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程咬金

潇潇沐晨 2024-05-06 10:39:59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程知節,字義貞,是唐朝的開國名將,出身于濟州東阿(今山東東阿西南)。他的一生與唐朝的建立和鞏固緊密相連,以其勇猛善戰和忠誠耿直而著稱。

程咬金早年因打死捕快而落草爲寇,隨後他加入了李密的瓦崗軍,並因戰鬥天賦而得到李密的賞識。李密任命他爲內軍骠騎之一,統領瓦崗寨的部分兵馬,這足以說明李密對他的信任和倚重。在內軍中,程咬金的表現十分出色,被譽爲李密口中的“可當百萬”的勇士。隨著李密事業的失敗,程咬金轉投王世充麾下,但很快發現王世充並非真正的領袖,于是決定與好友秦瓊一同尋找更好的歸宿。最終,他們投奔了大唐,並成爲了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幹將。在李世民麾下,程咬金繼續發揮其戰鬥才能,爲唐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唐初的統一戰爭中,他屢立戰功,無論是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據勢力的戰鬥,還是抵禦突厥等外敵入侵的邊境之戰,他都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勇猛無畏的戰鬥精神。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程咬金作爲李世民的親信將領之一,積極參與了這場政變。在政變中,程咬金憑借自己的勇猛和忠誠,爲李世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與其他將領一起,攻入玄武門,控制了皇宮,爲李世民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可以說,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爲李世民的成功奪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登基後,他被封爲盧國公,成爲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程咬金繼續爲唐朝效力。他曆任泸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原州都督、蔣王府長史、幽州都督、左屯衛大將軍等職務,成爲唐朝軍事系統中的重要人物。在貞觀十七年(643年),他被封爲盧國公,圖形于淩煙閣,這是唐朝政府對功臣的最高榮譽之一。在唐高宗時期,程咬金仍然活躍在軍事領域。他出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盡管在戰爭中遇到了挫折,但他的忠誠和勇氣仍然得到了皇帝的認可。程咬金的性格直率,有時會因爲直言不諱而得罪人。盡管如此,他仍然以忠誠耿直著稱,深受皇帝和同僚的敬重。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在小說《說唐演義全傳》中,程咬金頭一次當強盜,就做了筆大買賣。一日,程咬金、尤俊達聽說靠山王楊林派“大太保”羅方、“二太保”薛亮路經此地,于六月二十四日將48萬兩銀子送到京城長安,便議謀劫王杠。爲此,他們做了精心的准備。轉眼間六月二十四日來到了,探子來報,王杠的隊伍來了。程咬金吩咐手下隱蔽起來,等隊伍來到大山隘口時,程咬金手拖一把大斧子,如同天神下界一般,立在道中間,說道:“我本是一霸天,專門劫財不要磚,你想要從此路過,快快留下買路錢!”那聲音好似晴天霹雳,震得地動山搖。羅方、薛亮急忙應戰,他們根本不是程咬金的對手,三斧下去,紛紛敗下陣來。這次劫王杠,不僅獲銀子48萬兩,還有珊瑚、翡翠、珍珠、瑪瑙等奇珍異寶。

在晚年,程咬金享受到了應有的榮耀與尊重。他曆任泸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等職務,並被封爲宿國公(後改封盧國公),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九位。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的身體狀況逐漸惡化,最終在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去世,享年七十七歲,獲贈司空、司徒官銜,谥號“襄”。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