類對腳下的地球探索可以說是從未止步,但是深度卻沒有進展。

今天的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的半徑大約有6371km,也就是說人類腳下看似堅實的大地,其實是漂浮在岩漿之海上的“雞蛋殼”,咱們離地球的心髒遠遠超過了十萬八千裏。

既然打穿地球實現不了,那就只能換一個方式探索地球的內部了,而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利用地震波。

通過地震波測檢測到26秒的“地球心跳”

地震波是一種機械運動的傳播,産生于地球介質的彈性,它的性質和聲波很接近,因此又被稱爲地聲波。

由于地球是一顆岩石行星,因此在地球上某些地區發生地震的時候,地震波就會在地球內部傳播,我們就可以大量的通過監測和記錄地震波來了解地球內部傳播的情況,然後再結合相關理論進行分析,推算出地球內部的情況。

研究人員分別在北美,歐洲和非洲監測到的“地球心跳”

雖然地震現象偶有發生,但是在普通人的感知裏,地球在絕大時間內是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可它的內在真的安靜嗎?

1889年美國工程師特斯拉在自己的實驗室裏發現了地球的共振頻率接近八赫茲;

1952年德國科學家舒曼將其確定到了7.83赫茲;

1996年美國地質學家奧利弗探測到了一個周期爲26秒的微型地震。

隨著科技的不斷提升,人類對地震波的測試靈敏度也越來越高,從已知的地震波數據表明,26秒地震是全球性的,在各個觀測站都能接收到,而震源就位于南大西洋。

“地球心跳”産生之謎

有人認爲“地球心跳”是由海浪引起的,通俗來說就是大海在沖擊海岸線以及大陸架巨大的水壓裹挾著海水周期性排期大陸架進而引起了能被全球都檢測到的地震脈沖,然而“波浪理論”最終並沒有受到科學界的普遍接受。

有人認爲“地球心跳”是由地質運動引起的,確切來說是由幾內亞灣附近的火山運動所引起的,但是由于目前的技術限制,人類對火山內部狀況知道的並不多,火山活動引發周期性微型地震這一想法,也需要得到最後的實證才行。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爲止發現“地球心跳”已經有60多年了,然而我們依然沒有揭開這個謎團。

這是否能印證傳說中,地球是活的生命體的說法,而人類只是這個生命體上的“病毒”?

又或許,地球真的是一只沉睡的生物,只是還在沉睡而已。

▲我是姗姗,目標40歲退休的江南女子。關注我,就是在增長自己的知識點,提升自己的學習力!願在這個混沌的世界裏,遇見純粹的你,堅持夢想的你,持續充電的你,共觀這大千世界裏的無限美景!

0 阅读:122

姗姗說腦洞科普

簡介:創業達人/科普各個領域的腦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