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全固態電池將實現量産,兩年後,純電動車裏程焦慮或不複存在

玩車有料 2024-04-17 08:43:35

首批新能源汽車已經有9年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這兩年,大部分電車的續航都在600公裏上下徘徊,究其原因,還是與動力電池本身有關。

一方面,以磷酸鐵锂電池和三元锂電池爲主的動力電池,受到材料和技術的限制,電池能量密度短時間內很難有新的突破,想要更長的續航,只能依靠堆砌電池包,重量越來越重,體積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貴。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哪家車企率先推出跨級車型,比如說“充電10分鍾,續航超1000公裏,電池不起火,壽命更長,價格還便宜的電車”,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一款電車想不火都難。

爲了解決這些痛點,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锂金屬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隨之而來,其中呼聲較高的便是固態電池,從各家宣傳的信息來看,固態電池完全區別現有的锂電池。

從電池能量密度來說,它擺脫了傳統的液態電解質,完全由固態電解質替代,同體積條件下,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目前已經探知的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這幾乎是當前锂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兩倍以上,這就意味著續航裏程也將大幅提升,1000公裏只是固態電池的起點。

從電池穩定性、安全等方面來說,固體電解質,不漏液、無腐蝕、不易燃,受高溫、低溫等環境影響較小,在碰撞、擠壓、針刺等極端環境下化學活性更穩定,起火、爆燃的概率不足液態锂電池的二十分之一。

不僅如此,有業內人士稱固態電池循環充電可達6000多次,壽命更長,也正因爲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充電速度、穩定性、壽命等方面的優勢都很明顯,越來越多車企、電池廠商都將目光轉到固態電池領域。

不僅如此,多家車企,如豐田、本田、寶馬集團、上汽通用、廣汽等等車企都熱衷對外發布有關固態電池的概念以及研發成果。

此前,豐田對外宣稱固態電池研發取得重要進展,有望2027年實現量産裝車,到那時候充電10分鍾,續航超1200公裏的電車或將成爲現實,而在近期,廣汽埃安也宣稱固態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此次廣汽集團憑借第三代海綿硅負極技術和高面容量固態正極技術,相較目前的锂離子電池,該款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了50%以上,單體容量突破30Ah,可實現電池能量密度達400Wh/kg,續航超1000公裏。

據廣汽埃安宣稱,研發的固態電池計劃到2026年完成開發,屆時將首先搭載于昊鉑車型上。

但是,別高興,與宣傳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固態電池技術尚未突破,新型電池材料的研發仍然是一大痛點,至于距離電池量産,總體仍持謹慎態度。

的確,業內經常都能看到關于新型動力電池的消息,但總是“風聲大,雨點小”,很多車企宣稱已經量産或即將裝車的固態電池,其實並非全固態電池,僅僅是版固態電池。

所謂的固態電池,更多是一個噱頭,真正的技術難點還有很多,比如電池材料、電池制造、成本、可靠性等方面依然有很多“卡點”需要克服。

從電池材料研發來看,本身固態電解質的電導率偏低,還達不到目前液態锂電池的電導率水平,故而電池內阻偏大,充放電性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從固態電池的成本來看,電池新型材料是成本的關鍵,綜合成本幾乎是目前锂電池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以目前100度的锂電池爲例,綜合成本都在15萬以上,那意味著全固態電池可能近30萬,這樣的成本,對于家用車來說遙不可及。

當然了,話又說回來,雖然全固態電池還有很多技術難點,但在電動化的趨勢下,終將被攻克,按照目前行業固態電池的發展,有內行人稱,較爲理想的情況是,2027年前後,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可達400Wh/kg,個別固態電池技術將突破,真正小規模量産裝車,或將要到2030年,而要大規模量産,或將要到2035年。

總之,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長續航是大部分車主的需求,但看到高昂的成本之後,最後很可能還是選擇油車或者續航只有五六百公裏的車型,如果未來固態電池或者其他新型電池取得突破,就像多家車企宣稱那樣:充電10分鍾,續航超1000公裏,整車成本也降下來,到那時候,或許電車真能取代油車,但在那之前,油車、電車、混動車將共存。

1 阅读:455

玩車有料

簡介:以專業、專一的視角帶給你不一樣的汽車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