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與進步——寫在神舟十八號飛船發射之際

講曆史的理工男 2024-04-24 23:17:13

中國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將于今晚21時左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32次發射,也是第13次載人飛行。飛船將與中國天宮太空站對接,搭載的三名航天員將執行爲期6個月的在軌任務。

中國航天載人工程是中國1992年9月21日啓動的國家大型航天工程,代號“921工程”。這是中國航天事業自創立以來規模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技術難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國家重點工程。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船系統、貨運飛船系統、空間站系統等共14個大系統組成;初步計劃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階段: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階段: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一階段

1999年11月20日,中國航天載人工程發射了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經過四次無人發射試驗後,于2003年10月15日實現了第一次載人飛行:神舟五號搭載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繞行14圈後,于16日6時23分成功返回並安全著陸。2005年10月,搭載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的神舟六號發射成功,飛船在軌運行5天。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多人多天”載人航天任務。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已經完全掌握載人往返于太空的航天技術,使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可以獨立完成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

 第二階段

2005-2017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通過多次任務取得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爲中國空間站的建造奠定了基礎。

2010年9月25日,胡錦濤主持召開會議,批准了《載人空間站工程實施方案》,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立項。

第一個先導試驗型的空間站“天宮一號”于2011年9月發射成功,兩個月後神舟八號無人飛船與“天宮一號”兩次自動對接並成功返回。2012年6月,神舟九號搭載的航天員劉洋成爲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員;6月18日,劉洋與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在成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後進入“天宮一號”,中國航天員完成首次訪問在軌飛行器任務;6月24日,由航天員劉旺手動操控分離後的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施手控交會對接。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的先後完成,標志著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完全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天宮二號”可同時承載三名航天員在軌工作。一個月後神舟十號發射並成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兩名宇航員進入“天宮二號”並在軌生活33天後返回地面。2017年4月,天舟一號無人貨運飛船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二號”進行首次對接並完成在軌補加推進劑試驗,後又兩次自動脫離、對接並測試了補給功能。這些試驗爲空間站的組裝和長期運營工作掃清了能源補給上的障礙,也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階段的任務完成。

第三階段

2020年-2022年:通過多次無人與載人飛行任務完成了天宮空間站的建設。

2021年4月29日,天宮空間站核心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同年,先後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分別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其中,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軌駐留3個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空間站進入全面建造階段。

2022年7月“問天實驗艙”發射升空,一天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成功,中國空間站進入組合式空間站階段。10月31日,“夢天實驗艙”發射升空,次日與“天和實驗艙”對接成功。至此,天宮空間站完成三艙基本構型在軌組裝,並于2023年轉入常態化運營模式。

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航天載人工程取得了輝煌成就,先後成功實現了載人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三大階段工程目標,邁入了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新階段。中國航天載人工程的實施,推動了中國航天科技的快速發展,也爲人類和平探索太空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4年,我國將陸續實施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天舟八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4次飛行任務。天舟七號已經發射成功,神舟十八號是今年的首次載人飛行,預祝神舟十八號發射成功。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