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敦煌城隍爺

西歸老人 2024-05-05 20:42:04

許玉年先生,是我伯母家哥哥,博學多才,工詩善畫,爲人直爽無城府,猶好周人以急。

許玉年愛才惜才,見人有一善處,常贊不絕口。

道光辛巳年,許玉年中舉人,到甘肅環邑爲官,再調敦煌縣爲縣令,後升任安西州知州。

許玉年莅臨之處,遠離中原,皆是邊地,百姓多淳樸,不像內地居民刁鑽滑舌。

到任後,許玉年以靜穆爲准則治理安西州,遇有訴訟,當日宣判,不留積案。

許玉年律己甚嚴,極爲廉潔,空暇時爲朝廷遴選人才,較量文藝。

安西州多桑麻,惜當地百姓不善利用,于是許玉年從家鄉雇傭蠶婦前來,教授原著居民養蠶缫絲之法,使得安西百姓漸富裕。

至此,許玉年官聲大振,深得百姓愛敬。

許玉年五十歲時,病故于安西州官舍,百姓爲之塑像,以神明相待,祭祀不絕。

初,敦煌縣城隍廟某道士,違紀亂法,被許玉年先生驅逐出境。

先生離任後,某道士複入敦煌縣,惡習不改,搖身一變作了廟中住持。

一日,某道士晨起,忽收拾行李卷起鋪蓋倉皇欲逃走,神色慌亂,如喪家之犬。

有人問曰:何故逃走?

道士答曰:昨晚睡後,夢中忽聽正殿有吏卒呵殿聲,鑼鼓喧天,燈火亮如白晝。我趕忙出視,見新城隍到任,威儀甚整肅。

正窺視時,忽聽堂上傳話速速捉拿某道士,我便被二衙役押送到城隍神前。

我仰頭觀望,此城隍不是別人,正是前任縣官許玉年許老太爺。

許太爺厲聲呵斥道:你被我驅除出境,見我離任,又暗中潛回,既然回來,就該安分守己,不得再亂法度,蔑視威嚴。你可倒好,惡性難改,怙惡不悛,難道定要讓我取你性命嗎?

我剛上任,不想妄動殺機,姑且留你一命,予以薄懲。

許太爺說完,飛簽擲下,即有衙役命我即日離開此廟,勿再逗留自取其死。

衙役驅我出境,慌亂中,我不慎摔了一跤,一跌而醒。現在兩條腿痛不可忍,今日不敢再居此地,須速速搬離,尚可活命。

某道士講完,攜帶行李踉跄奔逃而去。

當時,敦煌百姓尚未知曉先生已故去,後經打探,方知道士見先生時,正是許先生易箦之日。

觀此可知,聰明正直爲神,有何難信?

先生長子許彥直,是我堂姐夫婿,現爲廣東某縣縣令;次子許緣仲,現任江蘇泰州知府,有官譽;三子許潤泉、五子許冶金,先後考中舉人,任職郎中主事。可知先生一家,福澤綿長,方興未艾也!

西歸老人評曰:

安西州,現已改作瓜州縣。

我問過當地原著居民,他們告訴我,安西這個詞不吉利,人死後稱安西,還是沿用古稱瓜州較好。

當地政府順從民意,遂用古稱,稱作瓜州縣,瓜州縣即是許玉年生前治所,先生病故于此。

州比縣大,知州就是知府,敦煌稱縣,安西稱州,但我們聽過敦煌,沒聽過安西,這是什麽原因?

原因有二:

一,敦煌有莫高窟,是旅遊勝地,加之作家余秋雨寫了一本《文化苦旅》,爲莫高窟作免費廣告,使得敦煌家喻戶曉。

二,清末之時,暴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使得陝甘地區餓殍遍地,血流成河,屠殺之慘,慘絕人寰,幾乎到了千裏無人煙的地步,而安西州就在其內。

爲利民族團結,這場戰爭不能細講,而史書、筆記中皆有記錄。

爲平定叛亂,我記得張桓侯(張飛)化身爲一軍官,投身行伍,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

亂平後,張桓侯隨即示現病故,世人皆知,此軍官即是張桓侯後身,爲保國安甯而生。

一場大戰,讓安西州人口銳減,百不存一,即使現在,都沒恢複過來。

數年前,安西州人口不足十萬,爲吸引人落戶,當地政府廣設方便,方取得顯效,如今人口當有十余萬。

許玉年在甘肅爲政八載,所莅之地皆爲苦寒,而能身自節儉,食不甘味,旁無婢侍,所得俸祿均饋贈親族,不留一錢。

年末歲尾,許玉年提前將俸銀遠道寄回,或數兩紋銀,或數十兩紋銀,視親疏遠近斟酌加減。

親戚當中,依賴許玉年俸銀禦寒度節者,有數十家之多。

許玉年爲官廉潔,作人清白,其政績至今甘肅百姓猶能道之。

幾年前,我遊覽瓜州城,城中有一高阜土台,土人告訴我,此土台即安西州府衙所在地,大概許先生當年辦公于此。

先生殁後百年,敦煌、瓜州兩域民風依然淳樸,比內地強很多,官員大多奉公爲民,不似內地之朽敗,蓋許玉年先生遺風也!

1 阅读:37